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好高质量充分就业民生答卷
河南扎实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纪实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部署,明确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重要改革任务,提出了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以及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等明确要求。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河南是人口大省,就业工作是“重头戏”。河南省人社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实支撑。
精准施策瞄准重点 稳定就业大局
促就业、稳就业,开拓岗位是重要前提。河南省人社部门坚持释放政策红利扩大就业,推动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在发展中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原科技城里,黄河实验室、墨子实验室等省实验室建成投用,科创成果不断涌现;郑州智能传感谷、中原量子谷、中原算力谷,发力起势,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围绕“7+28+N”产业链群,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发育、竞相发展……河南省坚持项目为王、产业带动,发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在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培育就业增长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体系,为新时代“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工作确立了根本指导原则。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是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河南省人社部门准确把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部署新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把准关键重点,创新完善对接帮扶机制,加速破解工作难点堵点,促进就业扩容提质,确保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哲是2024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怀着对家乡河南的热爱,他选择了在家乡发展,入职小浪底水利枢纽。“我本就是在黄河之畔长大的孩子,如今,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迫切呼唤年轻力量的注入,我愿为家乡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他说。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未来。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急难愁盼问题,河南省人社部门亮出硬招、实招。建立国有企业招收高校毕业生沟通协调机制,健全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重点产业链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对接服务,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出台支持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3项举措;实施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22020”计划;推动高效办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件事”;开展困难高校毕业生结对就业帮扶活动,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聚焦农村劳动力,河南省坚持支持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双向发力,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开展“豫见”系列活动,建立省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河南着力构建“1+19+N”零工市场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困难人员等就近就地就业。完善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制度,发挥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及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基层服务平台“第一方阵”服务保障作用。加大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今年以来,全省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9942余场,组织23.3万家企业累计提供599万个岗位。兜牢民生底线,累计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2.6万人。“一对一”帮扶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1526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稳就业的主体。河南省强化稳岗扩岗政策支撑,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推动惠企稳岗政策精准落实、高效直达。
“近年来,政府出台的惠企政策越来越多,就拿2024年来说,我司有幸享受到了颇为丰厚的政策福利,其中稳岗返还补贴13.14万元,社会保险补贴7.94万元,就业见习补贴16.74万元。我们主动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开展重点人群招录,获得了15万元的政策奖励补贴。”豫北凯斯特隆(新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陈磊说,在政策支持下,企业发展越来越好,更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
技能培训拓宽空间 推动高质量就业
技能是就业的关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迫切需要。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根源在于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解决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近年来,我省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续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扩大中高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促进劳动者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河南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技能培训质量上,河南省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紧盯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培训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聚焦重点群体,河南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技能培训项目,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为重点业务。“环境保护产业前景广阔,迫切需要大量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志创表示,目前,公司拥有5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有40余名省级及以上的技术能手和技能大师。公司现有污水处理相关专业技能人员2000余人,其中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人才944人,占比达45.3%。
实现技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技工院校的职责所在和价值体现。河南省持续深化技工教育体系改革,深入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职业对接、供给与需求对接。同时,积极推动打通技工教育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助力技校生多渠道高质量就业。
“我们的培训对象包括在岗职工、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生和农村劳动力。培训结束后,我们为有考证需求的学员提供技能证书,并通过与上百家企业合作推荐就业岗位,培训期间提供就业指导,确保学员顺利就业。”郑州技师学院培训部教师胡玉英说,许多大学生通过培训后成功进入富士康、宇通、万科物业等企业,艺术设计类学员也顺利进入装饰公司,反馈良好。
作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乡市装备制造、电池与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基础雄厚。根据地方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产教融合长效机制,为本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年55岁的许允是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机修钳工高级技师,现任学院模具实训教研室主任,也是以其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我们坚持就业导向,与企业共建实训场地,共建技术攻关团队。积极推进企业订单班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培养我市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许允说,在新型铁路相关专业上,学校强化与宇通客车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机械制造领域专业人才,学生可实现毕业即就业。
发挥乘数效应 推动创新创业带就业
中国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平乐镇平乐村,这里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在这个地方,牡丹画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当地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许多家庭以此为生。
郭淑存是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鸣翠斋字画店的负责人,退休后,她将对绘画的热爱转化为事业,专注于牡丹画的创作与教学。如今,她已拥有一个小型工作室,团队成员有四人,累计培训了80余名学员,主要是农村妇女和待业女性。
“女儿加入了我的创业之路,负责线上销售,包括电商运营、宣传推广和拓展销售渠道等工作。”郭淑存说学员完成培训后,可以将绘画材料带回家创作,不仅能赚钱,还能兼顾家庭。
截至目前,园区牡丹画师队伍已壮大到1000余人,专业销售牡丹画的活跃网店已达80余家,带动牡丹画从业人员5000余人。
创业带动就业具有乘数效应,能够催生出更多市场主体和更多就业岗位。河南省持续完善创业培训、贷款、孵化、服务“四位一体”创业扶持体系,不断擦亮“源来好创业”“豫创天下”活动品牌,持续推进豫商豫才返乡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其中,郑州市高质量建设市级创业孵化平台,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园和孵化平台57家,累计带动就业4万余人;积极组织各类创业赛事活动,承办第四届马兰花全国创业培训讲师大赛郑州初赛,坚持办好“豫创天下”“凤归中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
洛阳市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返乡创业。其中,栾川县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积极开展餐饮服务、电子商务、烹饪培训等各类培训60余期次,培训人员600余人,现有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60余人,135户群众从事农家宾馆经营,有力地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孟津区高家三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以非遗工坊为平台,吸纳2名归国留学生返乡创业,累计培训村民3000余人次,帮助568名农民工稳定就业。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促进创新创业的坚固基石,完善的服务帮扶体系是促进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
河南省坚持把推进数字人社建设作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驱动,构建覆盖劳动者就业创业全过程的一体化、数字化信息平台,推广直播带岗模式,擦亮“职在河南、职等你来”就业服务品牌。同时,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下沉,推行“15分钟就业服务圈”,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形成上下贯通、业务联通、数据融通的基层就业服务格局,实现就业服务的便捷化、精准化、多元化,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全力做好技能培训、供需对接、就业评估、兜底保障等工作,持续促进全省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有力支撑。”河南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