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铸魂育人谱新篇
勇立潮头 铸魂育人谱新篇
——淅川县一高校长姚银秀
作为一名在淅川教育战线工作了3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本人在淅川一高就读三年,毕业后又分配至淅川一高任教,经历了淅川一高的两次迁址,见证了淅川教育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对淅川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淅川一高是一所百年老校,建校以来的116年中,学校七迁校址,九易校名,跟随时代的变迁和共和国的成长脚步,在几代教育人的艰辛努力下,已从一所不起眼的学校发展成为设施先进、环境优美、质量过硬、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回首过去。淅川一高历经沧桑,阅尽坎坷。清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九月,淅川直隶厅同知钱绳祖奉学部令,废除私塾书院而办新学,在当时县城东大街创建“淅川厅中学堂”。当时教员仅7人,学生24人。学制五年,开设12门课,招收高小毕业生,修业期满,绩优者升入高等专门学校。这所中学堂正是淅川现代教育的滥觞,也是淅川一高的源头。
解放前,因时局变化,学校经历了民国元年的停办、民国二十年的复办、民国二十四年的三县中学合并、抗战时期的恢复、民国三十年的改为私立。至淅川解放时,在县城隍庙原华国中学旧址建立的淅川县立中学,设初中6个班,教师18人,学生314人。
解放后,随着国家进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学校教育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相继出台,管理水平趋向规范有序,教育质量稳步上升。但是各项条件仍然有限。1983年至1986年我在一高就读期间,当时学校面积30亩,教师72人,14个教学班,学生838人,住的是学生寝室的地铺,吃的粮食需要从家里带,学生伙常吃的就是玉米糁馍,洗衣刷碗是从大渠引下来的渠水。至1990年我到一高任教时,学校教师增加到108人,21个教学班,学生1627名。硬件设施上新建了学生宿舍楼。
九十年代后的一高,几任校长团结带领学校教职员工,完善规章制度,启动奖惩机制,多方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扩大学校规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学校的两次迁址,更是让一高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01年秋,县高中迁建到西城区金河村,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2020年9月,学校全部迁入县城北区,为学校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总结现在,县一高、淅川教育迎来了百年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学质量得到了飞跃式提升。
我概括为四个“前所未有”:
一是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县委、县政府秉持“对待教育事业,重视到什么程度都不为过”的理念,用心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在学校建设、教师补进、教师待遇等突出问题上狠下功夫,支持教育发展。
投巨资建新校。2017年,县委、县政府立足现实、放眼未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推进实施了新一高迁建项目。新校区2020年9月投入使用,建筑古朴典雅,各项设施一流,校园绿化精心打造,已使学校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学校。
常调研解困难。县委、政府一直关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县委书记卢捍卫、县长杨红忠几乎每周都要到一高来,了解学校办学情况,解决学校遇到的困难。甚至是周末或者是工作日已经下班了,也要到学校看一看,转一转,问一问。
关心师生生活。卢书记、杨县长在调研中多次为师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很困难的情况下,投入资金为学校建了四栋公寓楼,重点解决外地教师和班主任的住宿问题。为学生宿舍免费提供24小时热水,教学楼开水供免费饮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每年卢书记、杨县长还带头号召全县干部群众为贫困大学生筹措学费,保障每一位考上大学的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入学。
二是对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前所未有。
教育资金优先保障。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淅川资金再紧没有紧过教育。书记、县长每次到学校都主动询问经济上有没有困难。县委、政府每年都为学校拨付两千多万元经费支持学校发展。县政府连年重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年的教师节,都为一高颁发奖金几百万元。
办公设施优先配齐。迁入新校区后,县委、县政府又投入资金配齐了各项办公设施,包括办公楼的办公家具、教师的办公电脑、学生的桌椅等。
教育人才优先引进。六年来,县委、政府通过绿色通道、公开选招等渠道,为县一高补充教师247名。本学年,又组织几所学校先后到西安师大、河师大等高校招聘,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活力,蓄积了后劲。
三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前所未有。
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近年来,一高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好老师。高三英语老师王芳,因车祸而骨折,但想到即将参加高考的两个班的学生,她让丈夫背着自己上到教学楼四楼,拄着拐杖站上了讲台;名牌班班主任石博,第二天结婚,前一天晚上还在教室辅导学生;高三复习班班主任陈俊涛老师,母亲去世,前一天晚上还在守灵,第二天早上按时到班陪伴学生;年近50岁的党任远老师,2019年7月19日晚八点,正在上课突然感到不适,仍捂着胸口坚持把课上完。当回家走到住宅楼二楼第四个台阶时,猛然倒在身后的妻子身上,这一倒就再也没有醒来。正在外地出差的卢书记得知后,连夜赶回参加党老师的追悼会。
四是教育事业发展成效前所未有。
近些年,淅川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以淅川一高为例,1978年,全校报考320人,中专以上进线仅仅21人;1990年,全校报考422人,中专以上进线135人;2000年,全校报考1107人,本科以上进线309人;2010年,全校本科以上进线1463人,其中重点进线264人;到了2020年,全校报考2129人,在本校报考的考生中一本进线1518人,一本进线人数跃居全省前十名,刚刚揭晓的2021年高考成绩,一本进线1727人。40多年来,进线人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高也初步实现了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学校转变的目标,截止2020年的六年间,全校考入清北共21人,近几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也稳居全省县级高中前列。
展望未来。我们对一高的发展、对淅川的教育满怀信心。
2021年6月1日,南阳市副市长阿颖在接受南阳日报记者采访时谈到:“‘十四五’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紧盯‘建设全省教育中心’这一总体目标,抓牢基础设施、内涵提升、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四项支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处在全市教育第一方阵的淅川县,在“建设全省教育中心”中要勇立潮头,担当作为。我们一是要狠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树立全面质量观,通过加强学生德育,打造高效课堂,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二是必须深化改革不动摇,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带动整体提升。一高的短期目标,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努力办好附属初中和国际部;远期目标,打造一高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发挥名校资源优势,实现优质资源规模扩张,快速“裂变”,推进淅川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尤其是打造竞赛教练师资团队,拓宽尖子生升入清北的渠道,凸显名牌效应,进而实现“教师高素质、教学高水平、学校高品位”的办学目标,四是积极倡导,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使教师政治上有地位;提高教师的幸福感,使教师经济上得实惠;激发教师的自豪感,使教师事业上有奔头。
总之,淅川教育历史丰富厚重,当下成绩斐然,未来发展可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会牢记使命,铸魂育人,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做出自己的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