稻虾共作迎丰收 脱贫攻坚显成效
厚坡镇位于国家大型灌区--宋岗提灌项目区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厚坡镇曾发展水稻一万多亩,因为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低、水稻种植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效益低下,农民逐渐改种旱作农业。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持续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迫在眉睫。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厚坡镇利用丹江水库优势资源,对镇域内的中低产田和低洼易涝地进行改造,通过宋岗灌渠引水入田,将旱地改为稻田,并在稻田四周挖掘环沟养殖小龙虾,探索出了稻虾共作的新型高效农业模式,促进了“一水两用、稳粮增效;双水双绿、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填补了淅川农业的空白。
10月28日作为稻虾产业基地的开镰收割第一日,消失了二十多年的水稻产业在我镇强势复苏,引起了各单位的重视。县农机局派出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确保机械不间断作业;县农业局农经技术推广区域站的技术人员也赶到了地头,进行取样测产,在13号田取了六个一平方米样品区。经计算,13号田水稻亩产量平均500公斤左右。据镇厚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朝华介绍,今年小龙虾平均亩产量100-150公斤,加上水稻和明年春季油菜的收益,亩平均纯利润在7000元以上,是旱作农业利润的四倍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上午十点,云雾退去,艳阳高照,露水蒸发,稻田一片金黄,正是收割的最佳时间。收割机起镰进地,轰鸣着刷刷向前,巨大的料仓不一会边接满,旋即倾泻注入在地头等待的货运车上。在一旁观看的老农民忍不住赞叹:“现在农业机械化真是厉害,种地太方便了,节省很多人工成本,稻谷又比玉米小麦价格高很多,龙虾一斤30多元,搞稻虾共作效益就是高。”
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技术人员向前来采访的电视台记者介绍,采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稻田只能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灭虫必须使用生物制剂农药,极大地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稻米和龙虾也达到了绿色产品标准。从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角度说,集中连片的稻田,补充了地下水资源,提高了地下水位,温润了区域小气候,提高了乡村环境宜居度。
袁隆平院士团队在基地的技术负责人李晓东向记者介绍了今年与我镇合作创建的智慧农业稻虾基地情况,厚坡的基地是袁院士团队在全国布局的智慧农业六大示范基地之一,也是唯一一个稻虾共作基地,通过布局在田间的智能传感器,土壤和水的pH值、氨氮、溶氧、水温、亚硝酸盐、病虫害检测和数据传输实现了智能化。稻种采用袁院士团队繁育的优质粳稻品种“圣香66”( 又名长粒香),具有抗低温、生长周期长、产量高、口感香等优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金黄的稻田外翠绿环绕,那是稻田环沟堤埂种植了空心菜和其他瓜果蔬菜。空心菜浮水生长为小龙虾遮蔽高温,躲避敌害,又可供小龙虾摄食。瓜果蔬菜除自给自足外,还能采收上市出售,实现了“稻-虾-菜”一体化的土地集约利用,提高了亩均效益。
下一步,厚坡镇将在稻虾产业链条上延伸拉长,促使一二三产有机融合,首先是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专门化经营主体,采取“龙头企业+专合社+种养大户+新型组织(家庭农场、农家乐、体验园等)”的利益紧密型共同体,养好龙虾,种好稻米。发展稻米加工和淡水鱼虾加工,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打响“丹江香”商标,将我们的稻米、小龙虾、淡水鱼及初加工、五谷杂粮等农副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其次是与镇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包装精装大米、五谷杂粮和鱼虾蟹等初加工农产品。再次是今年要在淅川电商产业园上线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明年开春伊始,我们将与拓展训练基地和学校结合,开展摸鱼钓虾捉泥鳅,插秧收割吃新粮等趣味农事体验活动,将农业和旅游结合,放大产业效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