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教育体育局>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农村代表谈新时期农村教育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4-04-22 11:46:30 浏览次数: 【字体:

 

  关注农村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这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农村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时期的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新农民期盼什么样的教育?农业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农村教育?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农村代表。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关注农村教育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时期农村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几位农村代表谈新时期农村教育如何主动适应城镇化建设

  “现在的农村教育,都是参照城市学校,早已闻不到一点乡土味儿了!”提起农村教育,46岁的全国人大代表倪月红语气里透出几分伤感。

  参加人代会的几位村官代表,与倪月红有着类似的感受。当下的中国农村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新时期农村建设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三位村官代表。

  “进城上学热”割断农村文脉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大兴镇兴泉村位于川滇交界处,用倪月红的话说,“一根烟的工夫就能从村头跑到四川攀枝花地界”。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兴泉村成了攀枝花的原材料基地。

  “依托靠近攀枝花的便利位置,我们村现在有20多家企业,每年产值超过10亿元,全村6000多人中,超过六成留在村里工作。村民们富了,但心里还是没有太多幸福感。”倪月红说,“主要原因,还是觉得现在的农村教育既找不到过去的影子,也不像城里的教育。”

  在兴泉村,从村主任到村支书,倪月红做了10余年村官。对于农村教育的衰落,他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据倪月红介绍,兴泉村是大兴镇政府所在地,下设24个自然村,最远的村距离村部约10公里。过去,村里有两所村小,每所约有300名学生,其中位于村部所在地的村小,曾是当地最好的小学,教育质量甚至超过不少县城小学。但是,前几年,两所村小合并到镇中心校后,比较好的教师都先后调进县城,学生也由过去的走读变成了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校寄宿。

  “集中办学后,学校变了。过去,每到农忙,学校都会放一周左右的农忙假,让学生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现在,学校跟城里学校一样,除了上课还是上课。村里60%至70%的娃娃基本不参加农业生产了,甚至有的娃娃连田里种的庄稼都不能完全分清。”倪月红说。

  “农村学校的好传统,现在都丢失了!现在的农村学校和城市一样,相互比赛,看谁教的娃成绩好,谁教的娃考入县城重点中学多。至于以后娃们是不是快乐,能记起多少童年的乡村记忆,学校并不在意。”倪月红说,“我在想,农村教育为什么一定要办得跟城市一样?为什么就不能办得有点儿乡土气息呢?”

  “教育之于农村,并非单纯的教书育人。事实上,一所农村学校就是当地的一个文化高地。随着大量学生逃离农村,形成进城上学热,割断了农村的文化脉络。”倪月红对当下的农村教育表示深深的忧虑。

  农村校的衰败正在掏空村庄

  新型城镇化之于广大农民,是一个幸福的梦。“但是对于留在农村的农民来说,医疗卫生、养老和教育,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安心留在农村的难题。在这三大难题中,教育首当其冲。”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草庙村村支书秦真岭说,“中国农民有重视子女教育的传统。”

  “但是,衣食无忧的农民们最关心的,还是子女就近能受到比较好的教育。”秦真岭说,2006年前,全村7000多人中,超过一半的人出外打工讨生活。前几年,发展种植业留住了几乎所有村民,然而,村民们觉得,家门口的学校少了过去的乡土味儿,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也与城市有差距。于是,相当一部分农民选择送孩子进城上学。

  2001年,有500多名学生的草庙村村小被撤并到了6公里外的镇区。村里唯一的学校被撤并后,村里陆续有些家庭将孩子送进县城学校。“现在村集体经济条件好了,可以给村民建设施,也可以给村民买医疗、买养老保险,但唯一无能为力的,是村里提供不了高质量的教育!”据秦真岭介绍,目前,全村小学阶段的孩子2/3在镇区中心校上学,超过一半的初中孩子在县城就读。

  “新型城镇化无论怎么发展,未来的农村还是离不开农民,只有办好农村教育才能让农民心安。”秦真岭说,“目前,草庙村正在筹建一所占地22亩的双轨制完小以及三轨制的省级示范幼儿园,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村民们今后在我们自己的田园上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让孩子们在家门口的好学校接受教育。但是,这得依靠一批懂农村、爱农村的优秀老师。”

  新农村需要高质量的农村教育

  安徽省太和县张槐村村支书徐淙祥所在的村,距县城10公里,全村有11个自然村,7000多亩耕地,也是太和县农村合作社形式的试点技术服务村。近几年,随着农村合作社试点的推进以及大批村民外出打工,张槐村人均收入超过3万元。但是,富起来的村民希望子女能接受比家门口学校更好的教育。

  “但是,村里现在除了两所规模很小的民办幼儿园,只有一所闲置了好几年的村小!”据徐淙祥透露,2009年前,村里还有一所占地10余亩、在校生400多名的完全小学,住得最远的孩子上学距学校仅2公里。过去几十年来,周边11个自然村的孩子都是在这里接受小学教育。但是,2009年村小只保留了一至四年级,五、六年级被撤并到3公里外一个镇中心校。两年前,村小被整体并入中心校。现在,最远的孩子上学得走5公里。

  “但是,学校合并后,村民们觉得孩子们上学远了,教育质量比不上县城学校,考试考不过县城孩子,所以,这两年村里几乎家庭经济条件稍微好点儿的,都把孩子送进县城上学。2009年前,全村为了送孩子上学而去县城的不到300人,现在,超过1500人!”徐淙祥说,集镇中心校现在虽然有1000多个孩子,但只有二三十位教师,如果在城市,至少得配备六七十位教师。这几年,学校几乎年年招聘教师,就是没人愿意去!

  “这几年,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三农’政策,不少农民还是喜欢农村,但他们最担心的,是农村学校不能给他们的子女提供更有质量保障的教育。所以,农民中的不少能人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孩子举家进城。如果不把农村教育办好,不能把一批有经营头脑、懂技术的农民留在农村,我不知道,今后的农村,究竟是谁的农村。”徐淙祥说着说着,表情突然严肃起来,声调也一句高过一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