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真学实做保护一库清水

来源:县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4-05-16 10:40:30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14日上午,看着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淅川县马蹬镇马家村农民赵金同喜上眉梢。年初县领导到村里调研时,他反映了村里污水随意排放群众希望治理的问题。想不到这引起了县里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向上争取1000多万元,在该村建一座污水处理厂。今年8月底建成后,附近5个村2万多人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丹江水质会得到更好地保护。

   这是该县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活动开展以来,淅川县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坚持真学、快改、实作,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树立弘扬清风正气,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活动质量。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按照计划,中线工程6月份试通水,汛期后正式通水。对淅川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面对这种情况,该县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弘扬“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并开展移民精神“三问”(移民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对照移民精神我们缺什么?弘扬移民精我们做什么?),通过专家授课、举办报告会等形式,全县6000多党员干部接受了教育。与此同时,将活动的开展与“保水质迎通水”攻坚战相结合,县委常委从自己做起,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真心听取意见建议,带头弘扬移民精神,带头服务群众。在此基础上,全县共梳理出垃圾废物、污水排放、河道采挖等一批群众意见大、影响丹江水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该县打响了环库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造林绿化等“六大战役”,强力推进“保水质迎通水”工作。大力实施“清洁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各乡镇共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28个,新关闭12家涉污企业,责令6家企业限期整改。同时,成立2000人的专业护水队伍,加大对库区保洁力度,及时打捞清理水面漂浮物。此外,为加快荒山造林及湿地修复步伐,该县还启动了常达环库生态隔离带项目。为保证工作快速推进,县里强化督导,严格问责,一周一通报,一月一奖惩。县委书记马良泉、县长赵鹏现场办公,解决了规范畜禽养殖、总干渠临时用地返还复垦、重点区域网线改造等一批问题。一个个干部埋头实干,一支支工作队积极行动,全县形成了全方位、多领域、常态化的水质保护机制。

   “教育活动的最终落脚点是群众得实惠,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保护好水质,让京津人民喝上干净放心的丹江水,另一方面让群众致富增收,过上富裕的生活,力争实现水清民富的双赢。”马良泉说,要以活动促干部作风转变,促淅川发展。

    着眼淅川县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群众长远发展,该县以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着力在生态与经济结合点上做文章,引导帮助群众发展竹柳、茶叶、金银花、薄壳核桃等生态产业,实现由被动保护生态向主动保护转变、由单纯保护向与发展并重转变。通过招商引资、龙头带动、大户承包等形式,新发展生态产业20万亩。为全力支持服务好生态产业,县四大班子领导齐上阵,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县乡村干部还分别包乡、包村、包户,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和问题。

    眼下,淅川广大党员干部正投身于“保水质迎通水”及各项为民服务中,身体力行践行着群众路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库区水质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县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5.3%,初步形成了立体生态屏障,丹江水库水质完全符合调水要求。生态经济的蓬勃发展,绿了荒山,兴了产业,富了农民,10多万库区群众就地转化成了产业工人,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