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国办发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将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对各地区及重点领域、行业、企业的碳排放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一起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个阶段——
国家层面——
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规划
推动将碳排放指标纳入规划
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有关行动方案
完善碳排放双控相关法规制度
地方层面——
建立地方碳排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
合理分解碳排放双控指标
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
推动省市两级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
重点行业——
探索碳排放预警管控机制
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
●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作用,以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工业行业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为重点,合理划定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范围,依托能源和工业统计、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数据,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核算。
建立行业领域碳排放监测预警机制
●摸清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底数与减排潜力,常态化开展碳排放形势分析监测,对碳排放增长较快的行业领域进行形势预警,并视情采取新上项目从严把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严管控、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从严管理等措施。
●条件成熟时,将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管控要求纳入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企业——
完善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制度
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
●制修订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
●制定出台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节能降碳管理办法,将碳排放管控要求纳入现行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推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落实节能降碳管理要求,加强能源和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检定校准。
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
●完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调控机制,逐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探索配额有偿分配机制,提升报告与核查水平,推动履约企业减少碳排放。健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逐步扩大支持领域,推动更大范围减排。
●加快健全完善绿证交易市场,促进绿色电力消费。
项目——
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
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
●将碳排放评价有关要求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将有关审查评价意见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建设以及竣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
完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将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和排放水平进行预测和评价,在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制定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
产品——
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
●制定发布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通则等国家标准,对产品碳足迹核算原则、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等明确统一要求。
●按照急用先行原则,聚焦电力、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煤化工、动力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组织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等制定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
加强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建设
●加快建设全国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立定期更新发布机制,为地方、企业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基准数据。
●行业主管部门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需要建设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鼓励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科研单位探索建设细分行业领域产品碳足迹背景数据库。
建立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制定产品碳标识认证管理办法,研制碳标识相关国家标准,组织有条件的城市聚焦重点产品开展先行先试,鼓励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产品碳标识认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