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再增长10%”:让寒门多出贵子
——代表委员热议“再增长10%”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这一承诺释放了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将撬动“寒门难出贵子”问题。“再增长10%”是否会造成新的不公平?是不是解决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代表委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热议。
让更多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
给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增加上重点大学机会的政策,源于几年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寒门难出贵子”问题。其实,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农村学生占招生总数的48%,2012年已经提高到59.1%,其中本科由44.1%提高到52.5%。
尽管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逐年提升,但是,城乡高考录取率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农村学生在进入优质高校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中央领导曾多次表示,要通过政策改变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偏低现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实施了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面向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安排1万名重点高校计划,由222所重点高校采取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录取等特殊政策,使这些贫困地区上重点高校的学生数较2011年增加了10%。专项计划通过增加计划的方式实施,在增加贫困地区学生考试录取机会的同时,不影响非贫困地区考生录取机会。
这项政策的实施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变化。据统计,2013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增加8.5%。以清华大学为例,2013年清华的专项计划,招生规模比2012年扩大了一倍,达到60人。
对总理的最新承诺,代表委员都表示肯定。“再增长10个百分点,我举双手赞成,不但要今年提,明年也要提,后年还要提。不能让农村孩子输在升学的起跑线上。”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陈述涛说。
切实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对“再增长10%以上”的政策,也有教育界委员表示担心,认为这并非解决教育公平的“治本之策”。有的委员认为,如果硬要给农村学生的人数增长10%,可能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让原本能考上重点大学的普通家庭学生失去上重点大学的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大学教授罗和安表示,增长10%政策是好的,但也要考虑农村学生上大学比例在逐渐提升的情况下,城乡高考录取率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说:“重点学校的名额是有限的,如果学校不扩招,农村学生增加了,城市学生就少了。如果给农村孩子破格录取,对城市孩子又是一种不公平。”
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再增长10%以上”的承诺是政府重视教育公平的一个信号,但是对单纯的数字性增长能否带来教育均衡表示了疑问。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认为,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是好事,但10%的重点大学指标,还无法“治本”。
黄德宽认为,让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只是解决了眼前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并不是治本之道。解决教育公平的根本之策,应当从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中小学做起,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罗和安表示,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政策中,如加分政策、自主招生政策、保送生政策等存在很大缺陷,对农村考生而言,存在很大不公。据统计,农村考生获得加分的概率比城镇考生要低得多。具备保送资格的学校都倾向于城市中的重点学校,而现在各地的保送生名额越来越多被“超级中学”所垄断,以致出现好大学难觅农村保送生的现象。
推进教育均衡是治本之策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寒门难出贵子”问题?“从义务教育阶段就要保证教育均衡。”黄德宽认为,重点高校只是最后一个阶段教育均衡的体现,“但更多的应该着重于前一阶段的义务教育均衡,农村学生之所以竞争不过城市学生,并非只是在高中阶段才出现,而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教育差距,因此保障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均衡才是治本之策。”
采访中,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现在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过分向城市和城镇集中,许多偏远的农村学校资源非常匮乏。
黄德宽说,就算是在城市,也都普遍出现了“一中现象”,就是城市中也会出现优质教育资源过分向重点学校集中的现象,很多城市、县里都将“某某一中”作为金字招牌,发展越来越好,而普通中学虽也在城市但教育资源远远不如重点中学丰富,从而导致择校热、学区房等很多问题。
罗和安希望“政府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重要性等同视之”。在当前要更加注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要跟上城市教师的步伐,要让农村学校留得住优秀教师。分期将农村的教师和农村附近的城镇教师进行一到三年的轮换学习,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建议搭建切实可用的信息化平台,把教育发达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更多的偏远地区,逐步消除教育鸿沟,促进教育公平。
“10%这个数字肯定有打通社会上升渠道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毕竟只是整个教育历程中的一段,想要让社会向上流动的通道更加通畅,除了增加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上大学的机会,还应该从义务教育等方面共同发力,提升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水平。”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委员说。(综合本报、新华社和中国青年报等报道)
相关链接
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
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国家总体规划和部署,集中组织以本科一批招生为主的高校,定向招收贫困地区学生。国家按贫困地区生源比例和专业需求等因素安排分省计划数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录取。
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均可填报专项计划志愿。各地将加强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并严格按照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加大信息公开、公示力度,加强社会监督,严防资格造假。
相关报道
再增长10%有多少?
3月5日,在政协教育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当谈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时,引起众多委员热议。孙惠玲委员向受邀参会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询问:“再增长10%,底数是多少?贫困地区农村孩子在重点大学有多少?”
3月6日,得到具体数字的谢焕忠找到孙惠玲,告诉她:“去年的数字是27.8万,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10%。”随后,两人又交流了如何建立机制,保证考上的学生能到校读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