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机制创新为渠首增绿添美

来源:南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28 10:30:30 浏览次数: 【字体:

吸引50多家企业竞相落户承包荒山,两年时间高标准建设生态产业基地13万亩;连续6年夺得全省营造林合格面积县级第一名;2013年全省林业工作现场会在淅川召开,副省长王铁号召全省要推广学习“淅川造林模式”……地处山区的淅川县这两年生态建设何以能风生水起、如火如荼?

“人叫人动人不动,机制调动积极性。近年来,淅川县以创建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不断创新生态建设机制,坚持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发展路子,生态建设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升。”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道出了全县生态建设的先进经验。

“四两拨千斤”效应

淅川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政府财力十分有限,加上立地条件差,荒山面积大,造林成本高,如何快速绿化荒山成了难题。

植树造林离不开资金的扶持。淅川县长赵鹏说:“过去造林绿化单一依靠政府投入,虽然投入不算少,但也是杯水车薪。难题如何破解?唯有创新机制,以优惠政策撬动民间资本,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生态建设。”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思路,淅川县出台了一系列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的具体政策,实行“以奖代补”方式,用市场化的思路、产业化的办法,扶持竹子、茶叶、湖桑、核桃、软籽石榴、玫瑰等生态产业发展,并给出了财政补贴、信贷扶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条件,激励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队、大户等各类社会主体投资林业建设。

该县对成方连片种植金银花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前三年县财政每亩每年补助500元;对连片发展茶园100亩以上的农户,前三年县财政每亩每年补助500元,并给予1000元的苗木补贴。对发展竹子集中连片,根据不同品种,经验收合格,给予300元—1000元补贴。为培育品牌,该县对获得国家级权威机构有机农产品认证、争创国家优质农产品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或个人,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万元和50万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政府奖补资金的示范、引导效果到底如何,要看它撬动民间资本的杠杆作用有多大。据测算,仅2012年,淅川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奖补资金,就吸引来30多家企业落户淅川承包荒山搞造林绿化,投入资金总额20多亿元。

在政府奖补资金的激励下,淅川县呈现出“山山搞承包,处处在造林”的喜人景象,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如今成了“香饽饽”。一个个生态产业基地实现了群众得利、政府得绿、社会得益的多赢效果。

合同造林破解难题

3月23日,淅川县马蹬镇的沙罐山、小草峪等荒山上,刷着白石灰的树苗远看星星点点,蔚为壮观。走近一看,这些萌发新芽的树苗排列整齐,在春风中孕育着无限生机。

马蹬镇沙罐山林业基地是淅川县创新机制、采取专业队合同造林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一个缩影。为提高林木的成活率,跳出“年年栽树不见绿”的怪圈,加速荒山造林绿化的进程。近年来,淅川县开始探索新机制,实行造林招投标,出台了以奖代补、先造后补、多造多补的资金管理办法。

县林业局公开向社会招标,引进外部资本和人力,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业和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植树。林业部门和企业与大户签订造林合同,从购苗、栽植到管护,均由造林者自己负责,林业部门负责技术指导。承包方按合同约定先自购苗木,组织造林队,包栽包活,一年后经验收合格,才能拿到补助资金。否则,由自己承担所有的费用。

这种合同造林模式的实施,成功实现从“重造轻管”到“造管并重”的转身,有效解决了“供苗者不栽树,栽树者不惜苗”的老大难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了树苗成活率,还有效调动了民间力量参加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降低了造林成本,避免了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

机制创新有力提高了造林质量,带动了淅川县林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淅川造林模式”,湖北十堰、陕西商南等地林业部门纷纷到淅川“取经”。

林改带来山绿民富

3月25日,淅川县毛堂乡毛湾村养殖大户朱书楼高兴地说:“林改后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我搞起了林下养鸡,鸡吃的是纯天然饲料,一个鸡蛋卖1.5元仍供不应求,今年我准备继续扩大林下养殖规模。”

近两年来,该县科学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大批像朱书楼这样的新型农民利用林改后自家的林地资源,绿化造林,发展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等,使林业经济效益倍增,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在林改前,林木林地产权不明晰,责权利不落实,森林资源一度遭到破坏,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如何让广袤的山地流金淌银?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从2008年10月起,淅川县开始有序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针对淅川公益林面积大的实际情况,该县大胆创新林改机制,对公益林落实产权,颁发林权证,将全县公益林全部纳入林木综合保险范围,使农户依法享有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有效提高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为了使“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门”,淅川县积极开展林权登记颁证,明晰林权,稳定林权关系。目前,该县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到户面积146.5万亩,发放林权证1.93万本,占省、市下达任务101万亩的145%,全县林权管理中心建设、集体林改工作分别于2013年7月、11月顺利通过省厅检查验收。林权管理中心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有两家林业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省先进专业合作社,2012年8月份全省集体林改确权发证现场会在淅川召开。

林改后,广大林农拿到了林权证,吃上了“定心丸”,一座座青山,正变成一座座“绿色银行”。如今,渠首大地树木越来越多,绿色愈来愈浓,绿色正成为美丽渠首的主色调。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