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林业局>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宜居淅川

来源:县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0-12-22 11:52:30 浏览次数: 【字体:

  去冬以来,淅川县围绕“六化”目标和“六大工程”,快速行动,强力推进,年前实现造林任务大头落地。年后,我们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调苗难、用工难等严峻挑战,抢抓时时机,科学组织,确保了疫情防控和造林绿化的双胜利。止目前,已投入3.9亿元,新造林13.8万亩,超额完成市定任务。主要做法:
  (一)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国储林项目建设重点。去年国储林建设任务5万亩,占全市近四分之一。破解造林主体、资金、用地等难题,政府承担大头任务4万亩,7家企业完成1.5万亩,共投资3.5亿元,筹措资本金和风险准备金2600万元,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造林5.5万亩,占市下达任务110%,其中经济林完成1.2万亩。建设育苗基地360亩,建成3000亩以上基地6个。严格落实项目区管护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确保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同时,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安装远程高清信息设备,建设智慧林业系统,实现国储林项目区随时可见、即实可查、全程可溯。二是突出石漠化治理重点。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国储林项目区以外的荒山创新推行飞播、直播、植苗、混交等多维造林模式,宜苗则苗,宜播则播,沿丹江口水库东岸从南到北,梯次推进,啃下了库区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去冬以来新投入8000万元,完成直播造林4.8万亩,植苗造林1.2万亩。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石漠化治理30多万亩。三是突出产业田间管理重点。去年以来,新发展软籽石榴、黄金梨等林果2.8万亩,改造提升老产业基地3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林果产业23万亩,林下套种面积达50%以上,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其中16万亩果树已经挂果,户均年可增收6000元以上,1.1万多户贫困户依靠“绿水青山”端上了“金饭碗”。
  (二)狠抓三个关键。一是抓好合同造林。坚持市场运作,把重点区域的造林绿化全部推向市场, 把造林成活率作为支付造林费用的唯一标准,采取企业和大户承包、专业队造林等合同造林办法,包栽包管包活,验收后由国有公司连管三年。由于立地条件差、坡陡沟深、机械上不去、站不稳,全靠人工挖树穴,把苗子运上山,把土背上山。针对解决浇水难问题,采取车拉、人背及提灌的方式运水上山,保障了造林成活率。二是强化培训服务。利用省林业局对口帮扶,邀请省林科院、林职院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对产业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养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600余人。建立林业信息、网络、专家服务平台,开通技术服务热线,开创林果技术推广新模式。组织农民技术员、林果“土专家”50多人,现场示范技术要领。三是卡紧时间节点。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到浙江、福建等地学习造林绿化先进经验,组织30多名技术人员分包乡镇,负责造林规划设计,将造林任务全部落实到村组地块,通过科学规划,力求达到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的效果。召开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全县林业工作会,拿出220万元进行表彰奖励,安排推进今年工作,当月就完成了直播橡子造林任务,3月底全面完成了造林绿化任务。
  (三)强化三个保障。一是资金保障。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积极争取吸引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困难地造林,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优先保障造林资金。对新发展的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水果产业,集中连片面积在1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贴300元,其中200元为生物有机肥。三年累计发放新造林补贴3000余万元。丹圣源、中线水源杏李公司、仁和康源等林业企业,投入资金1.2亿元,高标准完成产业造林4.8万亩。二是科技保障。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作为核心,由县林业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带队成立5个技术组,分包乡镇全程跟进,现场指导,严把整地、苗木、栽植等每个关口,做到造林不结束,技术人员不撤离。同时,按照不浇水不栽、不是优质品种不栽、没有管护措施不栽的“三不栽”要求,严格落实石漠化造林挖大穴、栽壮苗、浇大水、客土造林等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三是督导保障。坚持“三项”机制,倒逼造林进度。县政府成立四个督导组,包片包乡、蹲点驻守,造林不结束,人员不撤离。春节后又成立造林、防火、防疫指挥部,确保在不发生疫情和森林火灾的前提下,造林进度一点不落。落实县领导包片区、绿化委主要成员单位包乡镇、乡村干部包公司包农户“三包”责任制,书记、县长带头到一线督进度、解难题、促落实。坚持观摩评比制度,3月中下旬组织了实地观摩,现场排序,兑现奖惩。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