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荆紫关镇>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荆紫关镇2013年度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谋划

来源:荆紫关镇 发布时间:2014-01-25 21:37:30 浏览次数: 【字体:

  一、2013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荆紫关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年初全县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荆紫关镇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以荆紫关工贸区建设为主线,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延边工贸重镇、区域经济强镇”三大战略,把“工业经济、集镇建设、生态发展、民生工程和文化旅游”做为全年的重点工作,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各项工作有效推进,重点工作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可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增长15%;工农业生产总值40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030元,增长10%。现就这五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有了新提升。借助“荆紫关工贸区”平台,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工业快速发展。今年计划招商引资3亿元,确保2亿元,现已到位2.3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具体做法是坚持“两手抓”:一方面抓老企业的滚动壮大。玉典化冶、亚欣冶金、银志油业、路逾鞋业、紫鑫炉料投资亿元用于技改扩容及全面投产。尤其是华瑞制造,产值大增,已开始出口创汇;另一方面抓新项目的上马建设。有望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家。其中,新宝涵服装加工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已开始生产;金柱石业总投资3亿元,一期到位5000万元,设备已安装,近期将投产。三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加工量50万吨,年产值可达5亿元以上;金盛再生棉纺织项目,投资5000万元,两条生产线设备已安装,正在试生产;其它2个项目已达成意向,正洽谈选址征地的有关事宜。目前全镇企业达20多个,呈现出大个企业领跑、中小企业跟进,集群发展、梯次推进的新局面。   
  (二)、保护发展并重,集镇建设有了新变化。坚持“保护建设管理三管齐下”的思路,按照古建特色、徽派风格,推进集镇建设。1、保护古街文物。古关门、平浪宫、万寿宫等重点文物建筑已修复完工。北街段商铺、禹王宫、协镇都督府等修复方案已完成,项目即将动工,可使古镇文化元素得到最大限度保护。2、建设“两区两街”。“两区”:南街社区,与古关门改造结合,总面积200亩、可入住500户,已完成规划和征地。中街社区,总面积300亩,可入住800户、3000人,总投资1.2亿元。一期建成门面房和独家小院245户,已交付使用;二期建成门面房100户,在建12幢小高层400户,年内完工;三期明年实施。“两街”:荆楚大道、文化路。坚持以“经营集镇,以镇养镇”的路子,开发了荆楚大道、文化路等街道空白段。两区两街的建设,将进一步拉大荆紫关集镇框架,提高品位,完善功能。3、强化管理整治。加强城管、环卫队伍的管理,结合“清洁家园”行动和“保水质迎通水”工作,又成立了两个专门工作队,进一步强化了“双违”建设整治和集镇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到人到户,规范建设行为,杜绝店外经营,解决了集镇脏乱差和拥堵挤问题,提升了集镇品位,增强了综合承载力,为争取镇改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桑蚕生产,生态建设有了新发展。围绕净化丹江水源的目标,我们在丹江沿岸规划了万亩湖桑生态示范基地。今年,全镇新发展湖桑6000亩,新老桑园面积达2.5万亩。其中,盛坤公司投资近5000万元,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对总面积已达8000亩的吴村湖桑基地进行了生态化的规划建设:一是推行科学养殖方法。建养蚕大棚90座,夏秋养蚕和冬春种菇交替进行,实行科学养殖,既减少了劳动强度,又增加了经济效益;二是打造生态观光产业园。建设300亩桑基鱼塘和荷塘,种植200亩竹园和常青树,既发展循环经济,又提升了生态观赏品位;三是拉长产业链条。盛坤公司利用原缫丝厂进行改扩建,形成植桑养蚕、烘茧缫丝一条龙生产,实施生态保护、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一体化发展。湖桑产业的发展,既构筑了丹江沿岸生态屏障,又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实现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
  (四)、办好实事大事,农村民生有了新改善。在完成镇初中、狮子沟淇河大桥、中心敬老院等建设的基础上,今年我们重点是实施“两坝一桥一校”工程:1、“两坝”:即店子、西头大坝,经过努力,已被长江委立项。现应急大坝已建好,确保了群众和农作物的安全度汛。2、“一桥”:即吴村丹江大桥,已竣工通车。此大桥的建起,一是解决了吴村服务区11个村1.2万人的出行问题;二是拉大了集镇框架,同时拉近了三省距离,促进了边贸经济。3、“一校”:即镇中心幼儿园,主体建筑已全面完工,正在建设附属工程。另外,在积极配合三淅高速荆紫关镇狮子沟段建设工作的同时,还全面整修了镇区的道路,也加大了镇内乡村道路修复改造的力度,现正在改造升级集镇至荆湘公路之间的路段。这些大事实事的上马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民生,使全镇人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
  (五)、发挥资源优势,旅游有了新突破。围绕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品牌,一是打造精品,培育亮点。三省友谊广场正在引进代表三省风格的饮食、娱乐、商贸等项目进驻经营,以形成集休闲、娱乐、小吃、购物、观光等为一体,吸纳三省、辐射三省的边际文化旅游新景点。盛坤公司也在全力打造吴村湖桑生态示范基地,着力进行桑、鱼、莲、林立体化开发,培育“丹江水源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长廊”。二是保护古迹,夯实基础。加强古街古寺等文物保护管理,古关门、万寿宫、法海寺等重点文物建筑已修复完工,北街段商铺、禹王宫、协镇都督府等修复工程近期也将启动。三是挖掘文化,推介招商。强化了明清文化、边际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的挖掘研究,以《中国古镇·荆紫关》特种邮票和CCTV4等媒体为媒介,有力地推介了荆紫关“古镇古街古寺古商古航道”品牌。
  二、明年工作打算
  全镇工作总体思路: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全镇工作,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布署,立足镇情,以工贸区建设为主线,紧紧抓好“工业经济、集镇发展、生态建设、农村民生和旅游开发”五大重点,突出重点,干出亮点,各项工作争上游,重点工作创一流。
  1、强力招商引资,抓好工业经济。一是用足用活政策,争取各种政策性项目,加快工贸区基础建设,增强吸引力。二是坚持两手抓,在支持扶持好现有企业滚动发展的同时,重点抓好新上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力争引进3家以上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落户荆紫关,全年招商引资2亿元以上。三是全方位服务,在优化环境、优质服务的同时,政府搭台,多形式联谊,让外出人员与本土企业家交流,互谈心得,互为借鉴,吸引回流,壮大本土企业家队伍。
  2、彰显古镇特色,加强集镇建设。充分利用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品牌优势及三省沿边的区位优势,按照“保护建设管理三管齐下”的思路,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强力建设,加快镇改市步伐。1、加强古镇文化元素保护,搞好古街有关古建筑、古商铺修缮项目。2、传承徽派建筑格调,坚持开发式办法,经营集镇,以镇养镇,搞好集镇建设。3、围绕集镇,建好两个社区:中街社区完成三期工程,总户数达到800户以上;南街社区全面开工建设,入住户数达到300户以上。4、开辟建设两条新街,打造两条新街:一是古关门以外南延1000米,二是泰安大街北延2000米;荆楚大道、文化路,进行全面打造,进一步拉大集镇框架,提升集镇品位,增强集镇辐射带动能力。
  3、壮大桑蚕产业,构筑生态屏障。我们坚持把水质保护作为政治责任,大力恢复生态和经济效益较高的桑蚕产业。思路上,坚持“全面发展、主攻重点、集中连片”;规划上,在丹江、淇河两岸规划好湖桑产业带,新发展桑园5000亩,全镇总面积达到30000亩。布局是,一方面高标准扩建配套好吴村湖桑基地,支持盛坤公司建设全县生态示范基地:①、原基地西扩东延,总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②、建设200座养蚕大棚,实行科学养殖;、在基地内建设桑基鱼塘和荷塘、种植200亩竹子和常青树、种植100亩无公害水稻,打造生态产业与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庄;④、完成缫丝厂改扩建建设任务,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规模。另一方面,有基础的村,要保护老桑园,大力发展新桑园,或与公司结合,推广实行大棚养蚕和实用方格簇新技术,提高产量,提升质量,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
  4、围绕民生改善,办好实事大事。在认真落实好上级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积极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是抓好两项建设:一是积极配合水利部门进省厅、跑长委,力争沿江的店子大坝和西头大坝两条护岸工程早日恢复和建设,使丹江两岸的2万亩滩涂地免受洪水袭击,确保两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积极与县交通部门衔接,力争荆淇公路升级为县级道,尽快改造铺设,与209国道相接,改善制约荆紫关发展的交通“瓶颈”现状。除此之外,力争争取1至2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争取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资金,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5、开发旅游景区,实现旅游突破。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保护开发、形成品牌”的科学发展理念,打造精品,培育亮点。一是大力引进代表三省风格的饮食、娱乐、商贸项目进驻,继续打造“三省友谊广场”精品景点。二是加强北街段古商铺、禹王宫等古街古寺建筑文物保护修复和管理,做好法海寺景区保护性开发工作。三是利用媒体、网络宣传推介,把“古镇古街古寺古建筑群”品牌推向全国,引进有实力的旅游开发公司,把我镇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之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推进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成立工贸区建设暨项目工作、集镇建设、文化旅游、社区建设和信访稳定等工作领导小组,每项工作都由一名镇领导牵头,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的机制。二是弘扬时代新风,创优发展环境。通过大张旗鼓地总结、宣传、评选、表彰、推广等活动,在全镇倡导“勤奋、诚信、明理”的荆关风尚。以此来遏制歪风,凝聚人心,树立形象,营造风清气正、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把全镇上下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干事创业上来。三是强化目标管理,加大督查力度。建立量化考评机制和重点工作台账,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完成时限、分包领导、工作职责,实施“月总结周推进”制度,落实政务公开制度,对重点工作和各个时期安排的专项工作,进行跟踪督查,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四是落实信访责任,确保社会稳定。综治、信访、政法合署办公,集中力量处理信访案事件,加强信访值班,实施班子会诊,领导包案,及时解决问题,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中共荆紫关镇委员会 
                                                                          荆紫关镇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4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