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高考五十年 河南考生备考费用花销大比拼
吃食堂打地铺 那时赶考都花毛票
背着行李,带着书卷,一身青袍长衫,这就是一个赶考读
看看这陪考大军,就知道高考是件多么烧钱的事儿(资料图)
当年赶考花几毛 如今几千才敢考
伴随着知识越来越受重视、文化人越来越吃香,高考投资转眼进入了膨胀阶段。
父辈们花几元钱就能来一次赶考的经历,开始逐渐被人们淡忘、怀念。
如今的高考,正在抛开“知识改变命运”的光环,慢慢变成一种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事情,“高考经济”也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000年代高考
中午吃顿好的,最大花销是上补习班
赶考
账单
食:中午吃顿好的,花几十元
住:住在平时的宿舍
行:走路
其他花费:买文具、教辅书、习题集,上短期补习班
高考投资:几百元
经历者:郑州市民李利
虽然距离李利参加高考的时间还不到10年,关于赶考的变化依然让李利惊讶。
“那会儿父母陪考的很少,更不舍得住酒店,都是上午来下午走。”李利是2005年参加的高考,考点就在自己读中学的县城。
住的地方就是上学时的宿舍,倒是为了增加营养,中午专门和同学相约到学校附近的小饭店,花了几十元钱,吃的炒菜。
为了考试有个好心情,李利还专门去买了一身新衣服,加上平时买的教辅读物、习题集,加起来也就花费几百元。
“我们学校的宿舍住宿费一年才四五百元,我每天的伙食费就5元钱,这估计还不够现在高中生一个星期的开销。”她说,最大的花销是上了补习班,200多元钱。
2010年代高考
租房陪读+补习班,文具、营养品都不能少
赶考
账单
食:在考点附近好点的饭店,一天花250元左右
住:酒店,订两间,两晚花费2000元
行:私家车接送或打车,几十元
其他花费:买文具、营养品,一对一辅导,甚至短租房子
高考投资: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经历者:考生家长葛先生、应女士
葛先生这两天很焦虑,女儿马上要高考了,听说有的家长在两三家酒店都订了高考房。
“我去问了省实验中学附近的一家酒店,人家跟我说已经订满了。”葛先生赶紧在稍远些的酒店订了两间。
他说,一间给孩子住,一间自己或孩子妈妈住,这附近刚好有孩子喜欢吃的韩式料理,吃饭也方便,“我们几个家长说好了,如果考点变化,就调换所订的酒店。”
他算了下,光高考两天,吃住加上饮料、补品等零碎就要近3000元。
“其实为高考所作的准备远不止这些,女儿的数学不好,前两个月开始一对一辅导,一天一个小时100元,到高考估计就得近1万元,老师同学推荐的各种习题、教辅,也得花上1000多元。”他说,除了这些明显的花销,妻子最近专门请假一个月,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各种补品、营养品更是不断,妻子一个月工资3000元,全勤奖没了又是3000元,这花销又是近1万元。
“不花不行啊,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咱能不支持吗?只要对孩子高考有好处,这钱花得就值。”他说。
不过和应女士比起来,葛先生花得真不算多,为了孩子高考,应女士提前退休,专门在儿子就读的高中附近租了房子全职陪读,因为儿子喜欢吃妈妈做的饭菜。
“两室一厅,一个月租金2600元,一年就是3万元,不算其他开销,还不算我损失的工资呢。”她说,儿子能考个好大学,她的牺牲就是值得的。
一名高三学生家长的消费账单
1.高三学费+杂费+资料费=2000余元
2.高三前的暑假,参加“全科辅导班”800元
3.高三开学后,重点补习数学,一学期1000元(两学期共2000元)
4.高三寒假,参加“全科辅导班”800元
5.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进入全班前10名,奖励价值4800元的iPhone手机一部
6.每星期生活费200元,两学期共计8个月,生活费约6400元
7.如孩子考上本科,孩子要求出门旅行,计划花费2000~3000元
该家长表示,以上7项花费约2万元,若是算上节假日里为孩子“进补”方面费用的话,消费会更高。(据宜宾新闻网)
互动
为了高考,你花了多少钱?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几毛钱,到现在动辄成千上万,高考花费像考生数量一样,正翻着番地往上涨。
作为家长,并不比考生轻松,孩子高考在即,不少家长化身“后勤部长”,出钱出力,不惜血本。
眼下又要高考了,作为过来人的你,还记得当年自己为了赶考花了多少钱吗?请@河南商报晒晒您的赶考账单。
书人的标准行头。
赶考,古来有之,不同的是古时是几年一考,现在是一年一考,还从一个人的高考,发展到全家人甚至全社会的高考。
考前准备越来越全面细致,考试投资也水涨船高,从父辈时代的几毛钱开销,到现在的成千上万元,考生数量翻番的同时,考试费用也以几何水平暴涨。
有人调侃称,高考50年,费用翻了上千倍,坐飞机都赶不上。
“文化大革命”前高考
自带枕头凉席,打地铺吃食堂
赶考
账单
食:在食堂搭伙,饭钱1.5元
住:自带寝具,在考点附近学校打地铺
行:骑自行车或坐火车
高考投资:不到2元钱
经历者:河南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韩宇宏
韩宇宏是1963年参加的高考。
他在镇上的一所中学读书,考点在几十公里外的市里,考前一天就要出发。
“有自行车的学生骑车,不到两个小时就能到,没有自行车的坐火车,也就两三毛钱。”他说,自己是骑自行车去的,带着凉席枕头等寝具。
因为,他们要在考点附近一所中学的教室借宿,需要打地铺。饭呢,也很好解决,在这所学校的食堂搭伙,两天半时间,多的花1.5元,少的0.8元钱就够了。说到复习考试,他说那会儿根本没有听说过补习班、辅导班,唯一和平时不同的,就是体育等副科停了。
“听后来到教育部门工作的同事说,那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不到20万,我们参加考试的也就20万左右,全部算下来7个人里能考上一个。”
1980年代高考
家人送饭,难得吃上肉卤面
赶考
账单
食:家里送饭,专门做的肉卤面
住:在县城党校睡大通铺
行:骑自行车
其他花费:买文具和习题集
高考投资:几元钱
经历者:郑州某单位副总田志
“其实我们的高考压力要比现在大得多,因为现在的学生,高考考不好,还有很多选择,我们那会儿,考上大学,就是跳出农门,成为国家干部,考不上还要回家种地。”田志说。
田志是1982年参加的高考,那会儿高考刚刚恢复,考试的人慢慢多起来,可在农村,供养一个高中生也不容易,要倾全家甚至几家之力。
他是骑自行车去考试的,跟着带队老师,睡在县城党校里面,大通铺,不要钱,“就是蚊子太多,咬得没睡好觉”。
为了高考,已经上班的哥哥专门赶回来,带着妈妈做的卤面给他送饭。“专门买了肉,还是白面,这可是难得的好饭了。平时吃的都是杂面呢。”
“盼着考上大学,成为干部,也算光宗耀祖了。”他说,吃住没花钱,也就是买文具和习题集花了几元钱。
1990年代高考
一两元吃碗鸡蛋面,算奢侈的
赶考
账单
食:学校食堂
住:住宿舍,不收钱
行:骑自行车
其他花费:买必备文具
高考投资:不超过10元钱
经历者:传媒人郭青(化名)
“我是1995年参加高考的,我高考那会儿,就和平常一样,吃在食堂,住在宿舍,根本花不了几个钱。”郭青说,有同学想改善生活,到小饭馆花一两元钱吃碗鸡蛋面,算是比较奢侈的。
高考时,郭青从学校到考点有约1公里的路程,他骑自行车去考试。
“我那时,没太多复习资料,平时老师铅印的卷子多得都做不完。”郭青说,印象中自己就买过一套复习资料。
郭青说,他高考时家人都没当回事,没有送吃送喝,更没有陪考。“那时,父母都在田里干农活呢。”
那时,农村考上大学的很稀奇,但父母也没特别在意,考上就上,考不上就像很多人一样在家干农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