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产业发展 淅川10万库区群众端上绿饭碗
12月15日,2023南阳名优特色产品(北京)产销对接会淅川专场活动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现场集中展销了淅川富硒黄金梨、柑橘、果冻橙、白玉木耳等百余种名优特新产品。
“这次来参加农产品对接展销会,我们的黄金梨非常受欢迎,在宣讲的过程中,很受消费者青睐。同时我们还签订了一部分黄金梨销售订单,为明年黄金梨进京,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感谢县委、县政府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淅川县金河镇黄金梨基地负责人崔国平高兴地说。
冬日时节,在仓房镇磊山村的柑橘园里,色泽鲜艳的柑橘如同一个个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不仅散发出诱人的果香,更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采购。
“这里的柑橘,‘喝’的是丹江水,‘吃’的是生态有机肥,市场上很受欢迎,今年我们打算再收购200多万斤。”柑橘收购商王卫红说道。
“近年来,我们把生态林果产业作为保水质、助民富、促发展的核心来抓,以林长制为统揽,聚焦‘林长+’产业发展模式,使老百姓栽下‘摇钱树’、打牢‘致富业’、端上‘金饭碗’。”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对记者说。
各级林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扎实做好移民“后半篇文章”,充分利用“三荒”(荒山、荒坡、荒滩)和“四旁”(路旁、沟旁、渠旁和宅旁),持续发展以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黄金梨等为主的林果产业。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多措并举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提高产业效益。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与林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常态化技术交流,采取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搭建平台、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和技术培训,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培养林果“乡土专家”1000名。积极发挥“林长+”科技特派员作用,向果农传授特色林果栽培、管护等技术,破解林业生产技术难题,累计培训果农1300余人次。
加强林果基地建设。为促进生态林果产业健康发展,县林果发展中心争取实施林果管理提质增效补贴项目,制定林果技术标准和规程,因地制宜地进行田间管理,打造一批标准化改良示范果园和高科技林果基地,示范带动全县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以来,先后整合涉农统筹资金4500万元,连续三年给果农发放田间管理补贴,持续推动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已打造精品化示范园14个,建设标准化果园8.2万亩。
加强林果品牌建设。规范生产技术流程,从生产环境、种养技术、保鲜、贮运、加工等环节研究制定行业标准,整合使用“淅有山川”品牌,构建县、乡、村三级销售服务体系,建成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92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线上与京东、橙心优选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战略合作,让渠首林果坐上品牌+互联网的销售“快车”,使“相约中线源头、豫见淅有山川”享誉全国;线下积极对接全国各地客商,先后与北京新发地、湖南长沙等水果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超签订销售协议,拓宽增收渠道,提升产地品牌价值。
加强产业链建设。在全县林果大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分拣中心、气调保鲜库,投资上亿元建设了总库容超过5万吨的保鲜库和15个冷链仓储,确保产品错峰上市。同时,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林果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目前,淅川已发展石榴、杏李、柑橘、黄金梨等特色林果23万亩,全县林果业产值达6亿元,山区群众和移民群众依靠林果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10万库区群众依托林果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