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版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淅川县:高标准打造产业 乡村振兴富农民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4-20 08:52:30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省淅川县邹庄村时说:“衷心希望父老乡亲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来,淅川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双九”战略为引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务实推动乡村建设、高标准打造产业、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谋新篇富农民。

一、坚持示范引领、梯次推进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淅川县坚持“示范引领、点线结合、组团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将“大邹庄”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高标准打造。为实现效益最大化,成立了大邹庄联合党总支,将邹庄村与周边3个村联合打造,一体化布局,一体化发展。经过实地考察和详细核算,收益好、见效快的草莓产业被确定为发展方向。草莓种植合作社按照股份制将每亩地划分为20股,每股本金1000元。为鼓励村民入股,政府还提供了每亩150元的保底收益,草莓种植收益的80%归股民所有,15%归合作社,5%归联合党支部作为村集体收益。草莓产业每亩地的收益在一万五以上,收益好的能达到三万五以上,目前公司流转的地,包括合作社的产业,这两项产业的用工大概在800人以上,人均年收益在一万五以上。同时,淅川县投资1000万元,建设红色旅游线路,成立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可吸引1000多人从事旅游管理,交通、保洁、餐饮等工作,人均月增收3000元。邹庄村的父老乡亲们日子过得越来越兴旺、芝麻开花节节高。

淅川县以“大邹庄”为重点,统筹推进3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规划设计,高标准打造特色鲜明、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目前全县已形成“以渠首为中心,三线布局、点线面结合”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二、持续做强做实“短中长”产业 

淅川县以开展“三面红旗村”争创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五好村”“三优村”“三美村”“五零村”,探索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模式,实现基层党建、经济发展、乡风文明、治理水平“四个同步提高”。以“一户至少嵌入一项支柱产业”为目标,加大特色产业培育力度,提升带动发展能力,推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高于2021年度。做强短线产业,聚焦“扩药、优菌”,新发展连翘1万亩,食用菌总量稳定在6000万袋以上;做优中线产业,聚焦“稳果、提质”,今年新培育标准化果园20个以上、面积超过6000亩;做大长线产业,聚焦“融合、带动”,推动农旅、林旅、文旅、体旅深度融合,通过景区拉动、典型带动、融合互动,将农户嵌入旅游产业链精准受益。以“一个产业由一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为目标,鼓励支持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土地流转、劳务合作、入股分红、订单农业、返租倒包等多种带动模式,引导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广泛参与产业发展,强化利益联结,实现稳定增收。  

三、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促“两业”增收

一是完善产业配套。完善安置点种植、养殖、旅游业配套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安置点建设温室暖棚、日光冷棚、养殖小区和农机具库房等;完善餐饮、零售等配套服务,支持有资源、有条件的安置点,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完善电商物流配套服务,做实消费帮扶,实现符合条件户产业发展全覆盖,户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二是强化就业帮扶。对接劳动密集型企业,组织专场招聘,实行订单培训,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增加搬迁劳动力就业机会;适度开发保安保洁、物业管理等公益岗位,优先安置搬迁劳动力;加大对安置点扶贫车间的支持力度,吸纳搬迁劳动力就近务工就业;大力引进手工制造、初级加工等企业入驻安置点,拓展就业岗位,实现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三是补齐“双基”短板。对照安置点规划设计标准,持续完善生活污水处理、道路、路灯、垃圾储运等基础设施,配套教育、医疗、养老、广播电视、宽带网络、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实施网格化管理,配齐配强社区管理服务人员,做实管理机构,健全管理体制,加强保障经费,建立社会融入和关爱机制,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四、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一是强化技能培训。用好“雨露计划”、职业技能培训等项目资金,根据脱贫人口就业意愿,依托专业培训机构,精准开展实用技术、短期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增强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能力。二是加强劳务输出。用好对口协作、对口帮扶和企业帮扶等平台,做好服务对接,适时发布就业信息,有组织输出脱贫劳动力;鼓励县内工商企业,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支持管理规范、运转良好、帮扶效果明显的扶贫车间和产业基地持续发挥效益,拓展就业岗位,实现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全覆盖。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在农业农村生产生活、交通、水利、文化旅游、林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新开发设置就业岗位2000个以上,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四是规范公益岗位管理。公益岗位稳定在2万个以上,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实现选人用人合理化、日常管理规范化、监管考核常态化、工资分配差异化。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