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公示公告>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01-09 09:12:30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河南省淅川县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委员会

 

 

 

编制委员会主任:辛泽涛

副主任:杨景娥  张国占

编制单位:淅川县水产管理局

          刘德中 马双武 彭显雨 唐治军

技术支撑单位:郑州柯中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冉纲军 李文忠 王胜男 武华伟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前言...................................................... 1

第二节编制依据.................................................. 2

第三节目标任务.................................................. 6

第四节基本原则.................................................. 7

第五节规划范围.................................................. 8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9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9

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9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10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2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15

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16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18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18

第二条 水产业存在的问题.......................................................................... 20

第三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20

第四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22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24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25

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 25

第十节 禁止养殖区.............................................. 26

第十一节 限制养殖区............................................ 29

第十二节 养殖区................................................ 33

章保障措施............................................. 39

第十节加强组织领导........................................... 39

第十节强化监督检查........................................... 40

第十节加强生态保护........................................... 41

第十 其他保障措施.......................................... 42

章附则................................................. 44

第十节关于规划效力........................................... 44

第十节关于规划附件........................................... 44

 

 

 

 

 


 

 

第一章 

 

第一节前言

一、面临形势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决策部署,建立“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2019年国家将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将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乡规划及各行业专项规划调整完善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渔发〔201817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快养殖水域滩涂空间规划编制发布工作。为促进淅川县水产养殖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好养殖水域滩涂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保障养殖水域滩涂空间资源,依法科学编制《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

2017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实现生产总值216.326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7.8559亿元,同比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4.0586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4.4123亿元元,同比增长7.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6年的17.1:51.1:31.8转变为17.5:48.1:34.4,第一、三产业上升0.4%2.6%,第二产业下降3%2017年全县水产品养殖面积37377hm2,水产品总量30825吨,渔业经济产值56141万元。

“十三五”以来,淅川县面对来自资源、环境、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等诸多挑战,积极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不断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从传统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转变,使全县渔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淅川县渔业生产已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及技术基础。在当前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淅川县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将愈加显现。但是淅川县的渔业目前仍以传统渔业为主,与现代生态渔业的要求有不小差距,在提高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加强质量安全及保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尚需努力。

二、编制背景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农渔发〔201817号)中的要求编制《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淅川县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

早期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不能满足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于本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和水产养殖业管理的需要。主要问题:第一,养殖水域空间规划定位不够精确,不同功能区管控措施没有细分,早期的养殖规划多限于产业发展规划;第二,养殖现状不够全面,早期养殖现状调查基于现场调查和往年资料,一般难以细化到每一块养殖水域;第三,规划编制未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未和本地区城市、交通、旅游、环保、水利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规划的完整性不强;第四,没有上升到国土空间规划的一部分,不是依法编制,不具有地方法规效力。

三、目的意义

在调查分析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状况,收集大量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科学评价本地水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结合《淅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中对水域滩涂的规划结果,精确定位每一块水域滩涂的具体坐标、面积和四至范围,通过综合研究,依法科学合理地划定淅川县养殖水域各类养殖功能区,提出了各个功能区的相应管控措施,协调衔接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布局,最后形成《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

《规划》对于依法推进淅川县水产养殖管理制度,科学开发和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护环境生态安全,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编制依据

一、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2016);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17)。

二、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1979);

4)《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7);

6)《风景名胜区条例》(20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

8)《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2014)。

三、地方法规

1)《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2007);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009);

3)《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6);

4)《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0);

5)《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豫人常〔201512号)。

四、部门规章

1)《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2016);

2)《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17);

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办法》(2017)。

五、规范性文件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4)《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

5)《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6)《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2017);

8)《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农渔发〔201817号);

9)《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

10)《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豫政〔201586号;

11)《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豫政办〔201777号);

12)《河南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豫政办〔201723号);

13)《河南省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14)《河南省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厅文〔201718号);

15)《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豫政〔201412号);

16)《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豫政办〔2007125号);

17)《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豫政办〔2013107号);

18)《河南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豫政办〔201623号);

19)《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20)《河南省水功能区划》;

21)《淅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

22)《淅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3)《淅川县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

24)《2016~2017年河南省渔业统计年报表》;

25)《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9个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5号);

26)《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水污染防治攻坚战2项制度和8个方案的通知》(宛政办〔20177号);

27)《淅川县2018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淅政办〔201828号);

2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

29)《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办护字〔201764号)。

六、技术标准

1)《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SC/T0004-2006);

2)《水产行业标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9101-2007);

3)《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SC/T9401-2010);

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

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8)《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2016);

9)《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

10)《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

1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1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1024-2010);

13)《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5-2013);

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第三节目标任务

一、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自2018年至2030年,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

二、规划目标

通过对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进行规划,厘清养殖现状,精确定位养殖区域,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分类制定不同功能区划的管控措施,完善长效机制,达到“三区便捷清晰、依法管控、措施有力”的目标。

2030年,对水产养殖业的供给侧改革取得突破,生态养殖取得较大发展,实现空间规划合理布局,各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和技术全面推广普及,基本建成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监管能力相配套、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绿色生态水产养殖业产业格局。

三、重点任务

依法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优化水产养殖布局,合理确定河流、水库等公共水域内养殖方式和要求,稳定池塘养殖规模。大力发展水产标准化、集约化健康养殖,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农渔综合养殖、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深入开展集约高效健康养殖带、农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名特优水产品示范基地;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加强品种创新,积极推广新品种,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名特优、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水产品,努力实现淅川县水产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

2020年,规划养殖水域滩涂面积约34350.09hm2;规划养殖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29893吨,养殖产值25448万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2025年,规划养殖水域滩涂面积约27850.09hm2;规划养殖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29084吨,养殖产值27236万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2030年,规划养殖水域滩涂面积约21350.09hm2;规划养殖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26755吨,养殖产值27561万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100%

2017年淅川县养殖面积为37377hm22030年淅川县规划面积为21350.09hm2,规划减少养殖水域滩涂面积16026.91hm2。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分阶段各项任务目标详见表1-1所示。

1-1淅川县分阶段各项任务目标表

指标类型

2017

2020

2025

2030

养殖水域滩涂面积(hm2

42003.13

 

 

21350.09

规划养殖面积(hm2

37377

34350.09

27850.09

21350.09

养殖产量(吨)

29570

29893

29084

26755

养殖产值(万元)

29570

25448

27236

27561

水产品质量合格率

100%

100%

100%

100%

 

第四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养殖品种结构与空间布局,控制养殖总量和密度,制定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推广科学养殖和生态养殖,科学编制规划。

二、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

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发挥淅川县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发展生态养殖。由传统渔业向设施渔业转变,由零星分散养殖向集中连片规模养殖转变,由单一养殖生产经营向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方式转变,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四、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衔接的原则

将规划编制与《淅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调整完善》相协调,同时与城镇、交通、水利、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坚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的原则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综合出发,充分尊重水产养殖户土地使用权和经营自主权,合理划定水域滩涂养殖空间,切实保护渔民权益,促进渔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坚持空间规划、依法编制的原则

养殖水域滩涂是水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科学划定水产养殖空间布局是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内容,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实现质量兴渔的关键在于合理布局生产空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空间底图,严格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明确允许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滩涂类型、地理位置和范围,不得以产业发展规划替代空间规划。

 

第五节规划范围

本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是指淅川县行政区域管辖水域,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

规划范围为淅川县辖区内的水域和滩涂,共有2496个水域滩涂,规划面积42003.13hm2

包括池塘水面679个,面积307.26hm2;水库水面95个,面积36196.83hm2;河流水面1001个,面积2969.16hm2;滩涂水面524个,面积2283.84hm2和水沟水面197个,面积246.04hm2

 

 

 

 

 

 

 

 

 

 

 

 

 

 

 

第二章  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  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  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一、地理位置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淅川地处东经110°58′~111°53,北纬32°55′~33°23之间,毗邻6县市,以县城为起点,东距内乡县城49km东南距邓州市103km南距湖北省光化县城163km西南距湖北省郧县县城153km西北距陕西省商南县城97km北距西峡县城24km向东距南阳市116km东北距省会郑州376km

二、地质地貌

1.地形地貌

淅川县处于秦岭山系东南余脉的延伸地段,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丹江水库区为构造盆地地貌。盛湾乡西部与湖北省交界的秦山主峰跑马岭,海拔1086m为境内最高点,九重唐王桥下的刁河滩,海拔120m为境内最低点,县境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大部分属于侵蚀剥蚀低山、残丘)、丘陵(主要为洪积垄岗)和河川平地(包括河谷阶地、河漫滩地和开阔盆地型的冲积平原)。

2.地质构造

淅川县北部元古界陡岭群、毛堂群分布地区,为复式单斜构造,由于被大量岩体侵入而显得支离破碎。在毛堂群中有规模不大形态复杂的紧密褶皱;中部为荆紫关至师岗复向斜构造,南部大龙山至四峰山一带为复背斜构造,以褶皱为主;丹江河谷地及两岸为坳陷盆地构造。

淅川县境内地层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荆紫关柳林沟至东川以北地带分布有元古界变质岩系和不同时代的岩浆岩,以南依次出现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碳系的碳酸盐系和碎肩岩系;丹江、灌河沿岸主要为第三系和第四系的陆相砂岩、泥砂岩及河流冲积、山麓堆积层。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分,淅川县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二条  自然气候条件

一、水文特征

1.地表水

淅川县境内水资源丰富,丹江口水库水面在淅川境内有500km2,水能蕴含量6.3kW平均地表径流量5.6亿m3地下水0.156亿m3淅川县境内河流多属山区内河流;河槽深、比降陡,洪枯流量变幅大。淅川县河流全部属于长江流域汉水水系,其中丹江是汉江一级支流,淇河、滔河、老鹳河、金豆沟河、白浪河、洋溪河、江峪河、刁河等为汉江一级支流。淅川县境内大小河流467条,主要是丹江、灌河、刁河、淇河、滔五大河流。

丹江:丹江为汉江最大支流,也是淅川县第一大河,发源于陕西省商南县秦岭南坡凤凰山,经陕西商州市、丹风县、商南县,自商南县月亮湾入淅川县境,流经荆紫关、滔河等9个乡,自香花乡西南入湖北省,至丹江口汇入汉江。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淅川县全境,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分别在寺湾、金营、马蹬汇入丹江干流。丹江全长378.6km,淅川县境内长116.6km流域面积15994km2,淅川县境内2616km2河宽500~1200m河槽深6~16m最大流量17100m3/s最小流量16.1m3/s年均流量51.4m3/s

老鹳河发源于栾川县小庙岭(伏牛山主峰北麓),向西南流至卢氏县五里川镇后转向东南,经朱阳关镇入西峡县境,至槐树洼入淅川县境,经上集镇至马蹬镇注入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上游,淅川境内河长40.9km河床宽250~800m河槽深5~7m河底比降1/3000~1/6000

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分布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之间,水域横跨鄂豫两省,由湖北境内的汉江库区和河南境内的丹江库区两大部分组成。丹江口水库流域面积780km2其中湖北省境内水域面积350km2南阳淅川县境内库区面积430km2丹江口水库来水量来自于汉江和丹江(多年平均约8.2亿m3流域集水面积为9.6km2山高坡陡,山地及丘陵面积占97%,总的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淅川县93.5%区域为丹江口水库汇水区。

水田河发源于内乡县西庙岗,向南流经淅川县上集镇,最终汇入老灌河。河流全长约16.5km为季节性河流。

2.地下水

淅川县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由于大部分地区为山地,河床切割较深,地下径流一般由河川排泄转化为地表径流,因此,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丹鹳两河沿岸平原地带和东南部垄岗丘陵区,计458.4km2范围内。丹鹳平原浅层地下水分布面积84.7km2平均含水量为18.4m3/km2储量占全县浅层地下水储量的26%,东南部垄岗丘陵地带浅层地下水分布面积373.7km2含水量为12m3/km2,储量占全县地下水储量的74%

三、气候特征

淅川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气候区,四季特征为: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气凉阴雨多,冬季天冷雨雪少。由于西北有秦岭、伏牛山的天然屏障和境内西北诸山峰形成的两道防线,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北方的冷气团南侵,故境内气候各要素和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年日照时数偏少,光能资源属全省低值区,年平均气温略高,地形雨和对流雨较多,年平均湿度较大,年平均地面温度较高,静风天气多,气候区划明显。

根据淅川县多年气象资料统计数据,淅川县年平均气温15.8°C为本省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按月计,平均最低值在1月份,为2.4°C平均最高值在7月份,为28.4°C极端最高气温为42.6°C极端最低气温为-13.2C°年平均气压993.8hPa年平均相对湿度71.4%,以夏秋季较大;以冬春季较小。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391.3~1423.7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804.3mm在全年中与其它地区一样,也有降水分布不均的特点。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58%,个别年份高达79.8%,冬季12~2月)只占全年的5.8%。年平均日照时间1994.4h无霜期228d。年均蒸发量为1663.8mm多年平均风速1.84m/s最多风向为N风和SE风。

四、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

淅川境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四种类型,主要分布于境内西部、西北部、北部及中部低山丘陵区。

淅川县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较复杂,地质构造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诸如筑路、采矿、水利工程、民居建设),自然及人为造成崩塌灾害频繁发生,使崩塌成为境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滑坡也是区内主要灾种之一,分布遍及处于低山丘陵区除城关镇以外的所有乡镇。土质滑坡岩性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碎石土及冲洪积亚粘土、亚砂土。岩质滑坡岩性主要为粘土岩、泥岩、粉砂岩、片麻岩、片岩类等。滑坡平面形态以圈椅形、舌形、矩形为主,剖面形态多为直线及台阶形。

泥石流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物源条件、地形条件及水源条件。

地面塌陷均为地下石煤矿开采所致,主要受区内矿体分布形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开采方式、降雨等因素制约。

2.气象灾害

淅川县地处南阳盆地西沿、伏牛山脉南麓,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深山、浅山、丘陵、平原过渡明显,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是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典型过渡地区。一年中四季分明,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暴雨、大暴雨是这一时段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是造成该地区局地洪涝和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另外淅川县的主要气象灾害还包括大风、高温等。通过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调查、评估和防灾、减灾等活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

第三条  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一、浮游植物

淅川县(丹江水库)水域的浮游植物种类为兰隐藻、薄甲藻、角甲藻(Ceratium)、隐藻、圆盘矽藻、丝状矽藻、偏缝矽藻、纺锤矽藻、锥囊藻(Dinobryon)、鱼鳞藻(Mallomonas)、卵囊藻(Oocystzs)、微囊藻(Microcystis)、蓝纤维藻(Dictylococcopsis)等属。

二、浮游动物

淅川县(丹江水库)水域的浮游动物种类中,原生动物有砂壳虫(Difflugia)、棘壳虫(Centropyxis)、法帽虫(Phryganella)、錶壳虫(Arcella)、累枝虫(Epistylis)、侠盗虫(Strobi-lidrum)、弹跳虫(llalteria);轮虫类有晶囊轮虫(Asplanchna)、疣毛轮虫(Synchaeta)、单趾轮虫(Monostyla)、腔轮虫(Lecane)、无柄轮虫(Ascomorpha)、巨头轮虫(Cephalodella)、臂尾轮虫(Brachionus)、鼠轮虫(Trichocerca)、鬚足轮虫(Euchlanis)、龟甲轮虫(Keratella);桡足类有剑水溞(Cyclops)和头节虫(Nauplius),以及其它漂浮在水中的动物如昆虫幼虫、线虫、水蛭幼虫等。

三、底栖生物

淅川县(丹江水库)水域的底栖动物主要有扁蝣科(Ecdyonuridae)的稚虫及蚋科(Simuliidae)的幼虫,较大型的寡毛类如尾鳃蚓(Branchiura)和水丝蚓(Limnodrilus)等,库底的底栖生物将只限于摇蚊幼虫及寡毛类。萝卜螺(Radix)、湖蚌(Anodonta)、湖螺(Viviparus)

四、鱼类资源现状

淅川县(丹江水库)水域鱼类资源有47种,隶属于71436属,详见表2-1所示。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8.42%,其次是鲈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总种数的14.04%8.77%,鲑形目1种,占总数的3.51%,鳉形目、颌针鱼目和合鳃鱼目各1种,各占总种数的1.75%。鲤科是鲤形目中最大的类群,也是采集的14科中最大的类群,有1835种,占总种数的61.40%;鳅科、鲿科和鮨科种类较少(3~4种);其他科只有1-2种。

2-1 淅川县鱼类名录

鲑形目Salmoniformes

银鱼科Salangidae

大银鱼属Protosalanx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新银鱼属 Neosalanx

太湖新银鱼 Neosalanx taihuensis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rinidae

 

 

 

 

 

 

 

 

 

 

 

 

 

 

 

 

鱲属Zacco

宽鳍鱲Zacco platypus

马口鱼属Opsariichthys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

䱗属Hemiculter

 

䱗条Hemiculter leucisclus

贝氏䱗 Hemiculter bleekeri

鲌属Culter

 

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

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红鲌属Erythroculter

蒙古红鲌Erythroculter mongolicus

鲂属Megalobrama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似鳊属Pseudobrama

似鳊Pseudobrama simoni

鳑鲏属Rhodeus

 

中华鳑鲏Rhodeus sinensis

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

 

鱊属Acheilognathus

 

兴凯鱊Acanthorhodeus chankaensis

斑条鱊Acheilognathus taenianalis

越南鱊 Acheilognathus tonkinensis

似䱻属Belligobio

似䱻Belligobio nummifer

麦穗鱼属Pseudorasbora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鳈属Sarcocheilichthys

黑鳍鳈Sarcocheilichthys nigripinnis

 

颌须鮈属Gnathopogon

多纹颌须鮈Gnathopogon polytaenia

短须颌须鮈 Gnathopogon imberbis

中间颌须鮈Gnathopogon intermedius

棒花鱼属Abbottina

 

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长棒花鱼 Abbottina elongata

蛇鮈属Saurogobio

蛇鮈Saurogobio dabryi

鲤属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鲫属Carassius

Carassius auratus

鳙属Aristichthys

Aristichthys nobilis

鲢属Hypophthalmichthys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鮨科Serranidae

泥鳅属Misgurnus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花鳅属Cobitis

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

沙鳅属 Parabotia

花斑副沙鳅 Parabotia fasciata

鲇形目Siluriformes

鲇科Siluridae

鲇属Silurus

Silurus asotus

鲿科Bagridae

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拟鲿属Pseudobagrus

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

鳉形目Cyprino

dontiformes

花鳉科Poeciliidae

食蚊鱼属Gambusia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颌针鱼目Beloniformes

鱵科Hemir

amphidae

下鱵属Hyporhamphus

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

合鳃目Synbr

anchiformes

合鳃鱼科Syn

branchidae

黄鳝鱼属Monopterus

黄鳝Monopterus albus

 

 

 

鲈形目Perciformes

 

鳅科Cobitidae

鳜属Siniperca

翘嘴鳜 Siniperca chuatsi

 

大眼鳜 Siniperca kneri

塘鳢科Eleotridae

黄䱂属Hypseleotris

黄䱂Hypseleotris swinhonis

虾虎鱼科Gobiidae

吻虾虎鱼属Rhinogobius

褐吻虾虎鱼Rhinogobius brunneus

刺鳅科Mast

acembelidae

刺鳅属Sinobdella

中华刺鳅Sinobdella sinensis

丝足鲈科Os

phronemidae

斗鱼属Macropodus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

鳢科Channidae

鳢属Ophiocephalus

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第四条  水域环境状况

一、水域环境监测结果

(一)2017年河南省环境质量年报

在长江流域的20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I~III19个,占95.0%IV1个,占5.0%;无V类、劣V类断面。水质级别为优。与上年相比,I~III类水质断面增加1个,增加5.0%IV类水质断面减少1个,减少5.0%V类、劣V类水质断面持平。

监控的8条河流中,丹江、淇河、蛇尾河、丁河、老灌河5条河流水质级别为优;白河、湍河、唐河3条河流水质级别为良好。与上年相比,河流水质级别无变化。

(二)2017年南阳市环境监测报告

2017年淅川县主要河流断面监测结果:丹江河荆紫关断面监测项目1~12月平均值,COD12.1mg/L,氨氮为0.131mg/L,总磷为0.05mg/L,总氮为3.94mg/L;丹江河史家湾断面监测项目1~12月平均值,COD12.7mg/L,氨氮为0.132mg/L,总磷为0.04mg/L,总氮为2.39mg/L;淇河高湾断面监测项目1~12月平均值,COD12.2mg/L,氨氮为0.15mg/L,总磷为0.04mg/L,总氮为1.59mg/L;老鹳河张营断面监测项目1~12月平均值,COD12.2mg/L,氨氮为0.162mg/L,总磷为0.1mg/L,总氮为2.64mg/L;刁河唐王桥断面监测项目4~9月平均值,COD16.5mg/L,氨氮为0.329mg/L,总磷为0.34mg/L,总氮为2.32mg/L

(三)2017年淅川县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老鹳河监测断面COD15.8~31.7mg/L,总磷为0.07~0.14mg/L,总氮为0.35~0.62mg/L氨氮为1.33~1.67mg/LBOD56.5~13.5mg/L;老鹳河支流监测断面COD31.7~39.6mg/L,总磷为0.07~0.14mg/L,总氮为0.44~0.62mg/L氨氮为1.59~1.65mg/LBOD513.6~14.1mg/L

老鹳河及其支流河水质较差,所监测因子中 CODBOD、氨氮外,其余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限值要求。

2.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张湾监测项目pH值为7.20~7.24、氨氮为0.007~0.015、总硬度为142~147、溶解性总固体为156~248、高锰酸钾指数<0.5、硝酸盐为2.11~2.31mg/L、氯化物为83~87mg/L;全店监测项目pH值为7.02~7.08、氨氮为0.007~0.013mg/L、总硬度为140~146、溶解性总固体为179~234mg/L、高锰酸钾指数<0.5、硝酸盐为2.55~2.76mg/L、氯化物为71~89mg/L;蛮子营监测项目pH值为7.20~7.31、氨氮为0.008~0.014mg/L、总硬度为176~182、溶解性总固体为198~243mg/L、高锰酸钾指数<0.5、硝酸盐为2.67~3.12mg/L、氯化物为75~82mg/L

由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可知,3处监测井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III类标准,无超标现象,地下水水质较好。

二、主要污染物种类

淅川县主要污染方式和种类包括城镇污水和垃圾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尾矿库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城区河道污染,土拦库汊、围垦水库、库汊养鱼和投饵网箱养鱼污染,库周违法建筑污染,河道无序采砂淘金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

第五条  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

一、水资源现状

淅川县境内有丹江灌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m3,水能蕴藏量6.3kW。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水库水域面积400km2,蓄水量290亿m3。淅川主要河流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淅川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丹江及其支流域面积占全县面积的93.5%。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分别在寺湾、金营、马蹬汇入丹江干流,控制流域面积均在1000km2以上。属于唐白河水系的刁河,在县内流域面积182.5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5%。其流域涉及厚坡、香花、九重三个乡,处于南阳盆地西部、丹唐分水岭以东,淅川县东南部厚坡,九重两乡的东部边缘与邓州市西部平原的分界线上,此外,分布在各河流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有8条,100km2以下30km2以上的有9条。

淅川县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水生态环境,为鱼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淅川县地形呈西北突起向东南展开的马蹄状,西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区,东南部为岗地及冲积平原区。年地表径流量大,水能蕴藏量丰富,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暨亚洲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库位于其南部。

淅川县以丹江、灌河为主体的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水系,水质优良,水质以I~III类为主,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5361-2016)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要求;该水系初级生产力水平高,水域自净能力强,动植物区系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丰富,水域环境承载力和水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均较强,所处地域气候温润,日照长度适中,是开展淡水养殖的理想水域。

从淅川县水域滩涂资源、水文气候条件、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环境状况方面分析可以看出,淅川县水域滩涂养殖利用比例88.99%;气候条件适宜,水域资源相对丰富,灾害性天气对水产养殖影响不频繁;丹江、灌河水系水生生物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水产养殖排污在整个废水排污中比重相对较小,因此水产养殖对淅川县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水域承载力分析

采用环境容纳量法估算淅川县天然水域养殖容量。因淅川县部分天然水域水质现状TN:TP比值大于17,因此认为磷是限制水域生产量最重要的因素。采用Beveridge研究的结果和Dillon-Rigler模型,其公式为:

Q=Pmax/Pfood

式中:Q表示养殖容量;

Pmax表示可接受的最大磷负荷;

Pfood表示水产养殖释放到水体中的磷负荷。

Pmax=(PmacP0)×H×A×r×1/(1R)

式中:Pmax表示可接受的最大磷负荷;

Pmac表示可接受的水质标准对应的总磷含量;

P0表示水体中的本底浓度;

H 表示平均水深;

A表示水面面积;

r表示年换水率;

R表示磷滞留系数。

Pmax=0.20.12×2×42003.13×15×667×3×2.16×10-7=43.57吨。考虑到淅川县农业发展现状,结合大部分畜禽场被拆除,因此水产养殖对水环境污染负荷贡献率暂按20%计算,则水产养殖可排放的最大磷量=43.57×20%=8.71吨。

Pfood表示不同养殖品种单位产量释放到水体中的磷含量。根据淅川县水产养殖现状,虾(蟹)类养殖产量:大众淡水鱼养殖产量:名特优鱼类养殖产量=1:7:2。根据近年来对于普通养殖品种排污量监测结果,每生产1kg虾(蟹)类、大众淡水鱼和名特优鱼类分别0.17g0.43g0.79g磷,由此估算淅川县每生产1kg水产品需向环境中排放0.48g磷。对淅川县养殖尾水处理监测效果显示,目前养殖尾水经处理后总磷的去除率达到53.8%,由50%估算淅川县每生产1kg水产品需向环境中排放0.24g磷,即每生产1吨水产品需向环境中排放240g磷。

由此估算,淅川县水产养殖容量=8710/0.24=36292吨,考虑到近年来天然水域开展增殖放流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初步估算淅川县水产养殖容量约为36300吨左右。

综上所述,2017年淅川县水产品总产量30825吨,处于未超负荷状态,考虑到今后水产养殖业要实现全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效果会逐步提升,因此现有产量的水产养殖仍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通过养殖容量控制、养殖方式转变和养殖技术手段的提升,在保障生态系统稳定、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前提下保证最大养殖经济效益。

 

第七节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条  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淅川县紧紧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总目标,水产养殖业产值、产量和养殖面积逐年增加,渔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无公害水产品示范基地得到建设,名优水产养殖得到推广,养殖经营模式得到拓展,水产品质量得到提高,渔业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一、淅川县水产业现状

1.水产品总产量

2017年淅川县水产品总量30825吨,其中鱼类29502吨,甲壳类1267吨(主要包括虾1014吨,蟹252吨),贝类53吨,其他类3吨;捕捞产量1255吨,其中鱼类43吨,甲壳类1159吨(主要包括虾995吨,蟹164吨),贝类53吨。

2.养殖产量和面积

2017年淅川县养殖面积37377hm2,总产量29570吨,主要水面养殖单产791kg/hm2,其中池塘养殖养殖面积268hm2,产量1843吨;水库养殖面积37086hm2,产量27690吨,河沟养殖面积23hm2,产量37吨,养殖面积中苗种池8hm2

3.渔业经济总产值

2017年淅川县渔业经济产值56141万元;其中:渔业产值29570万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7422万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19149万元。

二、水产养殖业发展状况

1.产业结构调整

全县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渔业二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推广水产健康养殖1533hm2,主要养殖匙吻鲟、大闸蟹、黄尾鯝、青鱼等净化水质鱼类。休闲观赏渔业作为朝阳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垂钓、餐饮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渔业已达233hm2

2.政策支撑、产业基础建设和民生保障

各级财政对水产投入进一步加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逐渐完善,以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为依托,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水产防疫体系进一步健全,每年监测5个较大规模的水产养殖点,监测面积达233hm2,按时上报监测信息。

3.渔业“三大安全”监管成绩显著

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配合农业部和省、市渔业检测机构,进行专项抽查全部合格;全县6批次水产品进行质量抽查没有发现使用禁用渔药现象。

加强渔业船舶检验管理,确保渔业生产安全。所有渔船全部办理了渔业互保外,每年年初按照规定对库区1200多艘渔船进行了年度检验,为丹江口库区的渔业安全规范管理奠定了基础。

“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创建活动取得实效。自开展创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以来,不断加强渔业生产、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第二条 水产业存在的问题

1.渔业基础条件差

突出表现苗种繁育设施不配套,大量名特优苗种需要外购,增加养殖成本,养殖过程防病用药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渔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目前丹江水库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没有根本扭转,酷渔滥捕事件时有发生,水产养殖病害逐年加剧。由于养殖分散,生产投入品监督检查难度大,尤其是药物残留问题对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大。渔业是高风险产业,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3.渔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渔业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比重偏低,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水产品加工仅以春节前后生产风干鱼为主,季节性强,水产品主要以鲜活产品出售为主,养殖效益受季节和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4.为确保水质安全,渔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为确保“一库清水送京津”,淅川县网箱取缔后,水产品产量和产值将大幅减少,对淅川县水产业发展冲击巨大。

第三条  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一、区位资源条件

1.区位优势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东北与本省的邓州、内乡、西峡相接,西与陕西省的商南相连,南与湖北省的郧县、老河口市毗邻。淅川县是全国移民安置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南省首批35个扩权县之一。淅川县区位条件特殊,位于鄂豫陕三省结合部、河南省西南部,县境山地属秦岭余脉,发源于陕西省秦岭的丹江在淅川西南部与湖北省的汉江交汇,形成亚洲第一大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使淅川县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

淅川县是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水库位于丹江、汉江交汇处,跨豫、鄂两省,其最开阔处在淅川境内,形成长30km、宽20km的水面。淅川县有2616km2在水源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2.8%

目前丹江水库库容为290.5亿m3,其中淅川境内137.7亿m3,占总库容的4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引水总干渠渠首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干渠全长1432km,其中,淅川境内长14.4km

2.资源优势

淅川县是水资源大县,境内有丹河、鹳河、淇河、滔河、刁河5大水系,丹江口水库在淅川县境内有53333hm2,另有小型水库23座,面积667hm2,丰富的水资源具有发展渔业生产的有利条件。目前淅川县水产业以池塘养殖和大库增养殖为主,其中水库增养殖占渔业产量的70%以上,池塘产量占26%,库湾拦网养鱼近万亩,产量占4%左右。在渔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水产品捕捞、加工、运输、旅游、餐饮、农家乐等二、三产业的发展,综合产值已占到渔业总产值的30%左右。

二、经济总量

2017年,淅川县渔业经济总产值56141万元,占淅川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的2.60%,高于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0.58%,在全省其他各市县中渔业产业竞争力较强。

渔业第一产业产值29570万元;渔业第二产业产值7422万元;渔业第三产业产值19149万元。

三、产业结构

淅川县渔业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3:13:34,渔业经济呈“312”结构,渔业第一产业占比超50%,表明淅川县是渔业养殖强县,但渔业第二产业发展滞后,三次产业结构有待向第二产业进一步调整。

四、发展方向

淅川县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方向应顺应我国经济改革、转型升级的宏观形势,积极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渔业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稳步增长的目标。着力推进特色鱼类提质增量促增收、引进推广优质淡水品种养殖促增收。努力实现减少养殖面积、减少养殖废水排放;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渔民收入;从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从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重点发展特色鱼集约高效健康养殖带、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大水面生态增养区、名特优水产品示范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面推动淅川县现代渔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道路。

渔业第一产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适当减少大宗低质水产品的养殖规模,增加新型、高附加值水产品养殖量,同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改革传统的养殖方式,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渔业第二产业要以大宗产品的保鲜和低值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加工技术和加工质量,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同时积极培育外向型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依靠科技与体制创新提高加工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提升渔业第三产业发展,发展休闲渔业。

第四条  水产养殖前景预测

一、市场发展潜力

1.水产养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2014年水产养殖产品的人类消费量首次超过了野生捕捞渔业产品,预计到2030年,水产养殖将提供五成的鱼类产品,包括食用鱼和鱼粉等其它产品。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提高,人类餐桌上62%的食用鱼类将产自自有渔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已成为世界水产品贸易大国,是最大的渔业生产国和水产养殖国。预计2030年,中国水产品总量将达到0.7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7%。水产品的产出一方面来自渔业捕捞,另一方面来自水产养殖,近年来,由于捕捞能力远超渔业资源可承受能力,我国实行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大幅缩减捕捞产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3.“水产养殖+休闲渔业”模式发展前景看好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节假日增多,大众对休闲旅游和健康保健的需求将日益增长。发展休闲渔业是对传统渔业功能的拓展,通过渔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有机融合,能够在满足“吃”的需求之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样的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等消费需求,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趋势

淅川县拥有充沛的水域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悠久的淡水养殖历史和丰富的淡水养殖经验。近年来,淅川县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受经济走势、市场需求、政策导向等因素,未来几年淅川县水产养殖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稳定,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方式粗放、设施装备落后、水域环境污染、发展空间受限、水产品结构性过剩、渔业比较效益下降、水产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等诸多问题,水产养殖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将更为迫切。

未来淅川县水产养殖发展将注重资源保护,科学规划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布局,设定发展底线,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零星、分散、粗放养殖向集中、集约、规模化养殖转变,推进传统渔业向设施渔业转变,推进现代渔业发展;优化养殖品种结构,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合理引导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统筹推进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渔业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渔业、渔区经济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等,将是今后淅川县渔业工作的重点。

三、养殖水域滩涂需求

水产品总产量的增加已经不依赖于养殖面积的扩增,水产养殖业已经由依靠资源型占用消耗向依靠科技提质增效转变,科技进步对单位面积产量提升作用明显。未来淅川县池塘养殖将从零星、分散、粗放养殖向集中、集约、规模化养殖转变,养殖池塘面积需求逐渐减少。从水源地保护等资源环境角度,河流、水库养殖面积将大幅减少。总体上,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面积需求将逐渐减少,最终趋于稳定。

 

第八节 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根据淅川县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水产养殖业基础特点,按照“划分三区、界定清晰、管控有力”的养殖水域滩涂开发的总体思路,规划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等三个功能区。

一、禁止养殖区

为了有效保护养殖水域滩涂范围内的生态安全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将属于养殖水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域划为禁止养殖区,从而保证本地环境生态安全;将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为禁止养殖区,从而保证有效供给安全;将污染水体划为禁止养殖区,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二、限制养殖区

限制养殖区内遵循“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严格控制水产养殖规模,将非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自然水域划为限制养殖区。针对不同养殖品种和模式采用不同的管控手段,并进行污染防控,使得污染物排放不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水产养殖业发展空间。

三、养殖区

除了将现有合法养殖区域纳入养殖区外,在不与其他法律法规和专项规划矛盾冲突的基础上,将具有或兼有养殖功能的区域纳入养殖区规划面积。对于养殖区内集中连片的池塘养殖水面,应要求其走规模化养殖小区发展之路,建立配套的池塘污染物减排措施,科学规范养殖行为;对于不连片的低小散池塘养殖水面,应通过逐步引导其转产,降低点源污染;对于生态养护区的养殖水面,应以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为首要目标,在确保水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增殖放流和科学捕捞。

 

 

 

 

 

 

 

 

 

 

 

 

 

 

 

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

 

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

养殖水域滩涂指淅川县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滩涂。参照农业部印发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对不同类型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空间叠加,衔接《淅川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等相关空间性规划,共划定养殖水域滩涂一级类功能区3类,包括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

一、禁止养殖区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

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

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

二、限制养殖区

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重点湖泊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应根据养殖水域滩涂生态保护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湖泊水库,确定不高于农业部标准的本地区可养比例。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

三、养殖区

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它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淡水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包括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它养殖区包括河流养殖区、水沟养殖区和滩涂养殖区等。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一、禁养区范围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淅川县流域水文特点、流域地形以及滩涂养殖现状,以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容量为基础,将淅川县境内部分河流、滩涂、池塘列为禁养区。若因发生水体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根据水污染应急预案和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而划定的一定时期内的封锁区、隔离区。

(一)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淅川县境内,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北邻西峡县,东接内乡县和邓州市,南靠湖北省丹江口市和老河口市,西与陕西省商南县和湖北郧县相邻。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为东径111°12′34″~111°39′49″,北纬32°45′25″~33°05′27″

保护区总面积64027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1358hm2,缓冲区面积17609hm2,实验区面积25060hm2。范围涉及淅川县的大石桥乡、滔河乡、金河镇、盛湾镇、老城镇、仓房镇和马蹬镇,共7个乡镇。

东界以马蹬镇四棱寨(531m高程点)向南经老母崖、太白寨东至马蹬镇与香花镇分界,沿水面分界线至仓房镇东沟村梁脊。

南界以仓房镇东沟村梁脊经石膏山285m高程点、毕家营197m高程点、范家营245m高程点到王庄323m高程点止。

西界以豫鄂省界,向北经太白岩1010.6m高程点至女花寨1086m高程点止,经杨家脑789m896m881m高程点到阴坡,沿河流经杨岗362m高程点、盛湾镇政府东289m高程点到宋湾210m高程点,再向西北经滔河乡牛头寨363m高程点、豫鄂省界、凤凰头303m高程点至大石桥乡磨峪湾南部321.6m山顶止。

北界以大石桥乡磨峪湾南部321.6m山顶向东经凤凰寨713m高程点、雷峰垭621m高程点、马沟286m高程点到秧田300.7m高程点,沿大石桥乡-老城镇公路向西南经老城镇政府南210m高程点、天井漫482.5m高程点到金河镇杜湾西北梁脊至杜湾对面梁脊,向南到马蹬镇四棱寨(531m高程点)止。

(二)丹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保护区总面积10168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708hm2,实验区面积1460hm2。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1~630日。

保护区地处河南省淅川县南20km的丹江口水库上游马蹬开阔带,范围在东经111°22′44″~111°33′04″,北纬32°53′35″~33°00′56″之间。

核心区是由 21个拐点连接172m水位线所组成的封闭区域,拐点坐标分别为:盛湾镇红庙码头(111°30′26″E32°53′35″N陈庄( 111°30′09″E32°53′44″N鱼关(111°28′22″E32°54′28″N陈营(111°28′46″E32°55′12″N马岭(111°28′09″E32°55′45″N贾湾(111°26′36″E32°56′15″N宋湾(111°26′01″E32°56′14″N盛湾(111°24′23″E32°55′40″N马湾(111°23′49″E32°55′54″N)—姚营(111°23′06″E32°56′32″N单岗(111°22′44″E32°57′11″N老城镇王家岭(111°25′58″E32°59′19″N杨家山(111°26′53″E32°58′18″N岵山(111°28′07″E32°57′37″N官夫山(111°28′23″E32°59′38″N姚湾(111°28′17″E33°00′56″N武家洲(111°28′55″E33°00′12″N马蹬镇向阳(111°29′55″E32°58′39″N肖山头(111°29′59″E32°56′44″N吴营(111°30′27″E32°56′11″N白渡(111°30′43 ″E32°54′20″N)。

主要保护对象为细鳞斜颌鲴,其他保护对象包括青虾、三角帆蚌、黄颡鱼、团头鲂、鲤、翘嘴红鲌、鲶鱼、蒙古红鲌、红鳍鲌、赤眼鳟、黄尾密鲴等

(三)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保护区水域范围:陶岔取水口至上游中线距离10km(杨河-柴沟一线)之间正常水位线170m)以下的区域。

保护区陆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外至陶岔取水口引渠两侧道路-移民迀赔线172m)以下的区域。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

根据2010625日发布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1.隧道、暗涵和输水管道等非明渠段

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工程外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50m;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一级水源保护区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150m

2.明渠段。根据地下水位与总干渠底高程的关系及地下水内排、外排等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设计地下水位低于渠底的渠段,其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50m

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外排段,一级水源保护区自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100m

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内排段,一级水源保护区自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200m

(五)淅川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

1.淅川县香花镇地下水井群(2眼井)

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100m的区域(香北村取水井),香花北街烟仓院内及外围东15m的区域(香花烟仓取水井)

2.淅川县厚坡镇地下水井群(2)

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东30m、西25m、南25m、北25m的区域。

3.淅川县九重镇地下水井群(2)

一级保护区范围:九重镇政府院内及外围东22m的区域(1号取水井)2号取水井外围30m的区域。

4.淅川县马家石咀地下水井(18)

一级保护区范围:井群外包线内及外围200m的区域。

5.淅川县金河地下水井群(2眼井)

一级保护区范围:井群外包线内及外围200m的区域。

6.淅川县牛尾山地下水井(2眼井)

一级保护区范围:井群外包线内及外围200m的区域。

7.淅川县乔沟地下水井群(2眼井)

一级保护区范围:水田河1号取水井上游1500m(前营村支流汇入口)2号取水井下游100m河堤内及两侧各50m的区域。

二、规划结果

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禁养区共规划有343个水域,规划面积为20653.04hm2,占养殖水域滩涂总面积的49.17%。其中49个池塘水域,规划面积为29.44hm230个水库水域,规划面积为19512.95hm2170个河流水域,规划面积为561.66hm274个滩涂水域,规划面积为525.24hm220个水沟水域,规划面积为23.75hm2

禁养区划定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地方重点水污染防治区共1类二级类功能区。

禁养区规划结果详见附件一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附表4和附件二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附图3所示。

三、管理措施

禁止养殖区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或其他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水产养殖活动。禁止养殖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水产养殖相关场地,区内已建成的水产养殖场由淅川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禁止养殖区划定后原则上不得擅自调整,不得任意放宽管控要求,因国家和全省重大布局调整,以及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下,确需对禁止养殖区进行调整的,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调整后,应当实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禁止养殖区可适度增殖放流滤食性、草食性鱼类。禁养区内允许使用生物操纵等技术以保护和修复水质。

 

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一、限养区范围

限养区又叫限制养殖区,指资源承载力较弱,并关系到较大范围内生态安全,或环境污染、损害、破坏较严重并急需修复与恢复,不适合于进行集中高强度开发的水域。结合淅川县流域特点及滩涂养殖现状,现将淅川县境内部分水域滩涂,列为限养区。

(一)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

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淅川县境内,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北邻西峡县,东接内乡县和邓州市,南靠湖北省丹江口市和老河口市,西与陕西省商南县和湖北郧县相邻。保护区地理坐标范围为东径111°12′34″~111°39′49″,北纬32°45′25″~33°05′27″

保护区总面积64027hm2,其中核心区面积21358hm2,缓冲区面积17609hm2,实验区面积25060hm2。范围涉及淅川县的大石桥乡、滔河乡、金河镇、盛湾镇、老城镇、仓房镇和马蹬镇,共7个乡镇。

(二)丹江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

保护区总面积10168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708hm2,实验区面积1460hm2。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1~630日。

保护区地处河南省淅川县南20km的丹江口水库上游马蹬开阔带,范围在东经111°22′44″~111°33′04″,北纬32°53′35″~33°00′56″之间。

实验区是由9个拐点连接的封闭区域,其拐点坐标分别为:向阳(111°29′55″E32°58′39″N高庄(111°31′43″E32°58′08″N崔湾(111°31′27″E32°57′20″N任沟(111°32′18″E32°56′58″N寇楼(111°32′55″E32°57′21″N桐柏(111°33′04″E32°56′29″N大于湾(111°32′21″E32°56′23″N)—担架沟(111°31′34″E32°56′31″N肖山头(111°29′59″E32°56′44″N)

主要保护对象为细鳞斜颌鲴,其他保护对象包括青虾、三角帆蚌、黄颡鱼、团头鲂、鲤、翘嘴红鲌、鲶鱼、蒙古红鲌、红鳍鲌、赤眼鳟、黄尾密鲴等

(三)丹江口水库(河南辖区)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1)二级保护区

保护区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外至上游中线距离10km(李沟—水产局半岛前端一线)正常水位线(170m)下的区域。

保护区陆域范围:一级保护区边界正常水位线(170m)上东至分水岭、西至省界、南至省界分水岭、北至前营唐家岗的区域。

2)准保护区

保护区水域范围:二级保护区外正常水位线(170m)下的全部水域及丹江、老灌河分别上溯至丹江桥、灌河一桥的水域。

保护区陆域范围:准保护区水域范围外东至335省道淅河北50m—332省道分水岭—335省道分水岭、西至省界、北至209国道—011县道—003县道—008县道—011县道丹江大道的汇水区域。

(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

根据2010625日发布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南段)两侧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1.隧道、暗涵和输水管道等非明渠段

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一级水源保护区边线(防护栏网)向两侧外延150m

2.明渠段

根据地下水位与总干渠底高程的关系及地下水内排、外排等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设计地下水位低于渠底的渠段,其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一级水源保护区边线向两侧外延1000m。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外排段,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侧外延不小于2000m1500m。设计地下水位高于渠底地下水内排段,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由工程管理范围边线(防护栏网)向左、右侧外延不小于3000m2000m

(五)淅川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

1.淅川县香花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香北村取水井外围1100m的区域。

2.淅川县厚坡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水厂厂界外围东330m、西325m、南325m、北325m的区域。

3.淅川县马家石咀地下水井群(共18眼井)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东至上九路,西、南至老灌河,北至332省道的区域。

4.淅川县金河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东、北至西滨河路,西至江沟村火煤村之间的“村村通”道路,南至丹江大道的区域。

5.淅川县牛尾山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东至商圣路,西、南至鹳河路,北至丹江大道的区域。

6.淅川县乔沟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鹳河路以南,水田河上游1700m(田河下穿332)至下游300m(桂湾村)河堤内及两侧各1000m的区域;支流汇入口至上游1900m(李岗村)堤内及两侧各1000m的区域。

二、规划结果

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限养区共规划有1409个水域,规划面积为20126.15hm2,占养殖水域滩涂总面积的47.92%。其中池塘水面221个,规划面积111.12hm2;水库水面48个,规划面积16540.97hm2;河流水面525个,规划面积1498.54hm2;滩涂水域445个,规划面积1755.80hm2;水沟水面170个,规划面积219.22hm2

限养区划定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地方重点水污染防治区共1类二级类功能区。

限养区规划结果详见附件一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附表5和附件二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附图4所示。

三、管理措施

限制养殖区内禁止开展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养殖活动,禁止网箱、围网等投饵养殖,确需开展的应经相关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限制养殖区内可开展滤食性鱼类增养殖、渔业增殖放流和适度发展休闲渔业,增殖、捕捞、休闲渔业相关活动不得破坏池塘、湖泊、河流等水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实行增殖和休闲渔业污水低浓度或零排放。限制养殖区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等。

在限养区内设立宣传告示牌予以标注说明。核发限养区水域滩涂养殖证时应当予以标注说明。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淅川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限制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

限养区域内从事水产养殖业以生态养殖为主(生态养殖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净水、以鱼控草、以鱼控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允许采用粗放粗养,严格控制放养密度,科学混养搭配。放养品种以当地鱼类为主,防止外来种入侵。

 

第十二节养殖区

一、养殖区范围

淅川县辖行政区域内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水域滩涂区域为适养区。

根据地形、地貌的制约所显示地域差异和水源保证程度、自然条件,利用现状的相同、发展方向、途径的类似,作为划分区域的原则。

二、规划结果

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养殖区共规划有744个水域,规划面积为1223.94hm2,占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总面积的2.91%。其中池塘水面409个,规划面积为166.70hm2;水库水面17个,规划面积为142.91hm2;河流水面306个,规划面积为908.96hm2;滩涂水面5个,规划面积为2.80hm2;水沟水面7个,规划面积为2.57hm2

养殖区划定二级类功能区1类,为淡水养殖区;三级类功能区3类,包括池塘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它养殖区。

养殖区规划结果详见附件一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附表6和附件二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附图5所示。

三、管理措施

养殖区主要发展池塘养殖。在养殖区内从事水产养殖,应妥善处理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及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防止局部区域养殖密度超过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限度。合理控制养殖区水产养殖规模和密度,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养殖场应加强绿化配套,合理布局养殖池和厂房,实行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生活垃圾回收处理,在提高生产力和水产品品质的同时实现清洁生产的目标。养殖尾水可通过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方法处理,达到指标规定值方可排放,采用的尾水处理方法不得新增污染物;养殖池和沉淀池应定期排干、曝晒、消毒,晒干的底泥外运安全处置,禁止外排;水产养殖和育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死亡鱼虾、残存饲料、养殖动物粪便等,应妥善处置,禁止随养殖尾水一起排放。

养殖区必须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等。

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应当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

四、产业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目标

淅川县水产发展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以健康养殖、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加快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渔业转型升级。 2020年,淅川县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养殖环境明显改善,转型升级目标基本实现。到2030年,淅川县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现代水产养殖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基本建成,养殖尾水治理基本到位,优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基本形成,满足人民对优质安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

(二)产业发展规划

1.优化养殖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

淅川县水产发展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合理区分养殖空间和生态空间,规范养殖业发展空间秩序,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养殖业发展新格局。按照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的布局,引导养殖业发展向养殖区集聚,减轻非优势地区发展养殖业的资源环境和市场供给压力。协调好饮用水源地保护与水源涵养区、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保护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矛盾,按照“减量增收”的要求,做好池塘、河流、水库养殖的调减工作,转变现有河流、池塘养殖方式,向渔业增殖和休闲渔业方向发展,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立体混养、稻渔综合种养等养殖新模式,拓展养殖发展新空间,促进淅川县水产养殖生产、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2.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水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积极引导池塘养殖生产者从相对分散的家庭式粗放养殖向相对集中的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精准化养殖转变,同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大力发展池塘精养,平整池底,疏通注排水渠道,合理配置增氧机和投料台,科学选放鱼种,配备养殖尾水处理器,优化模式,提质增效。

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净水、以鱼控草、以鱼控藻,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加强城市景观水系及农村生态池塘沟渠建设,科学混养搭配,重构水系生态系统,美化水系环境。

总体上,将淅川县水产养殖由数量产量增长为主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上来,由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物质要素投入转到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促进淅川县水产养殖业生态健康养殖,增效增收,实现淅川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充分整合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水产品加工基地,实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统一。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水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产业链发展。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依靠科技与体制创新提高加工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先进科研技术的推动作用,支持科研院校与加工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

将休闲渔业作为淅川县渔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渔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积极拓展休闲垂钓、渔家乐、渔事体验和渔文化等综合性休闲服务功能,培育休闲渔业精品典范。示范带动渔民转产转业和增收,拉长渔业产业链、提高渔业附加值,总体推进淅川县水产养殖业与加工业、休闲渔业、现代物流业等的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渔业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开展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提质行动。

4.加大渔业科技创新,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瓶颈与问题

围绕淅川县新品种引进与培育、鱼病防治和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渔业节能减排、渔业信息化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引进,实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突破,大力开展示范创建和新技术推广服务,促进渔业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加快实现水产养殖业精准管理、过程可视、全程可溯的现代化管理,提高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养殖效益;提升水产品检测手段,加强水产品监测监管力度,加大查处养殖过程违法用药行为,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推进富渔共享,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积极争取省级、市级各项惠渔政策的落实,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淅川县渔业的投入,发挥项目资金的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吸纳社会、金融资金,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好贷款贴息、鱼苗补贴等政策。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重点扶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大户,建立养殖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构建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发挥产业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养殖户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创造致富机会。

(三)措施与对策

1.调整水产养殖结构

1)发展特色品种

在稳定大宗品种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发展无公害特色水产品养殖,在苗种繁育和扩大主养、混养面积上求突破,提高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规模化养殖。

2)大力引进新品种

调整养殖结构,扩大名优特新品种的养殖比重,真正做到引进开发一个新品种,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2.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

1)营造生态健康养殖环境

全面使用微生态制剂、种植水草、中草药防病治病等技术,推行轮养轮休,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品质量提供保障。

2)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加大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加快高产池塘创建和低产池塘改造,推广新型微孔增氧技术,普及工厂化健康养殖模式,开展全封闭循环水养殖和流水养殖等养殖模式研究应用,提高水产养殖业生产管理水平。               

积极推广水产生态防病、水产饵料生态循环利用、水体生态调节等技术,规范应用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实现水产品标准化生产。

3)培植生态健康养殖典型

应注重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水平,以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

3.推进产业化经营

目前水产品加工开始起步,但层次较低。要推进产业化经营应抓好二个方面:

1)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在技术、信息、资金、服务养殖户等方面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2)不断扩大水产经纪人队伍,做到既会产、又会销。制定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帮助经纪人提高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装备水平,不断增强拓展市场的能力。广大养殖户应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养殖效益。

4.提高水产业科技含量

1)更新养殖品种

优质苗种,优良品种是高产高效的基础,引进、更新推广优良品种,扩大名优新品种的养殖面积。一方面,应做好本地品种提纯复壮;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新品种,充分发挥品种优良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

2)普及科学养殖技术

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普及科学养殖技术水平,提高渔民养鱼技术。淅川县渔业主管部门应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从而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促使水产事业上台阶。

5.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加大宣传、支持、发展淅川县休闲渔业,发挥区域优势,选择合适水域,高品味、高标准、上规模地建设。把休闲渔业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扩大休闲渔业的内涵,提高休闲渔业的知名度,不断打造淅川县休闲渔业新亮点。

 

 

 

 

 

 

 

 

 

 

 

 

 

 

 

 

 

 

 

 

 

 

 

 

 

 

 

 

 

 

 

 

 

 

 

 

 

 

 

 

 

 

 

第四章保障措施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是渔业管理的基本制度,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布局依据,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提出如下保证措施。

 

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

《规划》的实施必须在淅川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国土、水利、环保、林业、农业、交通、科技、财政等政府部门的行政职能,建立以淅川县水产管理部门为主,多个行政部门联合参与的协调合作联动机制,加强对规划的行政管理、监督管理和协调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内容,强化属地责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加强督促检查,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形成具有淅川县区域特色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新局面。淅川县水产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环保、国土、水利和城建等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环境监测和执法、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衔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用地、池塘工程化循环水改造、稻田综合种养沟渠建设等管理。

2.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保护重要养殖水域,严禁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用途的行为,依法保护使用全民所有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权利。加强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落实依规持证养殖。强化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形成生产者自觉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

3.严格实行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管控要求。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水产养殖相关场地,已建成的水产养殖场需限期搬迁或关停,淅川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禁养区内需限期搬迁的池塘、拆除的网箱和围网养殖等设施,应当给予合理补偿,并妥善安置渔民就业和各项社会保障措施,确保社会稳定。

4.规划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因生态安全、经主管部门批准的区域规划或产业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养殖水域滩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淅川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

5.限养区内禁止开展投饵养殖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养殖活动,淅川县水产主管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严格管控限养区内养殖报批工作,对限养区内增殖、捕捞和休闲渔业相关活动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养殖尾水低浓度或零排放,整体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相关部门应妥善处理养殖区内水产养殖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鼓励发展环境友好型生态养殖模式与技术,积极推进淅川县渔业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督、协调管理职能,促进渔民转业增收,实现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

一、监督检查依据

根据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发〔20181号)和农业部1号文件《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农发〔20181号)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部署,《规划》明确了淅川县境内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三个基本功能区的面积、位置和对应管理措施。

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应严格依据规划进行监督管理,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规划范围外不得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其他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与补偿。

二、监督检查措施

为了更好的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淅川县水产养殖业,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制度

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2)加强养殖生产投入品的的监管

对化学投入品经营销售单位进行清查备案,对禁用渔药进行专项查处,对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物进行抽查检测,对养殖饲料、饲料添加剂和渔药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实现水产养殖投饵规范用药,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

全面落实《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推行以“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为核心的三项记录制度,监督指导生产者按标准要求组织水产品生产,规范水产品养殖生产行为。

 

第十五节加强生态保护

一、生态保护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目前,淅川县水产养殖基本都为传统的开放型养殖,养殖水域滩涂周边极易形成农村面源污染,本《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按照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的布局,以健康养殖、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引导养殖业向养殖区集聚,向渔业增殖和休闲渔业方向发展。

二、生态保护措施

为了实现淅川县水产养殖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调整和规划养殖生产布局

对不符合区域布局规划和养殖密度过大的养殖场所进行调整,逐步淘汰资源消耗大、废水排放超标的落后养殖模式,整治改造低产老化、排灌不合理的池塘,积极发展节水、节地、节能、减排、生态、高效、安全的循环养殖模式,创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推进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模式、装备等的试验、集成示范,提倡和鼓励符合无公害养殖标准的生产开发,积极构建生态、安全、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水产健康养殖模式以及相关技术支撑体系,使养殖规模和密度符合环境容量和养殖容量的要求,养殖品种结构渐趋合理,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水域滩涂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水产养殖病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

2)加强水资源的水质监测

在主要水域滩涂增养殖区建立监测站位,每月定期监测,实时或定时反应出养殖塘水质变化情况,参照《渔业水质标准》等,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农牧业和渔业生产自身对水域资源的污染,有效控制污染物超标排放。

3)推广渔业养殖新技术

大力推广底部增氧技术、饲料应用技术、农渔综合种养技术等新技术,配合使用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剂等,通过扩大优良品种放养、示范减排技术,改善水体环境,实现水产养殖清洁生产。

 

第十六节其他保障措施

一、宣传教育措施

加强对水产养殖一线生产者和管理技术人员的教育是科学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重要途径。应重点针对先进生产技术、水生生物疾病检测手段、养殖标准管理要求、环境质量标准、水产养殖行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排污许可配套标准等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一线生产者的工作能力,强化生产者对水产养殖工作中的监督管理、安全检查、病害防控、品种推广、示范减排等工作的正确理解与应用。

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在报纸期刊上开辟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定期针对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在渔业管理中的定位与作用、养殖水域环境标准修订的基本理念和方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等方面集中开展宣传解释;加强舆情收集分析,通过举行各类研讨会等方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定期编辑标准工作简报,及时发布标准工作信息。

二、政策扶持措施

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强力扶持渔业发展。对单位和个人开发水产养殖的,享受农业用地、用电、用水的优惠政策,并给予适当资金扶持。保护水产养殖基地,严格限制征用。对新建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在城建配套等收费上给予一定优惠。支持鼓励发展群众性生产、经营互助组织,建立鲜活水产品“绿色通道”,改善水产品流通环境。

增加资金投入,增强渔业发展后劲,对规模化健康养殖基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水产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渔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三、发展环境措施

开发利用现有水域资源和宜渔“三荒两废”(荒水、荒滩、荒地、废窑坑、废弃地)资源及新建水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凡符合土地利用总规划,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做好用地审批和供地服务工作。

四、科技支撑措施

积极开展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突出绿色减排技术集成和模式推广,大力宣传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技术,开办各类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广大渔民的养殖技术水平。为渔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服务,增强科技服务能力,继续深化基层水产推广体系改革,提升技术推广应用水平。

五、人才培养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促进渔业和谐发展。重视科研人才和推广人才的队伍建设和素质能力培养,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增强科技发展的人才支撑。一是加强基层水产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进一步重视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建设,切实履行水产病害测报、防治、水质监测、水产品质量监测、水产技术推广等职能,保持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促进淅川县渔业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节关于规划效力

1.《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经淅川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各级部门必须严格执行。

2.《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自淅川县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规划是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基本依据,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要严格依据规划开展,严格限制擅自改变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用途的行为。在规划范围外,不得新建及改扩建养殖项目。其它生态保护或工程建设项目等占用规划内养殖水域滩涂的,必须征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按照有关要求对规划进行修订后实施,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

规划批准后,未经规定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因生态安全、经国务院批准的区域规划或产业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养殖水域滩涂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确需修改的,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建议。在局部地区进行的不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调整的一般性修改,可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修改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涉及一级养殖水域滩涂类型调整的重大修改,应报上一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由本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修改实施。

 

第十八节关于规划附件

本规划的附件包括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附表和附图,具有与淅川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文本同等的法律效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