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县移民新村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来源:新浪河南 发布时间:2014-01-15 15:22:30 浏览次数: 【字体:
张营村位于老鹳河谷地,丹江口水库大坝升高蓄水后,全村大部分土地将被淹没,村里仅剩百余亩土地。为此,原有11个组2577人的张营村通过外迁、内安等方式大量移民,另一部分村民在当地后靠移民,形成新村——这就是张营移民新村,辖4个村民小组,113户,550人。在这个移民新村,房舍依地势而建,整洁漂亮;村内四通八达的道路全部硬化,上九路穿村而过;学校、村部、卫生室、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完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走进村子,临路的小游园里曲径通幽,塔柏、女贞、红叶石楠、枇杷、桂花等观赏树随处可见,驻足跟记者攀谈的村民无不对新村赞不绝口。村里的保洁员刘国选告诉记者:“村里不仅环境好,俺这房子样式也好看,出入方便,可比以前好多了。俺们一家7口住一套房,一点都不觉得拥挤。”张营新村的党支部书记王长栓介绍,一套房子上下两层,220多个平方米,门前是5。5米宽的出路,不仅住房宽敞,出路也规整。正在家门前与孙子逗乐的村民王玉翠热情地邀请记者到家里坐一坐。推开大门,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楼,屋内装修一新,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王大妈向记者讲述她的小幸福,“搬迁前,家里仅有的几间土坯房就在鹳河边,一下大雨就担心房子被冲毁,现在再也不忧心了!”王大妈的脸上笑开了花。
  “要把党徽别在心窝上,进移民村开展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履行好党员职责。”3年前新村开建之际,上集镇党委就对服务移民工作的党员干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新村的住房是在充分借鉴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群众意愿建设的,村民称之为“上集派”。李建兵介绍,“不光当地群众满意,前来参观的各级领导、国内外媒体,谁看谁称赞。前不久,一个安徽的考察团前来参观,看到咱村里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带队的领导在惊叹之余也止不住夸赞。”
  
  生态致富美 种菜养花收入高
  
  在村西100米的蔬菜基地里,村民杜条荣正为码得整整齐齐的大辣椒过秤,“棚里产出的每斤辣椒,我都有9毛钱的收入,产量超出1万斤的话,不仅能得到奖励,每斤还能多收入1毛钱。”
  为确保移民能发展、可致富,上集镇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以张营新村为中心,大力发展以花卉苗木、大棚蔬菜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张营蔬菜基地占地1000多亩,由南阳新合作农产品公司投资兴建,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82座自动化恒温塑料大棚,管理工作基本上都由张营新村村民负责。该公司计划投资3700万元,在张营移民新村建成一个占地3000亩,集种植、采摘、观光于一体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蔬菜基地西边就是滔滔鹳河,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这里将成为库区岸边。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坚定了公司兴建蔬菜基地的信心,也为村里引来了致富好项目。杜条荣告诉记者:“俺们夫妻俩管理两座大棚,头一年就挣了两万多块钱,菜的长势好、产量高,收入肯定要增加。”
  “在家门口打工,比外出挣钱多,还能照顾家里。对咱库区农民来说,这像做梦一样的事,今天竟然成真了!”和杜条荣种菜不同,今年60岁的刘国选在月季基地上班,“春天的时候最忙,一天能收入150块。原来林业局在咱村建有基地,苗木嫁接、修枝打杈等技术活咱都会。”王长栓告诉记者,不少村民都有花卉苗木种植管理经验,镇政府因势利导,引进烨锋国际投资公司,初步发展500亩月季等花卉基地,可使移民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用工高峰时,基地日用工量突破100人。
  新村新房新产业,带来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王长栓告诉记者,还是原来的村民,但环境变了,人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说着,王长栓顺手捡起路边的一根枯枝,紧走几步,扔到了垃圾桶里。“村里每5户配置一个垃圾桶,厕所直通沼气池,村里还有污水沉淀池。”王长栓说,村民的生活垃圾全部倒进垃圾桶,由保洁员运送到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维护全村整洁的卫生状况,是全体村民的共识。
  “刚开始大家也不习惯,因为不是每户门前都有垃圾桶,部分住户离垃圾桶还有百十米,才搬来的时候,不少村民图省事,总是随手把垃圾丢在路旁、地边、河边。”王长栓说,后来,在镇党委指导下,村两委重新修订和完善了《村规民约》和《安全防范及卫生管理制度》。对村内卫生保洁、花草树木管护、生活垃圾处理、公共财物和公共设施管护等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明确规定。村干部和全村党员带头执行,在做好自己家庭保洁的同时,还负责村内绿地的管理、垃圾的清除以及公共活动场所杂物、杂草的清理,真正发挥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全村每周挨户检查一次卫生,村干部还组织村民到各家观摩,以表彰先进,督促落后。
  张营新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居住质量,更重要的是转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村民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乱扔、乱倒等陋习已经悄然发生改变,保护环境正逐渐成为村民的共识。 良好的环境给村民带来了新的生活面貌,提高了生活质量。目前,张营新村的环境整治已走上了制度化、 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为了进一步改善张营及周边村的生态环境,镇政府出资100多万元,沿上九路两侧统一设置了垃圾池,并栽植竹子4万多株,作为美化环境、保持水土的一项重要措施,今明两年,上集镇计划发展竹子2000亩。
  
  乡风文明美 齐心发展奔前程
  
  在张营新村,尊老爱幼是传统,和谐共处是习惯。与此同时,《村规民约》里也明文规定,倡导移风易俗、男女平等,严禁虐待老人、歧视妇女,严禁在村内私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严禁煽动蛊惑群众闹事和越级上访。“好习惯一旦养成,大家的自律意识都很强,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没超越《村规民约》。”王长栓对这个互助友爱、乡风文明的新村很满意。
  几年前,淅川近一半的越级上访案事件都跟上集有关,曾是上集镇领导干部们的一块心病。
  “直面群众,不回避、不推诿,切实解决问题。”近年来,上集镇党委、政府坚持这个工作宗旨,前几年,年均化解信访积案200多起。现在情况大为改观,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以来,赴省进京上访案事件为零。
  在上集镇,每天都是信访接待日,班子成员轮流值班,直面群众的各种问题。同时,班子成员以分包的村为单位,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进村入户,到群众中去了解问题,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些相对棘手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变通工作方法,力争群众满意。该镇还选择一批熟悉村情、有一定威望的群众做信访联络员,联络员提供的信息每周都要进行汇总分类,便于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和谐稳定的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质朴文明的乡风是幸福生活的基石。截至目前,上集镇已发展蔬菜5000多亩,花卉苗木3000多亩。下一步,镇政府将以张营新村为中心,规划一个生态宜居社区,吸引周边群众到社区建房、居住、发展、致富。同时,依托淅川县城近郊优势,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相继发展,除了蔬菜和花卉苗木,上集镇还有近5万亩板栗、1万多亩柑橘、5000多亩小杂果、3000多亩茶叶,高效生态经济作物面积突破7万亩,水清民富的生态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一排排粉墙灰瓦的连体徽派小楼如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明珠,成了公路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淅川县沿上九路前往县城的途中,一个美丽的徽派建筑村庄映入记者眼帘,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遍布村庄,马头墙,小青瓦,鳞次栉比,步步是景……令人过目难忘。园林小区式的村落、秀丽的石凉亭、独特的村牌标示……构成了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村落,展现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情画卷。这就是被誉为淅川美丽乡村名片的上集镇张营移民新村。
  上集镇党委书记李建兵告诉记者,这样的移民村上集还有13个。为有力保障南水北调移民后续发展,稳步提高水源地经济、生态持续发展能力,该镇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围绕“保民安、促民富”的工作重点,着力构建特色突出、品位一流的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像张营移民新村一样产业明晰、生态宜居、能发展、可致富的新村,对破解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系列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