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守住“绿饭碗”捧回“金果果”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5 15:15:30 浏览次数: 【字体:
      金秋时节,行走在南阳大地,软糯香甜的猕猴桃、红宝石般的软籽石榴、甜嫩酥脆的黄金梨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些瓜果装扮着秋季的田园、山野,也远销海内外,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位于淅川县九重镇的河南仁和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万亩软籽石榴基地,沉甸甸的石榴压弯了枝头。
 
  “石榴可是我们这儿的金果果。”9月16日,在此打工的九重镇张河村贫困户王洪才说,地租给了公司,每年有5000元的租金,自己还负责28亩地的锄草管理工作,一年下来还能挣1万多元。
 
  该公司负责人李年峰告诉记者:“淅川水质好,这里种植的石榴个大、汁多、营养丰富,深受市场热捧,现在每公斤能卖30元左右。我们已经与207户贫困群众签订了入资带贫协议。此外,通过产业带贫的有61户,还有90余名贫困群众常年在基地务工,他们靠这个就能脱贫。”
 
  淅川是河南省深度贫困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如何让群众端上“金饭碗”,又要紧紧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淅川县选择发展林果、中药材种植、旅游等生态绿色产业,把绿水青山这个“绿饭碗”真正变成群众的“金果果”。
 
  同样端上“金饭碗”的还有方城县拐河镇权庄村的田葵阳,他曾经以矿石开采加工起步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过去搞矿石开采加工,不仅破坏生态,资源也越来越少,天长日久绿水青山也要变成荒山秃岭了。”田葵阳说,2007年之后,他开始发展养殖业,可动物粪便如何无害化处理始终是无法回避的话题。一边是畜禽粪污排放污染环境,企业被限制发展规模。另一边是耕地有机质不断流失、绿色农产品短缺。两次创业的经历让田葵阳意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干什么都难长久。
 
  2013年,田葵阳将养殖业与林果业、生态采摘游发展相结合,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打开了生态农业发展的大门。如今望着满山的冬桃、核桃,田葵阳深有感触地说:“发展种养游一体化前景广阔,只有保护生态,山清水秀,我们这饭碗才能端得更牢!”
 
  南阳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却也让缺少耕地的山区群众饱受贫困之苦,而关乎亿万人饮水安全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又让南阳肩扛保生态、保水质的重任。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南阳始终坚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水清民富之路。
 
  为达到这个目的,南阳对新上项目进行近乎苛刻的审查:严守“涉水项目不能要、污染项目不能要、高耗能项目不能要”的生态防线,产业发展以生态、高效为底线,否则,效益再好也一票否决。
 
  如今,一批绿色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相继落地,绿色有机农业成为南阳新的名片。全市拥有有机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45万亩,其中有机产品种植面积36.6万亩。认证有机农产品581个,认证绿色食品49个,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和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双双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真正达到了既保护生态、又兴业富民的目的。
 
  记者手记
 
  南阳位于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水质、守护生态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南阳又是南北气候过渡带,大量“粮、果、蔬、药”在此地适生。两者契合,发展生态农业已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实践,平原地区的绿色高效农作物、山区的“果、菌、药”都成了南阳贫困地区富民强县的重要因子。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大力倡导外,政府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着力治理环境、加大对绿色农业的科研投入、健全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中依然任重道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