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真善美 提振精气神
崇尚真善美 提振精气神
——淅川县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德育的调查与思考
本报淅川新闻中心
一人向善,生命充盈;一地向善,和谐美好。
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淅川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学校德育,已走过两年的历程。
两年,弹指一挥间,淅川282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却有数不清的改变在发生,山河之间校园的力量在汇聚,延展成为当下全市乃至全省教育改革进程中精华荟萃的特殊现象。
从绚烂了学生青春、花白了自己头发“最美教师”孙均可,到务宣传移民政策、义务植绿护水“最美学生”张晓茹;从“教育了孩子、感染了家长”的淅川一小“最美校园”,到“国学之声朗朗”的仓房镇“最美乡村学校”……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榜样,像蒲公英的种子,播撒在丹江两岸,繁衍传播成“最美现象”,汇聚和释放着求真向善爱美的正能量。
“德育从娃娃抓起,让孩子走得更远更坚实!”6月22日,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兴奋地说,淅川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顶层设计谋德育、全民关注议德育、动员社会抓德育,把德育作为改进家风、民风、党风建设的系统工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当“最美现象”从“盆景”变成“风景”进而成为“风尚”,学校德育逐渐成为淅川教育的金色名片,并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2018年高考成绩统计显示,淅川县一本上线1245人,其中淅川一高达1134人,继2016年413人、2017年747人之后,首次突破千人大关;淅川二高一本上线88人,淅川五高则为23人。
“最美群像”集体向善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内心的安宁和恒久的幸福?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淅川孩子们用行动诠释了哲人的思考。
2018年5月22日,淅川县九重镇一中学八年级学生,成为了淅川、南阳乃至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她叫张晓茹,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表彰为“新时代好少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受表彰的10名优秀青少年之一,也是河南唯一获此殊荣的青少年。
这位土生土长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的好少年,积极动员父母、亲友主动搬迁,成为中线渠首最小的“移民政策宣传员”;为使京津冀人民吃上放心水,她自觉组织环保社团,义务植绿护水,成为渠首最小的“环保小卫士”。2015年6月1日,她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少代会”,成为全市唯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移民学生”。
在去年淅川“十佳美德少年”评选中,张晓茹获得的荣誉称号是“最美环保少年”。
这次评选中,不仅有“最爱读书”的李程、“博学少年”的李攀、“好学少年” 毕煊垚,还有爱劳动的李星辰、“爱心少年”叶采莹、“才艺少年”白又伊、“节俭少年”陈丽华、“明礼少年”李翔宇和“孝心少年”姜慧娟。
什么样的人生,在辛劳枯燥的岗位上坚守道德信念、实现自我价值?淅川“师德标兵”用奉献回应了时代的呼唤。
“爱人用轮椅推他去教书”,那是盛湾镇衡营中心小学教师祝成海特殊的身影,“生活给我以苦难,我报生活以乐观”。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那是厚坡镇张寨学校校长张国印的执教方略,“不抓体育出‘废品’,不抓智育出“次品”,不抓德育出“危险品”。
还有西簧“舍家为教”的尚士忠,九重“激情澎湃三尺讲堂”的武花巧,上集“单腿铁汉”郭富华,“站在讲台上书写传奇人生”的抗癌教师孙莉、孙晓慧。
还有,还有“舍己救人真英雄”淡培玺老师,“有信有德”刘振杰老师,“舍弃繁华深山执教”的杜宜秋老师,“寒门学子隐形的翅膀”衡志伟老师,“耕耘校园,静等花开”的杨露老师,“状元老师”孙均可老师,“立德树人”白松涛……
什么样的校园,才是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在淅川一小五(16)班柴懿洋眼中,这里的校园最美丽,“大家都爱我,我更感恩他们”。患小儿麻痹症的她,天天由同学背她走三层楼去厕所。在校园里,她一脸阳光,微微一笑露出两个闪亮的小虎牙。
最美校园里,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刘颖淑是淅川一小六年级学生,漂亮妈妈一直跟奶奶“关系很僵”。小颖淑缠着繁忙的妈妈一起诵读《朱子家训》,提醒妈妈“母亲节来了,和奶奶坐坐嘛”、“父亲节到了,回老家给爷爷送个礼物吧”……如今,妈妈把“孝敬老人”定为家风第一条。
贾晓青是上集一中八年级女生,父亲因病早逝,母亲一度抑郁不振。酷爱朗读的小女生,常常和母亲一起阅读国学经典和名人传记,感染得母亲出口成章“愿所有善良的人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即使生命总以刻薄荒芜相欺”。
校风、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党风相融汇国风。随着“两弘扬一争做”的深入,“最美”现象从校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人人争当“最美”,人心之美处处盛开。
“最美现象”时代呼唤
“最美个体”和“最美群体”竞相涌现,“最美现象”走向风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最美现象”,已成为时下淅川最美丽的“风景”。“最美个体”和“最美群体”竞相涌现,“美在瞬间”和“美在平凡”相生相长,“最美现象”走向风尚。
鲁迅先生曾言,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仅止于几个人在书房中互相叹赏。由此观之,“最美现象”正是因为淅川决策者抓住了复杂变动的真实民意,带给人们更多的获得感,才能使改革始终与人民心声相激荡,在时代浪潮中不迷失航向。
启示一:领导“真”重视。
校园德育走在前列,离不开“德育书记”卢捍卫的运筹帷幄。
他坦言,出身农家,得益于乡村爱和善的教育,受益于传统国学中“敢于吃亏”作风、“孝亲和谐”家风、爱国爱家担当与奉献的君子之风。在他看来,时代在前进,但感恩教育、行为教育、毅力教育、诚信教育和经典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旨在减少人性中恶的存量,增加善的总量。他常常在调研途中,不打招呼深入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德育进展。
淅川县委副书记、县长杨红忠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探讨研究,邀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科学规划、组织领导、氛围营造、落实推进、督导问责、机制保障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为德育工作开展夯实组织基础。建立激励机制,重奖德育和教学先进单位和个人,2016年奖金700万元,2017年提高到1200万元。
启示二:系统“真”落实。
“知一做十”,是卢捍卫对县教体局班子抓德育执行力的真实评语。
作为德育教育责任单位,淅川县教体局多次组团到山西、山东、广东等地学习考察德育先进经验,成立县德育中心,编写本土德育教材,大张旗鼓评选“师德标兵”,确定“学校德育深化年”“师德师风建设年”和“教学质量提升年”,制定德育每月活动主题,实行月督查制度,并将习惯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贯穿学生日常行为始终,不断创新德育载体,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效。
淅川县教体局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学校德育工作“十个一”工程》《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为规范、指导全县德育工作,做到德育进教材、进课堂,德育有固定教师、课时、教材、教案,并实行定时督查制度。
在此基础上,县教体局和家长、先进人物、先进单位和文化标志地联手,开展“诚信考试”“假日德育夏令营”“感恩教育”“德育成果展演”“吟诵中华好诗词”等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校园与社会和家庭互动效应。
启示三:学校“真”展开。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着力构建德育大课堂,密织德育大网络,拓展德育大空间。各乡镇自主设定德育活动日,挖掘当地资源,指导辖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各校校长认真履行德育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精心谋划,创特色创品牌。每所学校都有一个德育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崇德向上,见贤思齐。
副县长邵书燕调研中说,德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是润物无声的渗透,是身心参与的体验,是恒久坚持后的领悟。
——课程育人,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开设德育课程,做到“五固定”,即固定教师、固定课表、固定课时、固定教材、固定督查),以《国学经典诵读》为抓手,通过课堂教学和情景表演浸润学生心田。据统计,今年全县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阶段性成果展示近300场。
——管理育人,发挥制度引领作用。县一高、县二初中、盛湾初中、西簧乡小、县一小等学校邀请专业军人每年对全体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从起床、内务整理、升旗、三操三餐等方面按军人要求规范每一个细节。
——环境育人,发挥校园文化作用。借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契机,着力加强校园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餐厅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建设,实现校园绿化、亮化、美化的目标,打造育人氛围,让一草一木说话,让每面墙壁育人,让校园书香充溢,成为滋养孩子心灵的沃土。
——家校育人,发挥联谊协会作用。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各学校成立家校联谊协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凝聚育人合力。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德育活动,实现家校联合育人的格局,如家校共育绅士、淑女,参加“两操”比赛、诚信考试,共同看电影、共读诗书等,突出德育的细与实。
——全员育人,发挥教师志愿者作用。建立“周六德育社团日”制度,动员教师自愿参与德育社团活动,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等方面优先考虑,并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度。至目前,全县向4362名教师颁发了德育社团活动聘书,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育人的目标。
——阅读育人,夯实创造终身学习基础。全县中小学实施了“海量阅读”工程,明确各年级的阅读量和时间,保证每天至少阅读1小时,同时组织开展好书推介、读书沙龙、读书征文等活动,解决了学生没书读、没时间读和不会读等问题,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最美精神”根植人心
当“最美校园”孕育出“最美群像”、“最美形象”传递着“最美能量”,“最美”已根植于淅川人民的心中
如今在淅川,“最美”典型的不断涌现,不仅根源于“最美行为”的激情迸发,也在于“最美现象”的深入挖掘,更源于“最美事迹”的海量传播,呼应广大民众的道德向往,升华了全社会对“最美精神”的强烈共鸣。
当“最美校园”孕育出“最美群像”、“最美形象”传递着“最美能量”,“最美”已根植于淅川人民的心中。
毋庸讳言,淅川德育曾引发争论,却从未迷茫;曾有过徘徊,却从未止步。县教体局长李晓辉坚信,“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那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
改革理念是航标灯,引领改革磅礴前行;改革理念又是加油站,为改革注入生机活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部署、稳妥推进,誓把德育工作引向深入,力争让每一个活动都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清明节期间,让学生缅怀英烈;教师节期间,开展尊敬师长教育。德育夏令营活动,参观移民文化苑、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参与秋收农忙、争做小交警,让学生进田野、进纪念馆、进贫困家庭,参加劳动,缅怀先烈,结对帮扶,励志成长;德育冬令营活动,紧紧围绕动手能力和孝亲敬老,寓教于乐,学有收获。
两年来,持续开展八大系列德育活动——
一是“三拒绝”(拒绝零食,拒绝零花钱,拒绝家长无序接送)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小手拉大手”规范了家长的接送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二是“两操”(中学生的激情跑操,小学生的《弟子规》韵律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亲近传统文化,使校园充满活力和激情。
三是亲子共读《平凡的世界》,共看《上甘岭》,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写读后感,培养学生不向困难低头,挑战不可能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四是“两弘扬一争做”(弘扬师德标兵精神,弘扬好学风教风校风,争做最美教师最美学生最美家长)教育实践活动。两年来,评选20名师德标兵,全县巡回演讲,教师节隆重表彰。
五是“三大步”励志教育。通过读励志信,填成长手册和建立育人导师制度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六是远足活动。每年春秋两期,全县中小学均开展远足活动,高中单程30公里、初中20公里、小学10公里,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磨炼意志。
七是理想信念教育。集体观看《红色气质》《辉煌中国》和《强军》等系列影视专题片或纪录片,增强全体师生进一步爱党爱国的自豪感,增进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坚定理想信念。
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经典歌曲、传统诗词、武术运动、《道德经》诵读、楚文化、书法绘画、经典音乐等“七进校园”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青少年生命的底色。
真善美的种子,在丹江两岸处处发芽;积小善如涓涓细流,已经汇成江河。
淅川学校德育令人深思、深受启发:“最美行为”自发性再次印证,真善美始终是人们不变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最美人物”草根性表明,美好的道德情操依然是这个时代和人民的强劲呼唤。“最美事迹”的广泛传播告诉我们,“最美”能够激发起全社会对向善风尚的大力弘扬,集体输出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正气、道德力量的持续增长。
对德育“最美”的行业定义和执着追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在淅川的生动实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