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 “河长”治水上演渠首生态大片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1-07 08:56:30 浏览次数: 【字体:

  冬日时节,晴空万里。淅川县境内的蓝天、碧水交相辉映,穿境而过的丹江湖,随处可见的白鹭在湖面时而嬉戏,时而翩翩起舞,一动一静,美若画屏。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渠首所在地,丹江口水库淅川境内水域面积506平方公里,占库区总面积的49%,库岸线长1100余公里,再加上境内河流众多,河道管护任务繁重。

    如今的淅川县,无论是浩瀚的五大河流,抑或是支流水系,都有一个忠诚的守护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河长”。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表示,为守护京津人民的“大水缸”,我们把河长制工作纳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治水保水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结合起来,补工程短板、强水利监管,打造水利惠民的淅川实践。

    据相关数据显示,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水质均在二类以上;该县农田水利建设连续第11次荣获省“红旗渠精神杯”,安全饮水管护经验全省推广,三省河长联合巡河机制赢得上级肯定。

    多管齐下“铁拳”治水

    2019年9月1日晚10时30分,淅川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建农突然接到县委书记卢捍卫电话:“赶紧到县委一趟。”刘建农心里直打鼓,“这么晚了,难道有啥急事?”

    待他走到县委院子里,公安局、生态环境局等河长制成员单位的一把手已经到达,“走,巡河去!”卢捍卫带着大家出发了,一巡就巡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最后,在大石桥杨营段库区废弃工厂里,发现装着沙子的运输车,顺藤摸瓜,一举打掉了非法采砂团伙。

    同县委书记一样,还有河长——淅川县县长杨红忠也是亲力亲为的典范,他多次带着国土、交通等部门坐着快艇在库区巡河,发现拦网非法养鱼等乱象时,组织执法队予以强力拆除。

    而这只是一个缩影。早在2017年10月,淅川县全面启动河长制工作,由县委书记卢捍卫担任淅川县第一总河长和丹江流域县级河长,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水清河畅美丽淅川的目标,主动担当、创新机制、铁腕治水,通过3年多来的不断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让水源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在实践中,该县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河长的组织体系,确定县级河长29名、乡级河长141名、村级河长392名,范围覆盖了89条河的上下游,左右岸,构成了完整的县乡村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同时,设立了县乡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负责全县河长制日常工作。

    在此基础上,淅川县制订了《淅川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淅川县先后研究下发了《淅川县河长制工作督办制度》《淅川县河长制部门联合执法制度》等11项工作制度等文件,对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进行了细化明确,要求县级河长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级河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级河长每周不少于1次开展巡河。

    各有分工,联合作战。县级河长领导全县河长制工作,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指导协调所辖河道保护管理工作,督导下级河长和县直有关责任单位履行职责;县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河长制”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工作。乡级河长牵头推进河道突出问题整治、河道巡查保洁、河道生态修复和河道保护管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相关部门协调河长履行指导、监督职能,负责河道治理具体工作的落实。

    三年多来,各级河长走马上任,守水有责,坚持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并治,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等治理“多管齐下”,形成了水环境治理攻坚的强大推进之势。

    纵横交错“智慧”监管

    1月4日上午7时,在淅川县香花镇宋岗码头,淅川县库区综合执法大队的队员们带上装备,登上船,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该大队副队长王其海站在船头手搭凉棚:“工作虽苦,看到丹江水美河清,作为库区群众的一员,内心满满都是自豪感。”

    据介绍,淅川县库区综合执法大队于2020年4月成立,将交通海事、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林业等7个职能部门的职权委托于库区综合执法大队实施,在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及库区周边海拔172米以下近水域,对144个事项开展综合执法行动,实现河道联合执法制度化、常态化。淅川县还积极探索“河长+检察长+河道警长”工作模式,依托河长制加强属地管理,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除了横向加强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外,该县同时纵向突围,加强与邻省县区的密切合作,在全市率先建立跨省界河道“联巡、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动执法,有效预防和处理跨行政区域的涉河环境问题,形成河流管护“信息闭环、工作闭环、责任闭环”,提升河道管护效力。

    互联网的强大能量在河长制上也有体现,该县建立了“智慧河长”综合管理系统,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在全县砂石资源丰富和非法采砂易发段安装监控设备280台套,实现对全县河道全时监控。目前,在丹川砂石公司建立了监控中心,可随时调取各个采砂点的现场画面,极大提高了信息化管理及执法水平,加大了监管力度。

    “水”字当头全盘皆活

    刘建农说,为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水”字做文章,从而达到了一子落而全盘活的生动局面:良好生态不仅让丹江湖美得如诗如画,而且给淅川县开拓出了一条崭新的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全面保护水资源。严守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审批程序,规范取水许可办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和落实用水情况检查监督制度,经常对各用水户取用水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做好取水许可审批事中事后监管。2019年至今,全县共受理取水许可审批申请18份,办理取水许可证18本。

    雷霆守护水域岸线。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落实“人防+技防”措施。经过前期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相继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砂“雷霆行动”“零点行动”,对非法采砂机具进行了拆除捣毁,非法采砂人员进行了刑事问责,河湖非法采砂得到明显遏制;大力整治沿河违章建筑、侵占水域等违法行为;开展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淅川县宋岗码头塌岸整治项目,有效防护了库岸,保护沿岸2700多居民房屋及3个单位的居住安全。

    铁腕加强水污染防治。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在流经乡镇(街道)建设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不外排,河流出境水质全年稳定达标;加强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保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在乡镇建设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建成“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机制,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共取缔禁养区内养殖场(户)40余家,大力整治小养殖,严厉打击畜禽养殖污染违法违规行为,完善治污设施。

    努力构建水生态屏障。全县共设入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丹江库区水质自动监测站8个,可实现对入库水质和库区水质全天候24小时监控和预警,目前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水质均在二类以上;把开展“千村万塘”综合整治作为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抓手,整治后的坑塘设置警示牌和公示牌,将坑塘管理纳入“河长制”体系,实行“塘长制”,打通河长制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重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光;开展淅川丹江口水库消落区生态隔离带建设项目,主要建设环库周10个乡镇建设生态水源涵养林3.08万亩,构建环库生态隔离带,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

    积极实施水生态修复。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淅川丹江口水库主要支流入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及护岸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343万元,主要建设滔河、樵峪河、老灌河、紫气河入丹江河口、后河入灌河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及护岸工程、丹江大石桥清风岭段湿地恢复工程,已于2019年9月竣工。

    地毯式整治“四乱”。针对河湖“乱采、乱堆、乱建、乱占”四乱问题,淅川县集中整治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等重点突出问题,开展“地毯式清四乱、三污一净、打击河湖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先后排查整治河湖“四乱”问题80起,查处非法采砂行为12起,刑事拘留6人,行政拘留4人,收缴砂石1万余立方米,修复河道10余公里,既震慑了犯罪,又遏制了非法采砂蔓延的势头。同时积极推进砂石资源改革,成立了淅川县丹川砂石有限公司,科学设置合法采砂点5个,做到河道采砂随采随清,及时修复河道生态。

    如今的淅川,经过多方攻坚,绘就了一幅幅天蓝水碧的生态画卷。卢捍卫意味深长地说:“为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移民16.5万人,先后关停380多家污染企业,取缔库区水上餐饮船及5万余箱养鱼网箱,全面取缔禁养区内400家养殖场、100多个养殖户,综合损失达8亿多元。但,水又给淅川县带来了全新的战略机遇,‘短中长’三线绿色发展路径,让绿水青山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现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淅川永恒的政治任务。杨红忠说:“我们将继续履行好县级总河长的职责,持续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管护,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实践在淅川发扬光大。”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