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中国共产党淅川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9-06 10:00:30 浏览次数: 【字体:

生态立县 工业强县 旅游兴县 创新活县——中国共产党淅川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

淅川果农丰收的喜悦。

党代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产业为基、项目为王”,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强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推动经济发展稳健有力、生态环境美好宜居、社会和谐更富温度、政治生态更加清明,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淅川篇章。

9月1日至3日,中国共产党淅川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回首“十三五” 交出亮眼成绩单

致力打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率先在脱贫攻坚、水质保护等重点工作一线锻炼培养干部,率先启动全域党建创建行动,创新开展“亮比评”等活动,点燃了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受到中组部和省、市肯定推广。

树立了忠诚担当、事不避难的淅川形象。全县32679户115532名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是唯一连续3年脱贫攻坚综合评估居全省前5名的县。确立“短中长”产业扶贫模式,入选全国十佳优秀扶贫案例。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参会人员到淅川观摩,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

县域经济实力逆势高质量跨越。与“十二五”末比,“十三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增长4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取得了水清民富县强的阶段性胜利。坚持项目为王,5年获批政策性项目1031个,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287个。

城乡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环库路、渑淅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顺利实施,国省干线总里程由5年前的188公里增加到378公里。深入推进“百城提质”,累计投资155亿元,建成一座现代化新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创成省级生态乡镇6个、卫生乡镇8个,331个村入围省市级生态村。

民生福祉水平历史性跃升。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座谈会在淅川召开,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累计投资48亿元,新建了新一高、新五高等一批学校,教育成为最响亮的“淅川名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累计筹集10亿元,建成全省县级一流的新县医院,县二院迁建、中医院和15所乡镇卫生院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医疗卫生条件实现根本性改善。

构建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深入实施“法治领创行动”,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展望“十四五” 突出抓好八大项

今后五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之年。要突出抓好八项工作:

确保水质绝对安全 争创生态文明典范

筑牢水质安全屏障。统筹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与修复工程,科学推进库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丹江湿地保护,打响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品牌。加强县乡污水处理管网配套和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加强城区内河治理,持续推进“三散”治理、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有序实施纳入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和亚行贷款项目,构建生态型工业产业链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保持现有帮扶政策和资金支持总体稳定,强化脱贫成果巩固成效监管,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持续加强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

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坚持“短中长”可持续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经济林果、中药材、食用菌、奶山羊等优势产业。推进“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全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放大南水北调、移民、生态等品牌效应,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坚持以县城为中心、三线布局、点面结合,高质量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形成“穿珠成线、组团发展”的引领效果。优先把移民村建设成充满活力的农村现代化社区。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

重抓项目建设。对“十四五”规划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之后新谋划的项目,紧盯不放,力争尽快落地见效。健全完善项目高效推进机制,按照“五快一提”要求,坚持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制度,定期亮晒进度。

强力招商引资。坚持“以项目换产业、以资源换产业、以服务换产业”理念,发扬“六皮”精神,制定简单易行的硬措施。瞄准京津调水沿线等重点区域,用好与朝阳区对口协作平台,加强与调水沿线城市经济互动,利用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地域优势,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来淅川投资兴业。

创优营商环境。对标省、市做法,把营商环境评价纳入年度绩效考评,奖优罚劣,以评促转。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落实“企业服务日”制度,当好“金牌店小二”,推动企业“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让企业家们把根扎在淅川、把心留在淅川。

提速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全国旅游胜地

做强旅游龙头。以丹江大观苑、香严寺、坐禅谷、八仙洞等景点为基础,打造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观光带。以汤山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的生态游为载体,对标国家AAAAA级景区标准,打造以渠首为主题的新的旅游增长极。高标准建设丹江小三峡、丹江湖湿地、中润园乡村生态观光区等旅游项目,形成新的爆发点。

提质乡村旅游。高起点规划建设大石桥珍稀鸟类湿地及丹江口水库周边湿地公园,打造全国湿地建设和乡村旅游的标杆,形成引爆点。按照AAA级景区标准,提档升级九重邹庄、上集竹园沿线、毛堂龙泉、仓房磨沟等乡村旅游点。高标准推进民宿建设,开展采摘游、民宿体验等活动。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把县城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和“桥头堡”,打造既有乡村田园风光,又有现代文明气息的滨水生态宜居城市。深入推进百城建设提质,突出北区城市新地标定位,南区高标准规划,老城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培育创建特色集镇。着力促进城乡社会功能均衡配置,推动产业、教育、医疗、交通等融合发展。教育上要持续推进小教学点撤并,发展寄宿制学校。加快医联体建设,上线乡镇以荆紫关镇为中心、中线乡镇以滔河乡为中心、下线乡镇以九重镇为中心,建立区域中心医院,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优先,教育系统干部优先提拔,教育短板优先补齐,教育困难优先解决。深化教育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来抓,深化德育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全国知名教育高地。

强化社会保障。统筹健康养老。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城乡居民低保应保尽保,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覆盖。积极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好革命文物和遗址旧址保护利用,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积极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线上线下文化资源全覆盖。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发展动力活力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向“一次不用跑”转变。

积极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淅川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县一体化、共建共享的政务云平台。继续推行市场化运行机制,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助推作用,实现平台良性发展。

深入实施“诸葛英才计划”,探索建立市场化引才机制,将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等交由市场配置,形成“小政府、大市场”的人才引进运行格局。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深化依法治县实践,推进平安建设高质量。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形成强大震慑。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清理顽瘴痼疾,清除害群之马,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铁军。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发挥群众主体地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访民苦、听民声、解民忧,为民办实事。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打造“五治”融合的现代化县域社会治理新体系。坚持党政领导常态化接访,做实“民生热线”,依法规范信访秩序。持续开展“无访村”创建,及时兑现奖励政策,引导群众把信访苗头消化在基层。

牢记嘱托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突出政治统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持“第一议题”、主题党日、微党课等制度。深入发掘红色资源,建成一批红色基地,让红色传统在广袤乡村薪火相传。

建强战斗堡垒。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强基工程”。深入推进全域党建,推进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深化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动基层民主科学决策。

持续改进作风。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铁军。从县处级领导干部做起,大力推行“13710”工作制度,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永葆廉洁本色。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专项检查。突出政治巡察,深化以案促改,强化日常监督,标本兼治、常态长效,打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