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林业局>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淅川县林业局局长刘定州: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靓丽名片

来源:县林业局 发布时间:2021-07-02 10:42:30 浏览次数: 【字体:

自1953年县政府设立林业科以来,淅川林业已走过近70年的光辉历程。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代代务林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投身生态建设,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唯美动人的绿色旋律,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把绿水青山打造成淅川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建设林业大县、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生态基础。

一、林业发展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淅川林业在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下,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其中,八十年代前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健康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蓬勃快速发展。

(一)八十年代前的曲折发展

1953年5月,县政府成立了林业科,正式打开了新中国成立后淅川林业发展的历史篇章。按照当时的国家林业政策,结合淅川实际,开展了深山区以护林为主,浅山区以造林为主,沿丹江、鹳河沿岸营造水源防护林,适当培养经济林的营造林模式,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934亩,封山育林18279亩,为淅川林业发展起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1958年,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全国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我县也不例外,为解决炼钢燃料,7万劳力星夜不间断,砍树烧炭,淅川森林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

此后,在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中,被毁的林子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1961年,淅川在落实《农业六十条》恢复发展中鼓励群众在房前屋后植树,原有零星果树、林木、竹园由生产队经营,生产队对群众实行定额记分,超产归己,提高了群众自觉造林的积极性。1962年元月,县委决定恢复建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层层建立了护林防火指挥部,加强了现有林的经营管理。1963年成立淅川县林业局,淅川林业步入全面恢复和大力发展道路,当年地区分配给淅川长期无息贷款5000元用于发展油桐生产,年底为翌年开好省、地、县林业劳模大会,县委评选出30个林业劳模,5个林业先进集体,特定毛堂闫光义出席地区林业劳模代表会议。

1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淅川林业许多大的设想都没能成行。其中有2个对今后影响深远。一个是1966年县委提出的新城区绿化目标,要求在1966年--1968年三年内完成南起北塘,北至独立山,东起脑子山,西至西湾的新县城区域内的街道、河道、庭院、荒山、村庄的高标准绿化。还有一个是1973年提出的丹江水库淅川库区绿化规划方案,当时设想从1973年起,一年准备,三年大干,五年绿化,十年成林,构筑库区生态屏障,也未能正常实施。

文化大革命后期至80年代末期,淅川林业人仍然在为库区生态安全、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不断探索和努力,共完成库区造林10万亩。目前,太子山林场林木繁茂、生态宜人就得益于此。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淅川林业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每年都有新的动作,每年都出新的成绩。

1981年,淅川第一次飞播造林实验成功,完成宋湾公社泰山、四峰山一带以油桐为主的飞播撒种4.5万亩,开创了远山、深山、人烟稀少地区绿化造林的新途径。1983年,丹江口水库绿化3.3万亩,苗木成活率均达到85%。同年10月,河南省园林学会在淅川成功召开发展柑桔论证会,论证结果认定淅川县大力发展柑桔是完全可行的,开启淅川柑桔之乡的探索和实践。1984年,林业三定任务,全县宜林荒山确定为260万亩,随着政策落实,极大的调动了农民治山造林、兴林致富的生产积极性。此后几年,林业造林面积连年超额完成上级分配计划,护林员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1990年,淅川荣获国家级护林防火先进单位。1991年,淅川开始实施长防林工程,当年完成8000亩长防林示范点的造林绿化任务。1992年,淅川县被列入全国200个长防林工程建设达标竞赛县,淅川林业工作转入了以长防林为龙头带动其它工作全面开展模式。1994年“长防林”国家财政及省、市配套资金11.5万元。这是淅川林业第一次使用国家财政资金,对淅川长防林建设将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极大的支持。1997年之后,世行贷款项目、亚行贷款项目相继落户淅川,为淅川林业发展注入了更多渠道来源的资金支持。

(三)21世纪后的蓬勃发展

进入21世纪后,淅川林业步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1年,丹江口库区湿地已被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丹江水库周围营造水源涵养林的项目通过国务院批复。2002年,淅川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工程实施的17年里,全县新增有林地面积38.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2004年,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淅川县生态公益林进行界定,172.1万亩国家公益林被列入全省国家重点公益林区。2008年,全县共完成年度造林27.8万亩,造林合格面积位居全省第一。从这一年开始,淅川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4年位居全省县级前列。2009年,淅川县林业局被表彰为河南省飞播造林先进集体,淅川县获全省先进绿化模范县。2010年,淅川县林业局搬入目前办公大楼,办公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十二五”--“十三五”时期,是淅川林业生态建设推进速度最快、工作成效最好、支撑发展最有力的10年。10年来,林业战线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不懈拓展绿色空间,持之以恒抓好资源管护,全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3年位居全省县级首位,丹阳湖湿地公园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创成了首批省级森林城市,成功入围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序列,用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省绿化模范县、河南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市森林防火先进县等荣誉。

二、林业成绩

1、造林绿化创造“淅川经验”。近70年来,淅川林业人坚持不懈同荒山作斗争,持之以恒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采取飞播造林、人工造林、直播造林、封山抚育等多种营造林模式,不断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打造环库生态安全屏障。尤其是进入“十二五”以来,全县每年新造林以不低于10万亩的速度推进。近6年来,共完成新造林62万亩,治理石漠化40.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全县公路(包括国道、省道主干线、县级公路出入口等)绿化率达98.1%,城市绿化覆盖率43%,人均绿地面积42.04平方米,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达100%,村庄林木覆盖率42.37%。新造林合格面积连续14年位居全省县级前列。2009年,淅川县被省绿化委员会表彰为“河南省绿化模范县”;2010年,县林业局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2017年,淅川县被省林业局评为全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8年,全省林业生态建设现场会、全省林业推进生态扶贫现场会先后在我县召开;2019年,我县被省林业局命名首批“省级森林城市”,淅川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一个通过验收。造林绿化的成效和模式于2018年12月和2019年7月、9月、10月,先后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市委办公室先后4次刊发。

2、产业富民闯出“淅川路径”。林业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生态需求、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发展林业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态宜居环境。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林业产业就是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直接途径。“十二五”前,我们先后探索发展了柑橘、油桐、花椒等产业,做大做强了柑橘产业,奠定了河南柑桔之乡的地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及后移民通水时代,为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我们调整产业机构,把生态林果产业作为保护水质的关键举措,作为做强“短中长”扶贫产业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新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生态产业23多万亩。仅林业一项,就带动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3万多名贫困群众端上了“绿饭碗”。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石榴博览会,福森药业、仁和康源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丹圣源软籽石榴基地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3、管林兴林形成“淅川特色”。重抓科技兴林,先后与中国林科院、省林业局等合作,实施了石漠化治理等七大类科技推广项目,建成大石桥荒漠化和丹江森林生态观测站,培养技术明白人上千人,有力保障了林业发展,2016年,县林业局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林业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强化森林管护,坚持“禁、防、打”并举,对涉林违法行为铁腕整治,重拳出击,有力地保障了森林资源安全;组建了县、乡、村三级专业扑火队伍,在重要时段对重点林区实行24小时防火值班执勤制度,实现连续38年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淅川荣获国家级护林防火先进单位。连续10年争取飞防资金实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先后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级森防标准站”和“国家级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深化体制改革,平稳实现了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林权不动产登记等体制改革,办理林权不动产登记4400余亩,172万亩公益林购买了森林保险,森林资源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完成了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更新了县级林地“一张图”数据库。

三、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林业发展前景,用“更生态、更富民、更科技”这三个词来畅想和展望。更生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科学绿化指导意见,要求今后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要加强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政策机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生态保障。今后造林工作,我们首先将积极争取石漠化地块纳入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范围,力争利用8-10年时间,全面完成石漠化治理任务,进一步筑牢库区生态安全屏障。同时,随着造林空间的不断压缩,将实施精准灭荒式造林,查漏缺、补断档,使淅川无山不绿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其次,今后将侧重与森林城乡建设,县城周边打造一批街心花园、社区和郊野游园、近郊公园;乡镇集中打造公园绿地、做好集镇绿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每个村庄绿化进行设计和打造,为群众提供更加宜居生态环境,让群众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闻得到花香、听得到鸟叫、记得住乡愁。更富民。经济林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等精神,我们从2020年开始,将全县经济林发展已从“新造”转向“管护”,从“面”的扩张到“质”的提升,推动产业林从补植补造、基础配套、落实管护主体、建立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质增效。同时,县里成立了林果发展中心,今后将围绕林果栽植、土水肥管理、整形剪枝、去病虫害、采摘、贮藏等环节,科学制定技术规程,构建技术平台,完善服务网络,提升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条,保证产业健康发展,确保今后果企、果农及贫困户能从中持续稳定增收增效,使林果产业真正成为淅川的优势产业、富民产业,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为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更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兴林,向科技借力,先后与中国林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院(校)县合作,建成了河南丹江森林生态省级定位观测研究站和大石桥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生态观测定位研究站,为服务南水北调生态效益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投资800多万元,建成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采用高清数字监控,以快捷、高效、智能化的科技手段,监控森林面积60余万亩,提高了防火、救火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投入资金130万元,组织技术人员对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技术进行研究,使造林模式更丰富,造林成效更突出。同时,在产业发展中我们引进了新品种,引进了新人才,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林农。科学探索永无止境,“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打造智慧林长系统,用林业科技支撑林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更有科技含量的绿水青山,收获更有质量的生态福祉。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