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源起南阳;千里调水,始于淅川。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对淅川来说,开展造林绿化,既是植绿增绿的永恒任务,更是保护水质的政治任务。近年来,淅川县委、县政府扛稳水质保护政治责任,以森林河南、绿色淅川为引领,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水质安全。
去冬以来,淅川县认真按照省市造林绿化工作要求,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强力推进困难地造林,年前已实现造林任务大头落地。年后,抢抓气温逐步回升大好时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科学有序推进造林复工复产,超额完成造林任务。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造林13.8万亩,占市下达任务的105.3%,其中困难地造林面积达11万亩,占造林总数的79.7%。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石漠化地区地貌复杂,为了提高造林成效,坚持从规划入手,走遍每一座山头,创新推行飞播、直播、植苗、混交等多维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宜苗则苗、宜播则播,加快荒山披绿。一是强力实施植苗造林。重点依托国储林项目,大规模、高标准推进植苗造林。由于立地条件差、坡陡沟深,机械上不去、站不稳,全靠人工挖树穴,把苗子运上山,把土背上山。为解决浇水难问题,采取车拉、人背及提灌的方式运水上山,保障了造林成活率。去冬今春,在困难地高质量完成造林5.5万亩,打造5000亩以上困难地造林示范点4个。二是创新推行直播造林。学习国内外经验,在石漠化严重区域,以橡子为主,种子全部采取水选和药剂处理,造林密度从每亩330穴提高到660穴,促进植株之间高度竞争生长,与原生树种形成复层林,形成更加完整、稳定的森林群落。近5年来,全县共直播橡子18万亩,成活率85%以上。三是坚持不懈飞播造林。选择高山、深山区域,树种以侧柏、臭椿、黄连木等乡土树种为主,采用ABT生根粉和无毒鸟鼠驱避剂拌种,提高出苗成效。去冬以来,我们在深山、高山区飞播造林2.5万亩。
攻坚克难,高效推进。淅川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县乡财政投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困难地造林,凝聚各方力量,保障造林资金。去冬今春,共投资3.5亿元,筹措资本金和风险准备金2600万元,确保造林绿化顺利实施。近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完成石漠化治理30多万亩,在环库打造5000亩以上石漠化造林点12个,库区绿色屏障初步形成。县政府成立四个督导组,包片包乡、蹲点驻守,造林不结束,人员不撤离。春节后又成立造林、防火、防疫指挥部,确保在不发生疫情和森林火灾的前提下,造林进度一点不落。同时,落实县领导包片区、绿化委主要成员单位包乡镇、乡村干部包项目区“三包”责任制,书记、县长带头到一线督进度、解难题、促落实。
多措并举,确保成效。一是抓好合同造林。坚持市场运作,把重点区域的造林全部推向市场, 把造林成活率作为支付造林费用的唯一标准,采取企业和大户承包、专业队造林等合同造林办法,包栽包管包活,验收后由国有公司连管三年,造林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二是抓好科技服务。由县林业部门副科级以上领导带队成立5个技术组,分包乡镇全程跟进,现场指导,严把整地、苗木、栽植等关口,做到造林不结束,技术人员不撤离。同时,按照不浇水不栽、不是优质品种不栽、没有管护措施不栽的“三不栽”要求,严格落实石漠化造林挖大穴、栽壮苗、浇大水、客土造林等措施,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三是抓好资源管护。对新造林一律封山育林,禁止在新造林林区内砍柴放牧、采石、采砂、烧荒等,避免损坏苗木。在启动新一年度造林时,首先对近三年造林区域进行排查,成活率不足80%的进行补植补造。在重点造林示范工程,在造林初期就铺设多级提灌输水管道,在干旱期组织人员浇水,抗旱保苗。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