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全力打造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绿色名片
去冬以来,淅川县围绕山绿水清民富目标,以“保水质、迎通水”统揽工作全局,以渠首绿化、库周生态隔离带、石漠化治理试点、生态廊道绿化、林业产业等五大工程为重点,精心组织,快速推进,取得明显成效。止目前,已投资3.29亿元,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2万亩,占省市下达任务31.1万亩的103%。
淅川县高标准打造渠首等五大绿化工程,渠首绿化以“一点”(渠首闸周边淮委建管局管理区域)、“一园”(河南丹江库区国家湿地公园)、“三山”(汤山、禹山和朱连山及周边区域)、“四带”(渠首大道、内邓高速淅川段、陶岔至宋岗专线、中线干渠两侧)为重点,总规划面积5万亩,其中河南丹江库区国家湿地公园规划2.5万亩,淮委建管局管理区域栽植月季、广玉兰等大规格、高品位苗木1.6万余株,“三山”、“三带”绿化2.5万亩,现栽植各类苗木272.6万株,渠首周边如今已是满目苍翠、姹紫嫣红,成为南阳生态建设的精品和亮点工程,先后有郑州、新乡、焦作、许昌等市前来参观考察,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挥部多次在九重召开全市生态建设推进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先后进行调研视察,对渠首绿化予以充分肯定;库周生态隔离带工程在资金没到位情况下,多方自筹资金8000多万元,提前完成18.3万亩的营造林任务;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以大石桥乡杨营村为试点,组织造林专业队,以乡土树种为主,高标准整地,挖大穴,客土造林,以点带面,投资170万元,完成石漠化治理试点0.3万亩;生态廊道绿化工程以丹淅高速连接线为重点,投资1200万元,完成造林2400亩;林业产业工程围绕竹子、油牡丹和核桃为重点,适地适树,积极推广以茶叶(油茶)、金银花、软籽石榴、竹柳、黄金梨、玫瑰、月季、杜仲等为辅的林果业。五大工程目前已投资3亿多元,共栽植各类苗木3000余万株。
淅川县以土地流转、市场运作、整合项目为总抓手,创新机制抓绿化,推动工作高效开展。在土地流转上,淅川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对中线干渠、渠首大道和内邓高速两侧规划范围内土地,按照每亩每年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连补5年。对汤禹二山全部组织造林专业队造林,包栽包活,按造林成活率兑现资金。在市场运作上,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原则,采取市场化办法,引进亿隆公司、合一公司等企业及种植大户12家,对干渠和渠首大道两侧实施了大规模绿化。渠首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生态观光旅游廊道已初显雏形。在资金筹集上,淅川县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整合林业、水利、农业、交通、电力、农综、公路、中线办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确保实现渠首区域全覆盖,县、乡两级部门投入资金总额达3亿多元,为核心水源地绿化提供了强力支撑。
为保证造林质量,市县林业部门联手,采取市指导、县组织的作法,共抽调20余人组成技术指导和质量验收小组,全天候守在施工现场,实行划片包干,跟班作业,蹲点指导,严把整地、苗木规格、栽植、管护等“四关”,对所栽苗木逐棵进行验收,规格不达标的全部要求更换补栽,坚决做到水平低的施工队不让干,不合格的苗木不下地。同时,公开招标管护单位进行浇水、施肥、除草、修枝等管护,森林公安和林政稽查全程介入,全天巡查,对偷盗、破坏绿化区域苗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了绿化成效。
淅川县加大督查力度,县委、政府“两办”和指挥部办公室对照台账,实行一天一督查,三天一通报,一周一排队,小雨不停工、大雨搭帐篷,昼夜施工,交叉作业,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督查通报等方式,向县四大班子领导及县直相关单位反馈,对管理有方、措施得力、栽植效果明显的乡镇予以通报表彰,对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落实不力,绿化效果差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淅川县把渠首绿化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列为相关乡镇及县直单位“一把手”工程,定期观摩,奖优罚劣。对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给予以奖代补;完不成任务的,取消年终评先资格,并从严追究责任。
淅川用绿色守护水源,用绿色妆点美丽渠首。环库生态隔离帯、渠首绿化等工程如期完工,核心水源区的绿色屏障初显成效。如今,荒山秃岭尽披绿装,渠首绿树红花,美景如画,百姓安居乐业,一颗颗镶嵌在浩淼丹江之畔的“绿宝石”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渠首大地上,秀美景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
(组稿:李习芳、周桃龙、葛玉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