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
☆国家AA级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海寺又名山乍山客寺、俗称大寺。位于荆紫关东北五公里处。法海寺始建于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由西峰禅师所建。法海寺三面环山,前面为悬崖绝壁,整个地形恰似一个莲花宝座。传说,法海寺曾出现过佛界信徒梦寐以求的山乍山客 天灯。景区内有绝壁飞瀑、古栈道、千佛洞、万佛洞、八棱泉、古寺院、古竹林、猴山等景点二十余处,是朝圣寻幽、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导游词附后)
门票价格:20元/人
营业时间:夏季8:00---18:30 冬季8:00---17:30
联系电话:0377---69465000
景区图片:
导游词: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要去的是法海禅寺风景区。那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融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景观。该景区地处荆紫关古镇东北5公里处的猴山,地势险要,历代为豫、鄂、陕三省战略要害,明朝左良玉与李自成曾激战于此。因猴山原名岞山客 山,所以法海禅寺又名岞山客 寺,俗名大寺。该寺始建于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与丹江下游仓房境内的中州四大名寺之一--香严寺遥相呼应,旧时,淅川就有“上法海,下香严”之说。 提到法海禅寺的名字,大家可能会很自然地想起了《白蛇传》里那位法力无边的禅师法海,本寺名字就来源于一段法海禅师的故事。相传该寺自唐朝建成后,香火旺盛。到北宋末期,由于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寺内烟火日渐衰败。这时,附近一带出现了三个妖精,分别为蜘蛛精、狮子精、蝎子精。三个妖精作恶多端,祸害乡邻。老法海正好路过此地,决定为民除害。因蜘蛛精(据说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盘丝洞内蜘蛛精的后代)神通广大,老法海又请来天兵天将共同降妖。结果狮子精被打伤,逃至淇河淹死了,蝎子精被火烧死了,蜘蛛精被托塔李天王用塔压死,镇守在寺前的黑龙潭边,一会儿我们就可看到。法海除妖有功,大寺就改名为法海禅寺,以后香火再度旺盛。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真实与否,无法考证。游览法海禅寺风景区,大家可以感受优美的生态环境,欣赏奇特的悬崖溶洞,了解渊源流长的宗教文化。 弥勒佛 进入景区大门,我们看到门内西侧这尊体态胖大、满面堆笑的弥勒佛。据佛经记载,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接班人,经过56亿7千万年后,他就要正式接替如来佛祖的佛位,故也称之为未来佛。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形象亲切可爱,慈眉善目,又被称为“迎宾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多看几眼,您就会变得心胸开阔,忘记烦恼。 黑龙潭 原是依势蓄积八龙泉水而自然形成,后来,人们用水泥重新修砌。潭深约1.6米,映衬秀水青山,宛如碧玉。传说东海黑龙触犯天规,被玉帝打入此潭,由托塔天王李靖在此镇守,此潭中原有一独角兽,曾与黑龙发生激战,最后“强龙压过了地头蛇”,独角兽只得外逃,潭西边至今还有一个缺口,据说就是独角兽逃跑时冲破的。潭中有木筏,游客朋友有兴趣的的话,可去体验一番荡舟水上的乐趣。 黑龙潭的东南边原有一状如铁塔的钟乳石,十分奇特,传说中的蜘蛛精就是被压在塔下,后被人盗走。 天然悬崖 崖高三十余米,宽百余米。崖壁间溶洞众生,钟乳石千姿百态,在地质学上,这种地貌被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解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的总称。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发育了各种奇特的石灰岩溶蚀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由美国地貌学家戴维斯于1884年提出的,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对该地区发育的各种奇特的地貌进行研究,并采用地名命名这种地貌,以后成为世界通用的术语。其实早在明代,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1586-1641),在他的《徐霞客游记》里就对这种地貌有所描述,比西方还要早。溶洞与钟乳石就是石灰岩地区最为独特的景观。溶洞、钟乳石是水和二氧化碳的缓慢侵蚀而创造的杰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的不同,被侵蚀程度也不同,逐渐被溶解分割成奇异景观的溶洞。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而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小以及温度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碳酸氢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钟乳石、溶洞就这样以万年、十万年的速度慢慢“长成”。悬崖上最引人注目的有飞瀑倒卷帘、千佛洞、万佛洞、绝壁栈道,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 绝壁栈道 长约480余米,依势修建,栏杆用水泥铸成,仿树皮状,台阶也是水泥砌成,为土褐色,栈道与崖壁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人工痕迹,确为匠心独运。栈道远看似一条灵蛇,蜿蜒于绝壁之间;又似一条项链,将各溶洞串珠成链。栈道看似险要,却并不危险,大家尽可放心地走,不过因为山石嶙峋、钟乳石丛生,必要时需弯腰低头才能穿行,该崖因此得到“拜佛崖”之说。 千佛洞 位于悬崖的东侧,是所有溶洞中最大的一个,约100平方米。原来雕刻有佛像千余尊,现在已不复存在。洞中供奉的是一尊观音菩萨像,两旁侍立的是阿难、迦叶,背后崖壁间的小溶洞有上百尊小佛像。两侧的石壁上有一木牌,上书“灵崖圣迹”,附诗一首:岞山客 标空界,烟霞净佛楼;我方寻胜迹,君已是名流”(摘自明朝李衮《春日同程应宿游岞山客 山寺》)。远离尘世喧扰,行走于悬崖峭壁,陶醉于灵山秀水,还真有几分名流感觉。 万佛洞 位于悬崖西侧。万佛洞名号虽大,但空间并不大,仅有六七个平方,也没有万尊佛像,原来也只有一尊佛像,现在供奉的是一尊释迦牟尼佛像。 万佛洞与千佛洞是相对而言,对此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据说鲁班与徒弟赵巧儿云游至此,应当地人请求,在此雕刻佛像。赵巧儿自以为手艺可比师傅,发誓要在一月内雕出千尊佛像与鲁班一比高低。一月之后,赵巧儿雕出千尊佛像,鲁班只雕了一尊。然而这尊佛像却包罗万象,一人看有一种神情,万人看有万种神情,仿佛能看穿一切。人们都说,这尊佛能顶一万尊佛。千佛洞万佛洞由此传开。 万佛洞西侧有一泓清水,名为“灵崖圣水”。水纯净天然,清澈甘甜,喝了可驻颜美容,延年益寿。 崖壁间还有众多溶洞,洞中有洞。千佛洞、万佛洞只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两个。各溶洞间有姿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兽,有的像鸟,还有的像牙雕,天然妙趣,尽在大家体会。 飞瀑倒卷帘 悬崖顶偏西侧,一道溪流飞奔直下,如飞花溅玉,笼罩着众多溶洞。站在栈道上,大家可充分感到瀑布垂帘的妙处。有诗为证:“涓涓翠岫吼灵泉,倒泻银河下碧天;信是潜龙深处卧,珠帘倒挂石峰前。”水不大,却别有一种气势。夏日下午三四点,站在对面,还可以看到彩虹横跨山间的美景呢! 登上悬崖后,视野顿觉开阔。下面是悬崖峭壁,上面是一方平地,背倚青山,傲视前方。再加上崖顶古木苍翠,有树龄在300年以上的脱皮榆(一到冬天,树皮全部脱落,类似蛇蜕皮),花枥树数株,实在是天造地设一方莲花宝座。据说该寺落户于此就与地势特点有关。相传唐僧取经归回大唐后,周游各地讲经说法,于是唐朝佛教盛行,唐高宗李治很想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建一佛教圣地,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于是派遣开国元老尉迟敬德前往选址,寺址初定于今陕西省商南县湘河流域梳洗楼北端。寺建成后特铸一口千斤大钟,以壮声威。谁知大钟铸成后,一夜之间却不翼而飞。敬德忙派员四处查访,后得知落于荆关岞山客 山西峰山谷里。敬德仔细查看此地地形后,惊喜发现此地乃天生一方莲花宝座,大钟即落于莲花瓣上,即是我们现在所站之处,遂上奏皇上,建寺于此,正所谓:神钟飞来建大寺,佛神菩萨坐莲台。该寺规模宏大,驰名大唐内外,故名大寺。到明朝朱棣帝时,礼部尚书胡宗伯因公务经过法海寺,被当地秀丽风景吸引,遂于公务未了的情况下,以该寺酷似西方“雷音寺”为由,奏请皇上拨银两,增塑道教神像,开辟了佛道合一的共同圣地,使寺院房屋增加至300余间。该寺后来在清代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及民国22年都先后修缮,使该寺颇为壮观。 法海禅寺是中州古刹,坐北朝南,一进三阶庭院,原有三重佛殿,即前殿、中殿、大雄宝殿,中殿文革时被拆,现正在筹建之中。寺院现有房舍29间,均是硬山式建筑,古典式样,占地100余亩。游览此寺,大家可以了解我国古代佛教寺院的建筑布局、建筑特点,领略浓郁的佛教文化。在我国古代,始终存在着三种文化信仰,即儒、释、道。儒家为正统,而释(即佛)与道则相互抵触。像法海禅寺这样佛道合一,这在我国是比较少见的。 前殿 即寺门。三间房。门前台阶下原有两只石狮,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仅是西边的一只雌狮。雄狮据说被佛祖罚出山门。传说从前有一农妇进城卖柴后来上香,将扁担靠于寺门前的雄狮旁,出来后,发现系在扁担上的肉不见了,原来肉是被雄狮偷吃了,第二天早上,僧人即发现雄狮不见了,后来在悬崖前的山谷里找到,僧人们将其抬回原处,可第三天早上又不见了。僧人这才得知是佛祖将其罚出山门,就不再找了。走上台阶,可以看到门外西边墙上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清光绪年间进士周华林游法海禅寺的题诗。前殿原来供奉的是四大天王。据说四大天王各守护一方天下,分别手持宝剑、琵琶、青伞、银蛇,依次代表着风、调、雨、顺,寄托古代农民最朴实的心愿。可惜佛像在破四旧时被人毁掉了。 中殿 是道教文化的象征,现已倒塌。原有房舍5间,供奉的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和太上老君三尊道教神像及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 是寺院的主殿,位于寺院内最高的一阶地势上,面阔5间,虽历经风雨,但气势恢弘,风骨犹存,为典型的古典式样,屋脊正中有一神龛,用望远镜方可看清,此乃帮助周文王开创八百年基业的姜子牙之神位。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姜子牙遍封三界神仙,最后却没有了自己的位置,只能屈尊于庙堂之脊。大殿前有一个用水泥铸成的巨大香炉,名为“十方香炉”,意指在此上香可同时朝拜各方佛祖菩萨。佛祖菩萨居住天上,上香的袅袅香烟升到了天上,众佛得知,方可朝拜。大殿前檐的东西各有一块石碑。西边的石碑为一功德碑,记述的是康熙58年间朱方坤重修大殿的事,西边镌刻的是游人题诗,内容主要是咏诵天然悬崖圣迹、瀑布垂帘、西峰塔影等景致。门前有一石坊柱,各个侧面都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僧人用斋前必立于此,念诵佛号,本应放于五观堂前,不知为何放于此。大殿前墙是隔扇门,门上刻有“牧牛图”“登山图”“下棋图”和饮茶娱乐等生活图案。佛殿之外刻上日常情景图案,倒也别有情趣。 走进大殿,正中四根红漆立柱合抱着一尊莲花宝座,上面端坐着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两侧侍立的分别是阿难、迦叶,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弟子。释迦牟尼佛身披黄色袈裟,端坐莲花宝座,两侧悬挂幔帐,显得华贵尊严。在佛教,黄色象征智慧和中道,所以僧衣多为黄色。以莲花为宝座,是因为莲花代表圣洁,“出淤泥而不染”。大家看阿难、迦叶的姿态有何区别?一个是双手合十,一个是作揖状。这是因为迦叶最初为道家弟子,又皈依佛门之故。释迦牟尼佛被称为婆娑世界教主,成佛前原是印度一王子。其身后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南无阿弥陀佛画像,东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南无消灾延寿佛画像,三佛合称佛教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能满足信徒的一切愿望,南无阿弥陀佛会接引修成正果之人到西方极乐净土,消灾延寿佛可消除众生的一切痛苦。释迦牟尼佛背后是观世音菩萨,这是佛教大菩萨之一,以“大慈大悲”而声名远扬。观世音意指世上一切苦恼众生,只要一念菩萨法名,菩萨立刻能听到其声,众生立刻就会得到解脱。 大殿东西两侧分列十二位生肖菩萨,这在其他寺庙比较少见。从前面算起,东边依次是1--6月,西边依次是7--12月,大家可对号入座,拜一拜自己的生肖菩萨,愿菩萨保佑我们所有的游客朋友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在大殿西边的山墙上保存着一幅完整的壁画,画面内容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不是以佛教故事为主题,而是寺院僧人在山门迎接众施主的情景,由此足可想象当年该寺香火的旺盛。壁画历经千年,大殿多次历经火灾,仍保持完好,色彩清晰,画面逼真,十分难得。 普贤殿和文殊殿 位于大雄宝殿两侧,西面供奉的是普贤菩萨,东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象征着真理,文殊象征着智慧。根据佛教传说,普贤菩萨是龙年和蛇年出生的人的守护神,文殊菩萨是兔年出生的人的守护神。游客朋友中有属龙、蛇、兔的,可多拜拜二位菩萨,二位菩萨的坐骑分别是白象和青毛狮子,这两位都曾与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过过招,使唐僧师徒吃过不少苦头。 法物流通处和五观堂 与普贤殿相邻的法物流通处是寺院提供香火之类物品的场所。五观堂是寺院僧团常住用斋之处。紧挨文殊殿的是客堂和观音殿,客堂是云游僧人到本寺挂单住宿之处,相当于平常的接待室。观音殿为一幢两层小楼,二楼供奉着观音菩萨和送子娘娘。 由于历经风雨,多次遭受火灾,再加上文革劫难,寺院佛教文物建筑破坏严重。中殿、念佛堂、地藏楼、钟楼、鼓楼都已不复存在,寺院目前正在规划恢复这些建筑,相信不久,法海禅寺将以迷人的雄姿呈现在游人面前。 八龙泉 大雄宝殿西边开一小门,由此可进入寺后竹林。竹林青翠茂密,遮天蔽日。此竹名为冬瓜皮竹,竹皮呈乳白色,近似冬瓜皮。竹林中,大雄宝殿后西北侧三十余米处有一清泉,此乃景区内溪流的“源头活水”。泉水清澈见底,冬天热气腾腾,夏天凉爽甘甜。泉水翻花,抛入硬币会随波翻转,久久才能沉底,十分有趣。传说,昔日泉内有八龙,故名“八龙泉”。自该寺兴建以来,泉水即成为僧人生活和习武修身的必备物,尊称为“圣水”。旧时一遇天旱,附近农民就敲锣打鼓到此祈雨解旱。泉水绕寺而流,滋润了满山苍翠,也滋润了千年古刹。八龙泉上原有一龙王庙,房舍7间,已不复存在。现建有一八龙亭,位于水潭之上。 竹林内原有西峰塔林,即是寺内僧人圆寂火化后存放骨灰的地方,原是一景,称为“西峰塔影”,可惜也不复存在。 般若门 在大雄宝殿的后山墙上,开有一门,名为“般若门”,“般若”出自《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佛教中,金刚喻坚固不可摧毁,般若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般若门就是“智慧之门”,现已封闭,但门框尚在,其精湛的木刻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对应此门,本应建一藏经楼,据考证却始终未建,不知原因,唯见满园苍翠的竹林。 【本文最新更新编辑 2023年3月6日】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