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课程改革让乡村校从濒临关门到生机勃勃
从濒临关门到生机勃勃
——对一所乡村学校课改实践的调查
8年前的马坪学校,硬件破烂,生源也很差,9个年级只有300多名学生,且60%以上是留守儿童。因为质量较差,师生纷纷流失,被附近村民称为“马跑学校”。如今,该校学生增加到693人;教学楼等全部新建;教学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课改,让这所乡村校生机勃勃。
农民工大批进城,农村学校生源迅速萎缩、不少学校难以为继……但在湖南省,却有这样一所农村学校:8年间学生从300多人增加到693人;教学楼等全部新建;教学质量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名列前茅。
这所学校叫马坪学校,位于偏远的永州市冷水滩区。而让这所学校生机勃勃的重要原因是——课改。
我们的教育该教学生什么
——这是校长周大战停薪打工一年中的思考
曾经的马坪学校,破烂至极。副校长吕海龙2000年调来时,走到校门口“还以为是个养猪场”。
无独有偶,校长周大战2003年调来任副校长时,也被其破败相吓倒,干了一年就停薪留职到广东打工去了。“在广东,一个月的工资抵我教半年书。”周大战说,当时年轻气盛,一是觉得自己的教育理想没法实现,二是这里实在太穷了。
当时33岁的周大战,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农村任教。此前他在易家桥村的一所学校任教,从教导主任直接被民主选举为校长。“越教就越看不懂教育”,那么多学生厌学,农村学校越来越难办,学生越学越不懂事……这一切让周大战感到“很烦”,所以他干脆选择了外出打工。
“回来当校长。”打工不到一年,区教育局几番电话催他回来。也难怪,当时的马坪学校几乎要关门了,硬件破烂不说,生源也很差,9个年级只有300多名学生,且60%以上是留守儿童;20多名教师,几乎一半是以工代教、民师转正或安置的复员军人。因为教学质量较差,师生纷纷流失,附近村民都称“马坪学校”为“马跑学校”。
那时,农村校长难当,农村教师工资太低。说实话,周大战不想回来,可禁不住区教育局的一个个电话催。更重要的是,潜藏在他心底的教育理想,压都压不住。周大战说,自己外出打工一年,对内心冲击最大的是:凡打工或创业较成功的,一是善与人交流,二是善与人合作,三是能整合资源。当时他就在思考:我们的教育教会学生这些了吗?
回来当校长,至少能在小范围内尝试着朝自己的教育理想迈进。于是,周大战回来了。
周大战决定先从稳住“军心”开始。他利用废弃校舍在学校办起了养猪场,年出栏生猪五六十头,“几乎每周宰杀一头,师生的伙食、老师的福利都比以前好多了。”周大战说,“其实老师的要求是很低的,仅这一点小小的福利,人心就空前凝聚。”
机不可失。周大战马上提出了课改。
“读书就是提问”,“让学生快乐学习”
——从改革课堂入手
课改怎么改?突破口在哪里?
周大战爱读书,特别崇尚老庄哲学。他理想中的教育是学生在自由自然的状态下快乐学习、主动学习,教室里充满着欢声笑语,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小小手放背后’的搞法。”他说,自己不愿看到教室里只有教师讲,而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样子。总之一句话,课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上课,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是如何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打破传统的“两人一桌、面向黑板”的座位编排方式,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由交流,每个小组的表达“阵地”是小黑板,这样课堂不就比较活跃快乐了吗?抱着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2006年秋,周大战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开始尝试。考虑到这样课堂会有点乱,他居然不计成本地在一个课堂安排两名教师,一名管教学一名管纪律。
“显然有问题。”8年后的今天,当周大战与记者谈起当初的做法时,自己也觉得有点理想化,“学生活跃了,课堂纪律也乱了;打瞌睡的没了,开小差的多了。而且两名教师同在一个课堂,怎么也不合适。”
初试失败。“但方向是对的,基本做法也没错,只要小调整一下就好了。”周大战说。
第一个小调整是积极发挥学生的作用,每组6人,每人都有一个职务,每组还选一个能干的学生为小组长,并将其培训为“小老师”,这样课堂上就不再需要两名教师了。第二个小调整是在课堂上教师以提问、游戏、竞赛等学生喜爱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动学习;第三个小调整是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每人都有提问的机会,且以提问为乐。
记者随机在该校听了语、数各一节课。语文课是四年级教师席春艳的“纪昌学射”,数学是五年级教师何琦的“分数的加减”。两节课给人的感觉都是课堂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在开动脑筋想问题。
“最喜欢这样上课了。”一名叫罗奕的学生下课后告诉记者,她是三年级时从城里一所名校转来的,“那边上课要坐得笔直,作业也好多;而这边,老师上课有好多故事,课外作业也是要大家多想问题,上课好开心。”
“我也是转学过来的。”初三学生胡永辉是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嫌自己所读的学校“老师一路写到底,资料一大堆”,因此强烈要求转学,在跑遍了城区的几所学校并且还试听了马坪的几节课后,他说服父母“从城里转到乡下”。“真的是快乐地学习。”他这样对记者形容。
“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才不会轻易丢失。”初一女生胡小婷的概括,无意中倒真实现了周大战们的初衷。
“几年来输出了20多名骨干教师”
——最难的是师资,成长最快的也是教师
“乡村学校越来越难办”,“城乡教育差别越来越大”,“教育改革越改越不知如何改”……2000年,29岁的吕海龙刚调到马坪学校时,年轻的他曾为此痛苦烦恼,甚至自费印了一本小册子——《一个中国乡村教师对教育的观察、思考与梦想》。在书中,他甚至这样写道:“中国的教育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死在起跑线上!”
话有点危言耸听,但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周大战生机勃勃的课改,让时为教导主任的吕海龙和同事们精神一振,“像打了鸡血一样”,吕海龙说,当时他除了上课、做行政外,一个学期要听150多节课,他说,一路磕磕绊绊,才渐渐摸出些门道,总结出“自主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任务、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他说了一大串的名词,核心的意思就是“每节课布置下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同时布置学生们预习,有不懂处课堂上提问,教师再概括引导解答”。
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实行起来却难度不小,主要是对教师的要求较以前高多了。学生们的提问五花八门,天马行空,有的甚至匪夷所思,教师既要将其拉回到教学目标又要给予基本合理的回答,还真不容易。语文教师张慧婵讲《木兰辞》,有学生问:“花木兰和武则天,更喜欢谁?”周美艳上语文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学生提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是什么”,还有学生提出,“现在,中美日都是朋友了,为什么还要学习这篇课文?”
在采访中,许多教师都说,学生主动提问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小组模式,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变成引导者,以学生为主,这其实是教育的回归;如果孩子感到压抑,那学校就不是教育而是“修剪器”。对课堂的变化,教师们的一个共同的感受是:现在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文,更多的是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设想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所以对教师知识面的要求更高了,要读更多的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成长了。一个有说服力的数据是:近些年学校已先后输出骨干教师26人。
“还只是低起点原生态的改革”
——未来的路还很长
马坪学校坚持课改已经8年,这个过程中,周大战既感到压力又得到多方支持。曾经一名老领导听了几节课后,悄悄地把周大战拉到一旁说:“没有一堂是安静的。几十年来,我可从没看到哪所学校是这样上课的。”也有家长嘀咕:“马坪上课咋都是学生自己讲?”备受压力的教师偶尔也有些怨言:“学生问题太多了,都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但孩子们是开心的,“像田野中的小禾苗,蓬勃生长”。有压力的教师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惊喜,“学生们比我想象的聪明多了”。
省市区也给予马坪学校大力支持。2012年12月,湖南将全省的义务教育阶段课改样板校建设现场会开到了马坪,永州市教育局长郑山明多次到学校指导并帮助总结经验,市、区也拨专款2000多万元,学校几乎全部新建。几年来,省内外至少有6万多人到学校参观。
更令人高兴的是,课改8年,马坪学校的教学质量年年上升,近两年初三毕业学业考试,全市400多所学校,马坪分别名列第六、第十九。
“不是名次,重要的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大增。”周大战说,这是最让他开心的事,学生们喜欢学校喜爱读书了,而且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而在冒着大雨专程到马坪听课的长沙市数学特级教师黄生英眼里,“看到了两样难能可贵的东西”,一是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着想;二是学生阳光的精神气质——面对几十个听课者孩子们不卑不亢,大胆自信。“这比分数重要得多。”黄生英说。
“这还只是低起点原生态的改革。”周大战坦言,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和同事们会坚持下去的。(记者 李伦娥)
《中国教育报》2014年8月25日第1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