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生态富民两相宜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28 16:48:30 浏览次数: 【字体:

    “与京东签约后,我公司的销售额将提升30%以上,相信这次推介会后,将有更多水源地优质农产品流向首都人的餐桌。”淅川京城大水缸公司总经理寇凯亚说。近日,中国·淅川丹江核心水源区优质扶贫农产品进京推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活动当天,来自淅川的丹江鱼、大闸蟹、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凭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和“生态绿色”的招牌,一经亮相,就赢得了产品采购商的青睐,淅川企业与包括京东在内的多家供应商签订了合作协议。

    这不是淅川特色农产品首次走向北京市场了。借助对口协作平台,仅2017年,淅川县已有78种农产品在北京市21家连锁超市、600家直销店销售,销售量达9000多吨,销售金额2.5亿元。淅川特色农产品走向北京市场,只是淅川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同时也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深度贫困县。保水质,生态这条“绿线”必须保;促民富,环保这条“红线”不能碰,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成了淅川发展“菜单”上的优选项。

     近年来,淅川县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立足南水北调水源地实际,坚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针对产业特点,平原丘陵区、库区、山区三区联动规模化发展,短中长三线产业项目相结合,短线发展食用菌、蔬菜、光伏产业等短平快项目,中线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等经济林果,长线发展生态旅游,将大大小小生态产业串成一串,形成生态惠民的强大优势。

    围绕短线项目,推行“菜单式”扶贫,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香菇、小龙虾、黄粉虫、中药材等见效快的短线生态产业。目前,已发展香菇4000万袋,发展小龙虾2.5万亩;投资2.4亿元,建成扶贫车间148个,4400多户留守贫困人口实现门口就业,每月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发展光伏发电56兆瓦,带贫1.5万多户。

    围绕中线项目,结合保水质要求,重点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等高效生态产业。持续推行“三权分置”“保底分红”“资产收益”“返租倒包”四种产业发展模式,确保贫困户零风险、低投入、高回报,企业低成本扩张,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保障,实现“一举多赢”。目前,全县已发展生态产业30余万亩,林下作物套种面积达80%左右,辐射带动贫困户1.5万户。

    围绕长线项目,淅川县立足区位优势,紧抓丹江5A旅游景区开发机遇,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在基础设施配套、金融担保贷款等方面重点帮扶,目前,淅川的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生态观光采摘园等旅游经营单位已达50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7000余人,带动贫困群众年增收1500元以上。

为扶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该县先后出台《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水果产业补贴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和企业上市等奖励办法。通过创新开展金融扶贫产业助力贷、落实到户增收补贴和县定奖补措施,保障扶贫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为小龙虾、软籽石榴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为全面提升生态产业质量效益,近年来,淅川县立足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实际,瞄准有机化、品牌化方向,以创建国家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和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为载体,由县农业局牵头,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行农产品追溯制度和测土配方,强化日常化监管、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验检测,确保生态产品从种植、产出到上市都安全放心,同时,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创建,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前,淅川县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建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9月26日,在江苏省泗洪县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园艺学会石榴分会会员代表大会暨首届中国泗洪软籽石榴高峰论坛大会上,淅川县河南丹圣源选送的石榴及石榴酒荣获2个金奖、1个银奖,河南豫淅红选送石榴获1个金奖,在全国200多家参展的石榴企业中,获奖数量最多。高品质的特色产品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称赞。

    好山、好水,赋予了淅川农产品的好品质。截至2017年12月,淅川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认定无公害基地面积98.7万亩;认证绿色食品32个,认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3.7万亩;登记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认定地理标志基地面积12万亩;认证有机食品53个,认定有机基地面积65.8万亩。

    一手抓农产品品质,一手加快产业后续发展。该县注重技术、冷链、加工、电商等产业配套,拉长产业链,增强竞争力,提高附加值,增强生态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在技术上,整合各类资源强化技术培训,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冷链上,基本实现了生态产业集中区域、重点乡镇都有冷储仓库,解除了大面积林果冷藏的后顾之忧。在深加工上,支持龙头企业福森集团和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就地消化本地的生态资源,发展饮料、香菇酱、辣椒酱等加工项目10余个。在市场销售上,与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框架协议,订单种植丹参等产业;借助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企进驻淅川,高标准建成了县级电商产业园,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

    如今,渠首“生态农产品”名号逐渐打响,在构筑起库区生态防护带的同时,也使淅川人鼓起了“钱袋子”。目前,全县已引进培育龙头农林企业67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3个,发展生态产业30余万亩,全县贫困户80%以上的收入来自扶贫产业,5万余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