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奏响乡村振兴“集结号”
春天的渠首生机勃发。在淅川县盛湾镇,当地引入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甘薯等订单农业,“小红薯”做成“大产业”;在寺湾镇,乡贤和在外成功人士纷纷捐钱筹资,积极参与美丽家乡建设;在厚坡镇,镇政府加大奖励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处处彰显文明乡风。
为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淅川县发出争创“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等“三面红旗”动员令,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吹响了乡村振兴的“集结号”。
把好“方向盘”,绘就振兴路。淅川县高标准成立争创“三面红旗”活动领导小组,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牵头抓总,县处级领导分包乡镇,各相关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常态化推进创建工作;把好“方向盘”,用好科学考核“指挥棒”,把指标、要求、任务落实到创建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序推进,激发激情,使全县469个村(社区)争当“绩优生”;县直各单位结对帮扶全县各村,“一把手负总责、专班推进、深度融合”,同岗同责,并统筹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支持乡村振兴;县直涉农部门充分整合项目资金,向基层倾斜,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为争创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与此同时,县里在为每个乡镇先行解决300万元项目资金的基础上,明年起为每个乡镇配套不低于1000万元的衔接资金,支持乡村振兴。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作为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各乡镇立足镇情,出台相应措施,按照“村村有方案、乡乡有规划、线线有精品、面面有典范”的工作布局,综合评判所辖村(社区)情况,因村施策,梯次推进,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创建工作;选树典型,通过打造提升一批班子团结、产业富裕、村风淳朴、治理有效的示范村,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在全镇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严格督导奖惩,对在争创工作中排名前3名的乡镇,年度考核奖励10%优秀指标,分别奖励100万、80万、50万以奖代补资金,对班子给予集体嘉奖,对党政正职、分管副职予以记功,优先提拔或进一步使用、或优先晋升晋级。对工作不力的乡镇相关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筑牢“桥头堡”,激发新动力。作为创建工作的直接责任方,各村(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三年规划,明确创建的方法、路径、措施;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通过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党建工作制度,以及召开村民会议、入户走访、开办“‘三面红旗’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广泛发动、深入宣传,深入发动村(社区)“两委”班子、党员、群众,全员参与争创工作;在创建工作中,重点关注中间村、后进村和千人以下村,对中间村边提升边争创,对后进村边整治边争创,倒逼千人以下村合村联组,形成村村争创局面;在“三面红旗”的创建中,每成功创建一面红旗,村支书月工作报酬增加300元,其他干部增加100元,可累计叠加;每村奖励100万元项目发展资金、10万元工作经费;对“三面红旗”全部创建成功的,本村人员考录县内事业编制加5分,本村学生中招考试在县内高中就读的加5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