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为保清水送京津 拆除网箱无怨悔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03-26 09:24:30 浏览次数: 【字体:

                                      

 

                                              淅川网箱养鱼拆除现场  陈大公 摄  

    阳春丹江,暖风拂过,碧波荡漾;江岸上,金灿灿的油菜花与嫩绿的麦苗掩映,似一幅油画。

连日来,淅川县丹江口库区网箱拆除工作进入高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县8000多户渔民、4万余个网箱的拆除任务。贾改勤,是众多养殖渔民之一。

养鱼为生

    3月21日,在淅川县仓房镇刘裴村张营码头,摆放着一堆堆拆除的网箱,一位中年女子正在江边渔船上晾鱼干,她就是贾改勤。“俺打一嫁过来,就在这里养鱼,现在已经20多年了……”已届不惑之年的贾改勤说。

上世纪50年代,修建丹江口水库时,淹没了淅川50万亩土地,人均耕地不足0.5亩,淅川富饶的三大川(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均淹没于丹江口水库的碧波之下。1997年,为尽快改善丹江口库区群众生活,淅川县出台了发展网箱养鱼的优惠政策和相关文件。几年间,县里先后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支持网箱养鱼产业发展,农民们的养鱼积极性连年高涨,网箱数量快速增加,淅川也一跃成为全省“十大水产重点县”,网箱4.1万箱,年产值达15亿元。

贾改勤一家靠着当地政府的支持,由当初的6箱鱼,发展到120箱鱼,年净收入达10多万元。如今,贾改勤的大儿子已20岁出头,在外地打工,小儿子也已18岁,正在上学。

   攀谈中,到了喂鱼时间,贾改勤带着鱼食,荡起双桨到江中喂鱼。

                                   

难忘乡愁

    江面上,钢管、铁架将几个空油桶焊接在一起,然后挂上渔网,这就是网箱养鱼设施,一个网箱价值3000元左右。一把鱼食抛出,网箱里顿时沸腾起来,尺把长的鱼儿竞相跃起觅食,浪花四溅。“这是鲇鱼,卖得还不错。”贾改勤说,眼下网箱里还养着1万多斤鱼。

   去年6月份,为确保一库清水进京津,淅川县委、县政府决定取缔网箱养鱼。贾改勤一时陷入了两难境地,想当初,地没地,房没房,他们夫妇二人选择了养鱼,辛辛苦苦一干就是20多年,小船几乎就是他们的家。

“鱼也会生病,治病就要用药,会污染水质。手里的鱼食,也会造成水质污染。”贾改勤摇摇头说,“心疼,也没办法,这鱼肯定是不能养了,我们不能拖南水北调的后腿。”为此,贾改勤毅然将100多个网箱移到岸上,等鱼售完便将剩余网箱拆除。

湖畔希望

   “俺今后的出路也想好了。”去年,贾改勤的丈夫张虽舟就开始到外地打工,她们准备再攒些钱将来开个绿色农庄,让来丹江观光旅游的人们有个好的落脚处。眼下,淅川县从养殖户的实际出发,出台多种政策给予渔民补贴,把他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贾改勤告诉记者,除补贴之外,当地政府还免费向渔民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就业信息,优先申请社会低保。近期不少渔民在接受生态种植、机械维修和农产品加工、运输等方面的指导与培训,为转产做好准备。

撑起小船,回到岸边。不远处,一艘艘渔船停靠在码头,船上灯光闪烁。这船,这人,连同这江上浮浮沉沉的日子,让人思绪万千。

    随着南水北调通水日期的临近,曾经是淅川县水产经济支柱的网箱养鱼产业将成为历史。

该县县委书记马良泉说:“对于淅川来说,水质安全大于天。”前些年,淅川关停冶炼、化工等企业350家。如今,中线工程通水在即,让北京人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成了全县首要政治任务。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