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县情概况>风景名胜>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坐禅谷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06 07:46:30 浏览次数: 【字体:

☆国家AAA级景区
    坐禅谷在丹江水库西岸,因唐朝慧忠国师常带领弟子在此静坐参禅而得名。坐禅谷是一处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融佛文化、山水文化、古山寨文化为一体的山水峡谷精品,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由“彩虹随人走,佛光伴人你行”宽达百米的的佛光瀑,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有情却无情”的面壁崖,有险峻奇秀的通天洞...既是探险、科普、考古的理想之地,优势寄情山水、放飞心情的最佳选择。(导游词附后)
 
门票价格:60元/人
 营业时间:夏季8:00---17:30   冬季8:00---17:00
 联系电话:187******6199

 景区图片:



 



















 

 
     导游词:
      各位来宾,我们游过碧波荡漾的丹江水库,现在要去的是坐禅谷景区。坐禅谷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州四大名寺之一的香严寺依山相连,唇齿相依。因香严寺佛家弟子在此坐禅修炼而得名。在香严寺古八景中,坐禅谷景区就有四景。新开发的坐禅谷景区是一处以自然山水景观为主,同时又融佛文化、民俗文化、古山寨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区。它东依象鼻山,西靠青龙山,谷长二十余公里,面积一百余平方公里。谷内泉涌水急,山险石奇,洞幽林茂,飞瀑深潭,景色绮丽,有著名景点四十余处。
    坐禅谷文化底蕴丰厚。楚怀王曾在坐禅谷的青龙山上安营扎寨,聚粮屯兵,作为北伐秦国的据点;东汉刘秀在青龙山上屯粮备战,规模宏大,数量惊人,仓房的名字即由此而来;唐宣宗李忱被武宗追杀时,两次通过坐禅谷的通天洞成功脱逃;唐肃宗、唐代宗两朝国师----慧忠国师曾多次带领佛门弟子在此静坐念佛。千百年来,坐禅谷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庄严古朴的香严寺院,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吸引着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来此拜谒觐见,旅游观光,消遣疗养。
   古时候,香严寺历代住持每年都会带领佛门弟子到坐禅谷参禅念佛,为什么呢?相传,有一天夜晚,慧忠国师正在香严寺禅房中静坐,忽然吹来一阵风。慧忠觉察到风中带着一股煞气,心里不由一惊:此乃佛门圣地,何来如此重的煞气?于是,便走出寺外,寻找煞气的来源。不知不觉来到坐禅谷,只见谷内暴戾之气缭绕不绝。慧忠掐指一算,此煞气日后必将危害百姓,当即决定用自己的佛法来化解煞气。他从谷口开始,三步一打坐,五步一参禅,直至第二天日出东方,才把这股凶气暂时化解。此时,谷内山青水秀、一派祥和。为了防止煞气再聚,慧忠回到寺院,告戒众僧:以后,历任方丈,每年必须到这里坐禅修法。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条山谷称为“坐禅谷”。
   坐禅谷的景观可以归纳为九个字:一是泉。最为有名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极力宣扬的河南省最大的涌泉---龙王泉;二是瀑。有白布朝阳、佛光瀑、水帘瀑等十多道风格迥异的瀑布;三是崖。有河南罕见的大型水锈石群千佛崖、面壁崖等;四是潭。有大小深潭四十多个;五是洞。有曾救过唐宣宗李忱生命并以探险为主的著名景点――通天洞;六是城。楚国长城所在地,整个防御体系科学完整,是研究古战场的重要实物资料;七是画。流水在自然崖壁上蚀成飞龙壁画;八是书。巨石上天然纹理如同文字,难以辨别;九是佛。有姿态可掬、大小不等的佛像十余尊。除此之外,还有刘秀为躲避王莽的追杀曾在此修建的古栈道。总之,谷内五步一景,十步一潭,瀑潭相连,错落有致,景色甚为壮观。
  各位游客,大家下了车,首先看到的是坐禅谷广场,广场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南面这排仿古建筑是餐厅、景区办事处。西面这块山谷形石是坐禅谷的标志性建筑,建筑者用创意手法,把坐禅谷的佛文化、自然文化、古山寨文化,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同时,规划在太子坡投资1000万元,建一座可容纳100人住宿的三星级宾馆,初步定名为龙泉山庄。在景区内,建设可容纳40人住宿的农家乐宾馆,初步定名为禅乐宾馆。下面,大家随我一起进入坐禅谷景区。
   龙王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坐禅谷内的第一个景点----龙王泉。龙王泉是香严寺古八景之一。这股清泉从半山腰涌出,常年奔腾不息,蜿蜒而下,流入谷底。龙王泉平均流量达每秒1立方米。特别神奇的是天越旱水越大,旱情最严重时,曾达到每秒1.5立方米的水量。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在《游太和山》日记中写到:“郧县境,乃湖广界,东五里,有池一泓,曰龙泉,上源不见所自来,而下流淙淙,灌地万倾,地又属淅川。”根据他对此泉的描述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经专家多次考证,此泉即是龙王泉。
   关于龙王泉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宋真宗三年,香严寺大旱,龙王奉玉帝的御旨,派龟王和豹王往香严寺送水。由于路途遥远,二王在香严寺西南方打瞌睡,不小心倾倒了一桶水,成为现在的清泉。发现有误,忙往前赶,由于心情紧张,又跑过了,将另一桶水倒在了香严寺的后山上,成为这眼龙王泉。土地爷出来告知香严寺不在此地,但为时已晚,水已倒尽,无奈,二王将空桶拿到香严寺旁边,摔出了几滴水,成为珍珠泉。龙王闻知龟豹送水有误,大怒,罚其化为石龟、石豹,让其永远镇守龙王泉。大家看,这块石头就是石龟,上面的石头即为石豹。龟豹二王相依为伴,在此千百年,日夜窃窃私语,互诉衷肠。如果登上泉中央的伞亭仔细听,可以听到它们的谈话呢!
   经专家检测,龙王泉的泉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钙、铁、锶、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饮之,能强筋壮骨,延年益寿。洗之,滑滑的,有祛痒、美白亮肤之功效。有兴趣的游客不妨一试。
   白布朝阳  我们现在看到的瀑布是白布朝阳,也是香严寺古八景之一。一泓泉水从高达二十余米的山崖顶飞泻而下,接着天、连着地,恰似一条悬挂在天地之间的白布,面向东方,故名白布朝阳。瀑水跌入潭内,溅起阵阵水花,丝丝清凉,震耳欲聋,站在数米之外,也可消解浑身暑热。清朝康熙年初,香严寺方丈宕山曾在此作诗一首,对此情此景作了形象描绘: “万壑长溪云自开,碧涛一片布将来。险岩窄处难回互,声入江湖吼似雷。”康熙年间,香严寺住持刁文又诗云:“白练长空下,奔涛万壑开。飞霞乘古木,花雨点苍苔”。这些诗都体现出白布朝阳的瀑流壮观,气势雄伟。此处也是智闲禅师与唐宣宗李忱吟诗抒怀之地。唐宣宗李忱在称帝之前,为了逃避武宗李炎的杀害,到香严寺剃度,在住持智闲禅师门下做了一名小沙弥。一日,师徒二人在坐禅谷做完功课,来到这里。智闲禅师有意试探李忱的胸怀志向,对着瀑水吟诗曰:“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李忱随口对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意会,知道李忱必有潜龙腾飞的那一天。
   双轮水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双轮水车,大水车直径4米,小水车直径2米,靠龙王泉泉水做动力,相向对转,意蕴佛法的生死轮回之道。过去这里没有通电,附近村民在此处安放有大石磨,用泉水的动力碾磨谷物,十分方便省力。现在,山下的村子还叫水磨沟村呢!
   三潭庙古碑  它是2003年发掘的。该碑立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碑文中记载了四层意思:一是三潭庙建于唐贞观年间;二是讲了三潭庙与香严寺的介址合同;三是讲三潭庙特别神灵,淅水流域和丹江流域遇旱涝或灾荒,百姓祈求供香,很快就灾消福及;四是讲水浇面积达数千亩。据说义和团起义时,义军与官府在此决战,三潭庙被焚毁,后又修建了龙王庙。文革时,龙王庙被拆除,砖瓦运往仓房,建了现在的政府办公楼。因此,后人只知道龙王庙而不知三潭庙。
    佛光瀑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佛光瀑,古亦称水帘洞,也是香严寺古八景之一。此瀑长达110 米,高20米,无数道泉水从崖顶的水锈石中涌出,腾空而下,拉出道道瀑布,接着天,连着地,形成“绝壁东西对削,惊涛左右交飞”的奇观(出自明代诗人李荫的《水濂洞》)。水帘后面,有千姿百态的水锈石,有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窟。“水濂洞”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镌刻于瀑布群对面的绝壁上。据传,这三字是清朝嘉庆皇帝的御笔。传说嘉庆年间,嘉庆皇帝巡游至此,被这里的美景所陶醉,亲笔御写“水濂洞”三字,命人刻于崖上。真实与否现在还无法考证。其实,除嘉庆外,还有不少文人墨客、帝王将相、佛家高僧到此,或观景抒怀,或讲经传佛。
    佛光普照是佛光瀑的一大奇观。上午,从下面看,一道彩虹正在头顶。下午,从上面看,一道彩虹正在身边。且人走虹走,人退虹退。大家仔细看看,咱们头顶上是否有彩虹?咱们是否都成了仙?难怪明朝著名诗人李衮曾在此发出“潭底痴龙休稳卧,醉来骑尔夜深寒”(出自《香严濂洞》)的奇想!传说远古时代,这里谷深幽暗,怪兽妖魔横行,有无数百姓在此被生吞活咽。佛教祖师释迦牟尼闻知,派达摩禅师送镇妖佛光宝珠到此,驱妖镇邪,自此,佛光瀑便有了佛光。这是古人无法解释这一自然现象的一种推测。其实,佛光是因大量水雾蒸腾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而已。但是,我还是希望佛光能圆各位一个七彩的梦。
    莲花瀑  此瀑名曰莲花瀑。大家看,瀑水沿着水锈石岩壁流下,形成一朵倒挂的莲花。传说,此瀑是莲花童子的化身。上天派莲花童子下凡巡察人间,到此,发现此地人烟稀少,人们生育率不高,就禀告玉帝,问是何故。玉帝讲这是他给此地人的惩罚。原来此地有人为了盖房子,动了玉帝的金针树,惹怒了玉帝,玉帝就颁旨,将此地水中的生育精气抽去,一年中只有一天流点生育精气的水,只有恰逢排卵期的人才能生育,故此处人的生育率极低。这种惩罚五千年之后才能解除。莲花童子心地善良,苦劝玉帝解禁,玉帝不准。无奈之下,莲花童子偷走了玉帝的生育精气,私自下凡,化作一朵水锈莲花。人们只要喝了莲花瀑布的水,就会生男育女,心想事成。后人每试必验。于是,人们就叫它莲花瀑布。有此愿望的女士不妨一试。
   大象吸水潭  这座山名象山,大家看,多像一头大象伸着鼻子在潭内吸水,因此,此潭被称为“大象吸水潭”。据传,唐代慧忠国师圆寂前,曾告诉唐代宗:“我圆寂后,就让大象驮着我的尸体走,大象累倒之地,就是我葬身之处。” 慧忠国师圆寂后,大象驮着他的遗体,在王侯高官的护送下,走到这里,再也走不动了。大象便化成了一条山岭,就是象山,吸水的鼻孔扎在潭里,就再也拔不出来了。
    坐禅  这面石崖上有一个洞,洞内坐着一位念佛的和尚,此像为唐代建造的慧忠国师塑像。慧忠国师是禅宗六祖慧能的五大弟子之一,佛学精湛,功德高远,是香严寺的始祖。后来西去长安,被唐肃宗、唐代宗两朝皇帝封为国师,几千年来,铜像保存完好,至今看上去仍栩栩如生。
    卧佛  此处崖壁上为一卧佛。大家看这和尚悬卧洞边,苦读死背,稍不留神,就会坠入崖下,粉身碎骨。这是那些刻苦诵经的和尚为了强迫自己背诵经文,迫使不睡觉。比起“头悬梁,锥刺骨”的古代文人,还要勤奋的多。
   千佛崖  整面崖壁都是水锈石组成。崖上钟乳石或耸立,或倒挂,宛若千奇百怪的鸟兽。上面有泉水滴答,恰似一颗颗珍珠从顶部落下。传说,唐代释迦牟尼佛塑成后,鸟兽虫鱼非常仰慕此崖,纷纷来此投佛。释迦牟尼广施恩惠,将他们都吸附于此崖上为佛,故名千佛崖。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看看那些奇形怪状的水锈石,是不是有许多像人似佛呢?
   这面崖壁的形成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是崖顶的水与含有碳酸钙的石灰岩发生变化的结果。这种地貌,地理学称之为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与石灰岩发生化学变化,形成以碳酸氢钙为主的各种形态的钟乳石,吸附于崖上。这种变化非常缓慢,经过几百万年才形成这种奇观。
   撑天罗汉  对面崖洞里的佛像,就是神话中的撑天罗汉。大家看,他双腿蹬地,双手托住洞顶,精神抖擞,气壮山河。寓示着佛法无边,天塌能撑,地陷能填。
   智闲禅师像  智闲任香严寺住持时,曾多次在此崖潜心研究佛法,弘扬佛教精神。他冒死接收光王李忱到香严寺削发为僧,又两次设法帮助光王逃难,成功躲过了武宗皇帝的追杀。为此,人们将他讲经姿态塑于此处,供人们瞻仰。
   古栈道  坐禅谷位于仓房镇境内,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争斗,仓房镇就因刘秀曾在此屯兵修仓聚粮得名。当时屯粮的地点就在 古山寨内,因为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了缩短向山寨内运粮的距离,改变崖高潭深不利运输的局面,刘秀便命人在此修建了古栈道。栈道原为木质结构,现已腐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建的栈道,以满足大家的幽幽思古之情。
   伏豹潭  古时候,此潭深达数丈,崖陡光滑,云豹追鹿,跨沟越壑,坠入深潭,任其力大无比也无法跳出,最后溺死潭中,故名伏豹潭。
   通天洞  对面的山洞为通天洞。此洞下洞口位于山腰的悬崖中,洞离地面200米高,洞中垂直距离260米,直达山顶。下洞口有三个洞,左右两洞均为死洞,中洞直通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顶,山顶有青砖路直通楚国古寨。洞中有钟乳石、石笋、倒挂莲花、水锈奇观,还有大量的蝙蝠,十分奇妙刺激。通天洞在历史上极有来历,我们回头再看。
   聚龙湖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相传,聚龙湖是龙王开会的地方,故更加有灵气。聚龙湖大坝是明万历年(1600年)修建的。公元1600年夏秋,暴雨成灾,坐禅谷洪水滔天,不仅冲坏了香严寺的无数良田,而且严重威胁着下游沿途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香严寺住持显成禅师奏请清朝官府修建聚龙湖。大坝高约10米,宽5米,长600多米,容水十万立方米。那时没有水泥,坝里也不见白灰,外表为干碴石,中间是白泥土加糯米粥夯砸而成,历经数百年至今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顶部水檐是开发坐禅谷时加的。湖面两头建有码头,可以荡舟、钓鱼、放生休闲。聚龙湖没有大海的汹涌波涛,没有丹江的碧波荡漾,她就像是一位小家碧玉,含蓄隽永,让人留恋,使人陶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我荡舟而上。
   绝壁飞龙  站在聚龙湖上回头望,一弯青山耸立在碧水清流之上。山高百米以上,满山青翠之间,有一块裸露的悬崖绝壁,高约15米,长约60米,整体形状看上去极像一条腾空飞行的巨龙。有不少书画爱好者来此写生,将这块裸露的岩石比做是绝壁飞龙。若是到了秋季,这一景观才真正像一幅写意的飞龙图腾。这座青山上生长的全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叫做黄栌的树。到了秋季,漫山红叶之间,一条飞龙凌空飞舞,就是一幅天然国画。 
   颛愚谧坐佛  颛愚谧是清乾隆年间香严寺德高望重的住持之一,为临济正宗第36世弟子,1722-1745年任香严寺主持。在任二十余年,将上、下寺重修一新。他曾多次率众弟子在聚龙湖沐浴受戒,故塑此像。
   佛文化长廊  四个不同风格的亭阁将280米长的长廊连为一体,廊内镶嵌碑刻,镌刻佛教诞生、发展及香严寺、坐禅谷与佛教的联系,大家可以仔细观看。      
   面壁崖  这面看上去像雄鹰展翅、腾空欲飞的水锈石悬崖,就是面壁崖。石崖高30余米,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立于崇山峻岭之上。每到春天,许多燕子在此筑巢,故又称燕子崖。更为奇妙的是,这岩石本身又是一眼涌泉。泉水从鹰翅的石缝中喷出,一道道,一条条,洒向空中,落到地上,形成了一个雨的世界。大家看面壁崖前这尊石雕和尚,双掌合拢,闭目思过。那光光的脑门、严肃的神情、被雨水淋出青苔的双臂,给人一种山崩地裂、永不变心的感觉。原来,自从有了香严寺,寺里就制定下寺规,凡是违反佛教法规的,住持就要令其到此崖前面壁三日,三日内不得吃喝睡觉,以示惩戒。可见佛法无边,佛法严酷之一斑。
   面壁崖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这里住着一对善良的小两口,十分恩爱。妻子长得美丽动人。一天,小伙子上山打柴,一个黑熊精趁机将此女掠入高山寨,欲做压寨夫人。小伙子回来后,追上去讨要,却被打得皮开肉绽,昏死在山间。此时,一神鹰从此掠过,打抱不平,帮小伙子向熊精讨人,与熊精展开了搏斗。从早打到晚,打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最后终于将熊精打死,救出了此女。可雄鹰也耗尽了所有的精气,再也飞不动了。他累死后,化成了一座展翅欲飞的山峰,就是今日的面壁崖。面壁崖前这个亭子叫晴雨亭。大家看,崖外艳阳高照,崖内大雨倾盆。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故曰“晴雨亭”。
   鲤鱼跳龙门  这块水锈巨石,似跃水而出的鲤鱼,鲤鱼若跳过通天瀑,进入通天河,即可成佛。
   放生池  是唐代以来僧徒们挽救生灵的放生之所。
   天书壁 大家看这块10余平方米大小的裸岩上,满是不规则的“×”形符号,全似刀刻一般,有的符号由一条线串连在一起,有的符号略有变异,但整体形状却十分相似。有专家认为,这是远古时候人们留下的文字图案。也有人传说,这些符号是飞龙在此小憩时留下的足迹,天书壁由此得名。
   莲花汀步  一池清水,清澈透底。水面漂浮66朵莲花石墩。脚踩莲花,恍若瑶池仙境,飘飘欲仙。据说,僧人达到一定造化,过此池,即可入天界成佛。
   依天瀑  一水从天而降,瀑天相接,形成水濂。僧徒们每有进取,住持就要在此举行仪式,预示离升天成佛只差一步之遥了。
   未名潭  又名锅台潭。此锅台乃太上老君炼仙丹之炉,孙大圣吃了仙丹,并打烂了锅台,遗留至此。
   漪澜滩  山石皱折如泛起的波澜,自上而下呈阶梯状,分层缓缓流下,后浪推前浪不断前行。
   净心潭  慧忠国师命名。潭若心形,佛僧们若心有污垢,就必须在此洗心革面,才可修炼成佛。
   无底洞  有人曾用绳子系石头,试探此洞深浅。80多米的绳子用完还未到底。据传,此处原来插着西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孙悟空西天取经时,拔掉了此针,做成了他的如意金箍棒,留下这个无底洞。
   天梯  谷底到通天洞口,有319级台阶。僧徒攀阶过洞可成佛,常人上阶穿洞官运享通,青运直上,财源滚滚。
   通天洞  通天洞是香严寺古八景之一。原名羊洞,即野羊出没之洞。之所以叫通天洞,源于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公元840年,唐朝太子李炎害怕光王李忱篡位,多次谋杀未成,太后派人秘密将李忱藏于香严寺削发为僧,加以保护。后李炎当了皇帝,即武宗皇帝。武宗皇帝对李忱的迫害变本加厉,在全国秘密查找李忱下落,得知李忱潜于香严寺,分别于842年、843年两次派兵追杀李忱。当官兵来围攻香严寺时,智闲禅师两次带李忱翻墙而出,逃入坐禅谷。官兵穷追不舍,捉拿李忱的呐喊声不绝于耳,眼看就要追到李忱,李忱在智闲引领下,爬上此洞,藏于通天洞上方的楚国古寨。追兵至谷内,搜寻几天不见李忱踪影,李忱成功地躲过了追杀。劫后重生,李忱再也没有当皇帝的念头,一心念佛修身。公元846年,武宗皇帝驾崩,身后无嗣,太后派官员仇士良来接李忱回朝继位。李忱不肯。在仇士良苦苦劝说下,李忱才答应回朝,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在两次救了他性命的通天洞上口举行祭拜回朝仪式。于是,仇士良率大臣们在通天洞上口为李忱回朝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李忱在此感叹道:此洞乃是我通天之洞也!”此后,人们就改叫“通天洞”了。李忱继位,是为宣宗皇帝。宣宗皇帝对香严寺和坐禅谷念念不忘。847年,在通天洞上口建亭一座,赐名转运亭。现在,亭虽已不在,但洞口犹存。后来在洞上口又仿建了蘑菇亭一座。
   千百年来通天洞在雨水浸蚀下,愈久愈奇,成了一个大型溶洞。洞内水锈石千姿百态,通道崎岖艰险,洞顶蝙蝠乱舞,惊险、刺激、神秘。这个台叫转运台。大家转回身,即可看到一弯新月,映现在白云青山之间。求官者到此,将飞黄腾达,青云直上;求财者到此,财源滚滚,富康殷实;求子者到此,心想事成;求福者到此,福禄双全,甚是灵验。出了洞口,这亭就是前面说的转运亭。清代诗人宕山出了通天洞口,曾赋诗曰:“平原目击草芊芊,谁解从来物不迁。江湖桑田随处变,大峪别是一洞天”。       
   楚国古寨  专家考证,这个古寨为楚国人遗留下来的军事防御体系。遗址长约3公里,分东西南北四个山门,每门都有“重兵把守”,山门处都有石头垒成的兵营遗迹,寨墙均沿悬崖峭壁依山脊走势而建。最宽处达5米,最高处达12米,寨墙设计科学,留有瞭望台、射箭孔、放石垛、滚木台、屯兵营,青龙山的“U”形山谷盆地中有大兵营、大水井、屯粮房、擂鼓台,城中有天然石井二个,井中常年泉水不断,可供数千人饮用,防御体系科学完整。很多历史遗迹都显示,这里曾是一个有重兵把守的城池。据考证,楚始都丹阳就在仓房镇下寺附近的淹没区内。西周时期的楚国,被周朝王室和中原诸侯视为偏安南隅的蛮夷之邦,受到歧视和打压,这种逆境造就了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独立自强和艰苦奋斗精神。经过楚武王、文王等九代君王的苦心经营,南征北战,到楚武王时,楚国已成为当时的军事经济强国,具备了问鼎中原称雄天下的实力。为了防御北方中原各国的南侵,楚武王开始就在其北方边境建造稳固的军事防御体系。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即是楚国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公元312年,楚怀王十七年,怀王因不堪“张仪诈楚”事件的羞辱,“拜屈丐为大将,逢侯丑副之,兴兵十万,径取蓝田”。秦齐联合,败楚兵于距此不远的岵山脚下,屈丐、逢侯丑皆战死。楚怀王割地求和,两国息兵。但屈丐修筑的城墙,至今仍保留了下来,虽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但大部分寨墙仍保存至今,成为研究楚国军事文化的重要文物。现在就让我们去欣赏一下楚国古寨的雄姿吧。在历史的遗址面前体味伟大的楚国军事文化。
   苦水泉 泉源处长满黄楝树,水稍苦,饮之,消暑降温。僧人们常饮此水,将此意蕴苦尽甘来。
   
【本文最新更新编辑 2023年3月6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