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保证一渠清水送京津 淅川4万余养鱼箱正拆除

来源:大河网 发布时间:2014-03-24 08:57:30 浏览次数: 【字体:

大河网讯 3月20日上午,淅川县马蹬镇宋岗码头,大型铲车轰鸣着将一个个养鱼网箱从丹江库区拖到岸上,忙碌的工人正在将网箱的钢架用气焊进行分割。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日期的临近,曾经是淅川县水产经济支柱的网箱养鱼产业将成为历史。随着一个个网箱的拆解,昔日热闹的江面恢复了宁静,丹江水显得愈发清澈碧透。

响应号召,利用优势发展渔业

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库时,淹没了淅川50万亩土地,人均耕地不足0.5亩,淅川富饶的三大川(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均淹没于丹江口水库的碧波之下,使淅川形成了“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格局。

1997年,根据《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渔业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淅川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开发水面,水兴淅川”战略,制定了“百里万箱下丹江”的网箱养鱼发展目标。

当时,乡镇定任务,县直单位分包,全县党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集资,银信部门贷款,县乡财政挤出资金扶持,全县先后筹措各类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网箱养鱼产业发展。

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市场拉动作用下,库区群众积极踊跃的开发网箱养鱼,很快就形成规模化发展,产量和效益逐步提高,2007年淅川成为“河南省十大水产重点县”之一。网箱养鱼成为淅川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沿库群众8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自网箱养殖。

目前,丹江口库区淅川境内共有网箱41729箱。涉及养殖渔民8000余户,从业人员达2.8万人,水产品加工户300余户。有上规模水产品加工厂6个,水产冷库32个,冷冻能力5万吨。2013年,产鱼6万多吨,实现鱼产值15.8亿元。

确保水质,网箱养鱼全部取缔

南水北调二期工程动工后,调水迫在眉睫,水质保护成为淅川的重大政治任务,由于网箱养鱼会对水质造成污染,这引起了淅川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县研究制定了《淅川县库区网箱养鱼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迎通水,保水质”活动。

取缔丹江口水库网箱养鱼,是一项既关乎群众利益又涉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的重要工作。淅川县委、县政府从养殖户的实际出发,制定“合鱼并箱、空箱拆解、存鱼暂养、限期拆除”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以奖代补”政策。

在召开“取缔网箱养鱼30天攻坚”动员会后,全县形成了“迎通水保水质取缔网箱顾大局”的舆论高潮,发扬淅川“移民精神”,引导群众主动拆除。淅川还出台了《淅川县取缔丹江口库区网箱养鱼工作方案》,打响了依法取缔网箱30天攻坚战。

为了防止骗取网箱补贴的行为,淅川县从纪检、公检法、环保、水利等执法部门抽调干部210人组成5个督导组,进驻香花、马蹬、仓房、盛湾、老城5个沿库区乡镇,全程跟踪督导,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截至目前,淅川已取缔网箱22187箱,拆除网箱5003箱。

损失巨大,挣扎思量取舍两难

刘明瑞是仓房镇党子口村最早从事网箱养鱼的“女强人”,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养鱼大户。这些年,在她苦心经营下,她的养鱼技术越来越成熟,网箱数量也由最初的6个发展到现在的280个,年产值100多万元。

刘德美是香花镇丹江岸边的一户渔民,世代靠捕鱼养鱼为生。他在从事网箱养鱼的同时,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建了两座冷库,常年对水产品及饲料进行保鲜,一年下来收入达到20多万元。

唐富州是马蹬镇石桥村的党支部书记,从1998年开始网箱养鱼以来,他的网箱达到130个,并且成立了水产公司,雇了20多名工人,年收入近百万元。

当得知网箱养鱼对水质造成污染要全部取缔时,刘明瑞的心里十分矛盾,她算了一笔账:投饵网箱每箱固定资产损失约5600元,天然网箱每箱固定资产损失约1700元,全县网箱损失将达到2.26亿元,损失是巨大的。拆除网箱,损失惨重,无异于砸了家里的聚宝盆;继续养殖,污染水质,影响南水北调工作大局。

刘明瑞陷入了两难,她在思量、她在踯躅、她在抉择。其实她的心情正是和众多养殖户的心情是一样的,苦心经营多年,终于有了起色,而且将要迈向规模化和品牌化,却面临拆除停产。更重要的是,很多家庭都是将全部心血付诸于此,忽然转行去做其他产业,没技术、没方向,大家的心头沉甸甸的。

壮士断腕,牺牲小我奉献大家

“保证水质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必须要顾全大局,甘于牺牲,勇于担当,主动依法拆除网箱,杜绝一切污染,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在发展经济和保护水质的取舍之间,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显得异常坚定。

“致富不能以污染水质为代价,我们宁可发展慢一点甚至不发展也要取缔网箱养鱼,一定要为南水北调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淅川县县长赵鹏铿锵表态。

正在宋岗码头指挥拆除网箱的马蹬镇正乡级干部齐年柱介绍说,“马蹬镇沿丹江库区近80公里,水面面积约有8万余亩,去年统计全镇共有网箱6152箱,涉及养殖户210户。”

讲至此,他对记者苦笑了一下,“1998年,正是我动员群众发展网箱养鱼,当时没有资金支撑、没有技术保障、没有经验参考,群众不愿意养,县里从资金、技术、市场、扶持等方面付出很多努力,从天然箱到投饵箱,最终形成现在的规模,群众致富了我也很高兴,见到我也都是多了一份情感。但从2013年下半年,我又开始进村入户发动养殖户拆除网箱,这是两种滋味啊。”

“拆掉网箱就断了财路,说实话真是舍不得,可想想这样就能让北京人喝上咱这干净的丹江水,我认为拆了也值得。”望着切割钢架飞溅的火花,刘明瑞道出了心声。

“南水北调是大事,污染水质的事干不得,咱不能成为罪人,得再为南水北调做点贡献。”刘德美说。

取缔网箱养鱼,首先要考虑如何维护渔民利益,尽量减少损失。据悉,淅川县贷款一亿多元作为先期补偿资金,从而打响了取缔网箱养鱼的攻坚战。同时对取缔网箱的养殖户可给予免费劳动就业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优先申请社会低保、免除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工本费和民政优抚以及渔民后期发展扶持等政策。

唐富州告诉记者,“石桥村60%的群众都是以网箱养鱼为业,从感情上难以接受拆除,通过县乡领导做工作、讲道理、晓大义,我们都了解了拆除网箱的意义,群众也都理解并支持,毕竟这是国之大计。”

“宁可牺牲自家,也要支持国家”,简短易懂而又饱含深情的话语,代表着丹江库区每一个养殖户的心声。随着一个个网箱的拆除,一户户渔民走上岸来,在他们的身后,碧波荡漾的丹江水更清澈、更甘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