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版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政府信息公开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C412927-02-2022-00013 发布机构: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22-06-22 废止日期: 2023-10-16
文 号: 淅政办〔2022〕18号 所属主题: 2022

淅川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淅川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6-22 浏览次数: 【字体:

淅政办〔2022〕18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淅川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6月22


淅川县“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为进一步加快气象事业发展,提升气象保障淅川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宛政办2022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视察南阳(淅川)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面向气象科技发展前沿,不断满足“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战略定位,牢牢把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以建设气象强县为目标,以气象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统筹气象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为加快淅川高质量高效率跨越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基本建成集水体、植被、土壤、大气环境为一体的立体生态气象监测网基本形成满足区域重大战略对气象服务需求适应淅川气象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整体实力居全市先进水平,气象防灾减灾、乡村振兴及气象为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居全市领先地位,气象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

三、基本思路

(一)构建更加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

1.夯实综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为重点,建立完善更加精细的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加密建设区域综合观测体系,完成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构建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预警信息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加强气象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提升南水北调水源地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标准化行动和社区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

2.提升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水平。加快构建淅川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象服务体系。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状况气象监测、生态风险气象预警、生态经济及生态治理气象保障服务。开展气候变化对重大工程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打造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可行性论证、中国天然氧吧、气候标志认证等气候生态服务品牌,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

3.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能力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三面红旗”创建工作,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农业气象标准化能力建设、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本地化应用多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建设,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力争实现气象服务重点对象全覆盖,积极推动农村气象防灾纳入数字乡村建设,做好平安乡村建设气象服务,打造气象服务乡村振兴品牌。

4.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作业能力。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增强大气污染防治、农业、林业、水资源等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积极推进南水北调人工影响天气科学实验基地建设。强化水库蓄水、森林防火、生态文明建设用水、大气污染防治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完善作业点布局,提升作业装备信息化水平、作业指挥能力和效果检验评估能力。

5.发展更加智慧的公众气象服务。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用户需求动态感知业务,发展自动智能的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技术,建立基于影响的气象服务指标库,搭建智慧化气象服务平台,形成智慧气象服务支撑能力。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气象监测体系

强气象及衍生灾害的重灾偏远地区和灾害高影响区域的地面观测装备建设,实现关键敏感区域的覆盖度达90%以上,地面气象观测站覆盖100%的乡镇。建设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双偏振多普勒),实现对气象、水体、植被、土壤、负氧离子等相关要素连续观测,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捕捉能力显著提升。抓好农业气象观测自动化试点,加强农业主产区监测体系建设,健全“四优四化”农业监测网络,优化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能力,推进农业气象监测智能化建设。加快建立立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系统。

(三)构建无缝隙智能化的精准气象预报预测体系

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持续完善重点区域精细的网格预报预测业务,做到预报精准。构建多尺度灾害性、极端性、高影响天气以及重大气候事件、气候异常的客观化、概率化预报预测系统。加强气象灾害对主要农作物、经济作物及农业产业化品牌产品的影响评估工作,研发具有针对性的精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及时发布农业气象预报预测信息。加强农业病虫害等气象条件预报预测工作。

加强综合交通、旅游、电力、能源、生态环境、天然氧吧、卫生健康及疫情防控、仓储、森林火险等专业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建设,为相关行业和公众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贴心、更好效益的专业预报预测产品。

四、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实施重点项目建设

(一)着力提高气象监测精密水平

1.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布局建设生态气象观测站。从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三个方面,优化全县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设计,完善地面气象观测站网,补齐监测薄弱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要素并结合服务需求,提升密度,升级、更新“陈、旧、少”区域站,升级通讯模块。超过90%自动气象站具备要素以上观测能力,自动气象站标准化率达到90%。建立常态化设备更新机制,推进社会化志愿气象站建设。

2.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气象服务需求和淅川位置偏远的实际,建设X波段天气雷达,提高天气雷达覆盖率和技术性能,强化雷达数据共享,弥补天气雷达观测盲区,加密气象雷达监测网。

3.遥测产品应用建设库区湿地国家级生态气象站。依托风云四号气象卫星、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多元遥感监测产品应用开发,对丹江口库区水域面积、湿地、植被覆盖度、水质等水资源进行监测,建立水源地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研究气候变化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综合数据实时采集、加工处理和服务产品研发,开展丹江口库区生态监测分析评价业务,建立湿地生态气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保障水源地的水源安全和工程持续发挥效益提供气象支撑。

(二)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1.提升突发公共事件气象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实现上连省、市级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横向与县政府应急平台及公安、应急、人防等部门应急平台连接,具备接收省、市级预警信息、收集和发布各部门预警信息的功能,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方位、多渠道安全、快速、高效、一键式精准发布。

2.提高网格预报精准度利用市气象局开发的南水北调专题气象服务智能网格产品,实现逐小时、逐3小时、逐24小时降水和面雨量预报。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针对性开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库区定量降水及极端降水预报业务,以满足气象预报预警精、准、快、细的服务需求,对暴雨洪涝可能对干渠导洪护渠进行预报预警服务。

(三)做好空中云水资源开发

1.完善人影综合观测站网。升级改造现有的6门雨高炮和1套火箭发射器。新车载火箭2个,地面焰炉1个。配置综合智能终端5个,物联网手持终端2个,提升人影作业智能化水平,最大程度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提升水源地库区蓄水和优化水质,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持续安全稳定运行。

2.积极推进中部人影项目落实借助中部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着力完善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立健全空地一体化智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持续开展空地人影作业,提升人工增雨作业能力和效益。围绕服务水库蓄、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开展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监管机制,加强人才和专业队伍建设。

3.推进南水北调水源地人影实验基地建设。按照省气象局要求开展南水北调线人影实验基地建设,开展丹江口水库汇水区人工增雨研究实验,包括作业条件综合监测试验,作业条件的数值模拟试验,作业技术指标的优化、集成和验证试验等,以有效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增加丹江口水库蓄水量及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确保“一清水永续北送”,让首都及沿线人民喝上优质的丹江水。

)开展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助力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文明建设

1.开展气候资源分析开展水库区域气候特征综合分析、暴雨洪涝、灾害普查和灾害风险区划工作,协助完成制定气候资源区划、划定气候资源保护区。

2.丹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利用综合监测数据,为南水北调水源地湿地建设、水土保持、植被修复、水质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开发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气象服务,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长久发挥效益提供气象保障。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落实继续加强和完善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落实规划责任,共同落实规划任务。以淅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最大程度地凝聚部门、行业、群团组织等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充分利用各类公共资源、社会资源,做好规划横纵之间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评估与动态修订机制,确保规划的落实与实施。

)强化资金保障,畅通投入渠道坚持和完善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出事项和投资预算,合理安排支出规模。统筹协调重点工程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加强气象资金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健全法治体系,保障事业发展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气象法治建设。依法加强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预警信息传播、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等工作管理,充分发挥气象法律、法规对气象事业规划的政策支持作用,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6月22日印发

(共印15份)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