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学校优先or专业优先 名师支招
25日凌晨,2015年高考成绩公布,考生们可以查知自己的分数。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填报高招志愿,选一所理想的大学和一个心仪的专业。
如何用好“一分一段”表,分数线附近考生如何抉择,和家长意见相左怎么办……河南商报记者邀请郑州高中前三名学校名师为你支招报志愿。
报志愿三步走
第一步
用“一分一段”表为自己定好位
省招办在高考成绩公布的同时,还公布了考生“一分一段”表,方便考生填报志愿。
“作为报志愿利器,‘一分一段’表参考价值极高。”郑州一中高三班主任闫国栋说,这个表对每一个分数线上有多少考生、该分数线以上有多少考生进行了详细统计,普通文理科从100分起一分一段一公布,一直公布到最高分。“考生人数”一项则为考生累计人数。
他建议考生先查看“一分一段”表,找到自己在全省学生中的位置,再查看心仪学校往年的投档分数线在一分一段表所处的位置,提高命中率。
有些考生,看到心仪学校去年高于一本线100分,自己也高于一本线100分,就打算报这个学校,这样报志愿非常不准确。
第二步
对照学校去年、今年名次 确定学校、专业
按照往年情况,每所院校都要根据自己的招生计划和生源情况,划定不同的投档分数线,设不同分值的志愿级差和专业级差。
闫国栋说,如果成绩在某一分数段过于集中,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就应该注意保持各院校、各专业的志愿填报梯度。
“假如你在全省排5000名,你可以参考去年排名5000名上下的考生,他们被哪些学校录取走了。”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班主任刘素芳说,“相反,假如你想报考河大,你了解下河大去年录取的学生集中在什么名次,这样,你就基本确定自己能上哪所大学了。”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想上某高校的某个热门专业,去年该学校该专业的投档线排到全省第6000名,而你是第5000名,报考这所学校胜算肯定很高。
第三步
平行志愿的选择要拉开梯度
闫国栋:一般建议前边的志愿冲一冲,中间稳妥,最后保底。
比如你考了640分,第二志愿报A校,但在选择专业时,可能按照638分来选,而别人第一志愿报的这个学校,考了639分,被这个专业录走了,你640分不一定被录取,“建议考生报一个较低水平的稳妥志愿,自己能够接受,也不太浪费分数。专业直接关系将来的就业,在报志愿的时候要兼顾学校和专业。”
刘素芳:“一分一段”表在平行志愿的梯次上也很有参考价值。
假如你在全省排5000名,你想上的A大学去年录取的学生是前4000名,排除提前批次等原因,你可以作为第一志愿,选择冲刺。至于后边的志愿,按照自己的名次,选一所录取名次在5000名的学校就好了。她建议考生,选择专业志愿时要拉开档次,尽量把所有专业志愿填满,并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老师支招
A
分数线附近的考生可选择本省或者偏远地区学校
闫国栋说,从往年的经验看,一本线附近20分以内的考生,可以选择的余地也不是很大。
“去年一本过线人数和投档人数是不对等的,很多学生过了一本线,但是并没有上成一本院校。”他建议,这部分学生想上一本的,可以考虑一些冷门的专业,还有就是到偏远省份,还可以考虑中外合作办学。
“再就是考虑本省的高校,不过本地的分数线也不低,像去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就高过一本线。”他说。
除了这部分学生,“学霸们”也很纠结。
“全省的前200名甚至300名,顶尖的院校任他们挑选,他们之后的考生才是最纠结的。”在他看来,这些考生选择学校和专业更要慎重。
“这些高分考生,纠结于学校和专业,总想上一些非常好的学校和专业,但很多时候上不了。”
他建议,考生可以到招生说明会现场或者致电学校招办,得到可靠的信息。
“我个人倾向于结合将来的就业,优先考虑专业,分数有这么高,学校不会差,比如复旦和上交,差别就不大,可以先考虑专业。如果你非要上顶尖名校,学个冷门专业,就业也是问题。”他说。
B
家长和学生意见相左怎么办? 多方面考量再做决定
家长和考生出现意见相左的情况,听谁的?
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班主任尧建兴这样建议家长:尊重考生的意愿。
他认为,考生填报的专业要跟随其一辈子,至少也得三四年,如果上了一个一点都不感兴趣的专业,大学生活肯定黯然失色。
“很多家长自己在医院工作,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学医;在银行工作就要求孩子学金融,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他说。
所以,家长在考生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尊重考生的意愿,不可大包大揽。不过,他也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要考虑职业的长期规划。
有的考生在高中阶段喜欢动漫,或者喜欢电游,于是就要学习相关专业。可是到大学才发现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当初的业余爱好完全不同。另外,有的专业名称很相似,比如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相关,但是差别很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专业差别也不小。
闫国栋则建议考生尽量多参考父母意见,大部分学生社会接触面是比较窄的。当然,如果学生非常有主见、有想法,这种情况下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