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调水源头声远播 大美渠首誉九州

来源:南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4-08-11 10:12:30 浏览次数: 【字体:

    伴随着黄河以南干渠充水试验、全线通水之日临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进入了“南阳时刻”,世界目光纷纷投向这里——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加强宣传推介,为通水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市委书记穆为民就全市迎通水工作对宣传部门作出的重要指示。

    抢抓机遇,展示南阳,助力发展。全市宣传部门大员上前、主动作为,紧紧围绕迎通水和提升南阳形象两大主题,遵循“新闻报道精彩纷呈、宣传活动持续不断、氛围营造逐步升温、通水前后高潮迭起”的宣传规律,坚持“突出特点、抓住重点、做出亮点”的工作原则,布局北京、香港、郑州和南阳,“走出去”开展系列新闻报道、形象展示、展览推介等策划活动,追求全球视野,叫响“南水北调 源起南阳”,传递来自中线渠首的感动和能量,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转型发展发挥重要的“乘数效应”。

    抢占高点,媒体融合,掀“舆论波”。全市宣传部门整合资源、凝神聚气,抓重点、出亮点,构筑了中央级媒体、北京市属媒体、省市宣传部门多方联动的“舆论场”,“引进来”的书画家、摄影家莅宛创作,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掀起源自南阳关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水质保护和移民乡亲的“舆论波”;启动了党报引领、网络放大、电视并进、广播同步的融合战略,讲好“南阳故事”,开创了南水北调“国家行动”背景下传播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城市形象的宣传大格局,为“迎通水”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特别是南阳宣传片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与在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播出相得益彰,实现了南阳有史以来播放媒体最高层次、播放位置最为显著、播出形式最为多样和播出效果最具规模的四大突破,已逐步在北京叫响了“水源地”和“渠首”城市口号,抢占“水源地”的宣传先机。

    市外宣传:

    南北呼应 中部出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对外宣传,唯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方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新会今年初撰文指出,今年是检验迎通水工作的决战之年,是见证南水北调成效的攻坚之年,更是彰显南阳精神的关键之年。他要求,把迎通水作为全市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国大局与南阳发展脉动中找到最佳时机和路径,把握重大宣传主基调,谋划全局唱好大合奏,努力在全国乃至更大范围内讲好南阳故事,展示南阳风采,传递南阳感动,谋求南阳发展,为中线工程顺利通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断提升南阳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千里长渠一线牵,京宛两地情谊深。6月20日,王新会带队赶赴北京,先后拜访了中宣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和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文联、北京电台、北京电视台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就做好我市迎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的相关宣传工作进行了汇报、对接和协商。特别是在与北京市委宣传部的联系对接中,就“第五届北京媒体看南阳”、北京市属新闻媒体与南阳媒体合作、大型话剧《源水情深》在京巡演、南阳城市形象片在京继续播放等事项达成了一致意见。

    聚神聚力大策划,市外宣传景象新。时至今日,我市已经形成了“南北呼应、中部凸起”的对外宣传大格局,着重在北京、香港和郑州有声有色地传播“南水北调源起南阳”的宣传主题,传扬“好山好水好生态”的秀色形象,还有南阳人民的精气神。

    天安门前看南阳。天安门广场是首都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广场上两组长40米、高7米的超宽幅巨型LED大屏幕,被誉为“中国最权威、最受海内外受众关注”的户外大屏幕。自今年3月1日起,时长3分34秒的南阳形象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千里干渠始于南阳》特型版登陆天安门广场大屏幕,每天滚动播出3至4次。宣传片以南阳的“水”为魂,体现了“南阳骄傲”的代表画面,向世人展示大美南阳、文化南阳、渠首水源地南阳。

    央视荧屏看南阳。今年起,南阳形象宣传片投放中央电视台,实现了南阳宣传播放层次和规格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朝闻天下》(是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每天早晨6点开始并机直播,日均累计收视率达2.2%,今年一季度全国约有5.92亿人次收看,(收看者)平均每人看到4.2次。201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南阳宣传片投放于央视一套《美丽中国》和四套《走遍中国》,全国约有31.06亿人次看到过。

    乘上高铁看南阳。今年7月初,南阳形象宣传片开始在京广高铁列车电视上滚动播放,计划播出至12月31日。北京铁路局每天安排84列车次,每天总计播出312频次。7月24日,本报记者乘坐北京西站至武汉的高铁G515次列车体验时,就看到了每一小时循环播放一次的《南水北调 源起南阳》形象宣传片。同时,郑州铁路局“京广高铁线”上41列车次也在播放此片。

    香港“大公”看南阳。与北京呼应,《南水北调 源起南阳》登陆香港《大公报》LED大屏幕,标志着我市奋力在国际上打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据悉,这个大屏幕位于香港轩尼诗道国华大厦,其影响力在香港是独一无二的,被誉为“神州第一屏”,深为世人所知。

    郑州窗口看南阳。在郑州,一方面,自今年3月19日起在新郑国际机场室内大屏幕、郑州火车站户外大屏幕、原阳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屏幕,以及全省60家三级甲等医院900余块室内屏幕每天循环播出10次;另一方面,自今年7月初起,南阳形象广告登上河南日报阅报栏,主要投放在郑州10条精品公交线路上,分布在金水路、花园路、农业路、经三路、黄河路等,通过这个24小时不间断的宣传窗口,每天约7万多人看到“好山、好水、好生态,南水北调、源起南阳”的标识语。

    北是全国人民向往的首都,南为国际大都市香港,中部是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十字大交叉的郑州,精准目标,细化受众,市外宣传“靶靶中的”!

    市内宣传:

    丰富载体 着力创新

    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进百姓心中,新闻才有生命力,传播才有影响力。作为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南水北调新闻源头,南阳市委宣传部以迎通水宣传为契机,加快传统报业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步伐,统筹全市新闻资源和文化力量,鼓励“走、转、改”,强化市内宣传,积极构建科学的立体化传播格局,坚持“全媒体融合、全时段播报、全方位出击”,突破了简单的“物理叠加”,实现了实质的“化学裂变”,产生了“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的传播实效。

    全媒体融合,党报做引领。南阳报业紧紧围绕迎通水宣传阶段任务,发挥“集团军”优势,以南阳日报社为引领,以南阳晚报、南阳网、南阳手机报、南阳广播电视报为主阵地,通过统一指挥调度、共建统一刊发平台,打造由报纸、网络、手机报、公共微信、微博和新闻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形式组成的全媒体矩阵,向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媒介手段的多样化、传播效应最优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南阳日报在时政要闻头版开辟“南水北调看南阳”系列专栏,及时跟进南水北调南阳段干渠工程和配套工程建设进度,展示水源地水质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时政要闻二版开辟“移民精神耀渠首”系列专栏,全面反映后移民时代的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中的模范人物,在“时代楷模”专栏刊发南水北调建设中的典型人物;社会要闻也在头版和二版刊发了牵涉民生的“迎通水”系列专题。南阳晚报设计了主题报眉《南水北调 南阳担当》,开设《南水北调 南阳担当 迎通水百日会战》等特色专栏,突出报道了迎通水“双百会战”进展情况和辉煌成果,点面结合、动态报道与深度报道结合,形成了宣传强势。南阳网设立“南水北调 源起南阳”专题,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走进移民新生活”、“南阳生态文明建设”等3个摄影大赛,运用公共微信、微博和新闻手机客户端,在第一时间通过南阳手机报把迎通水动态传递给6万多用户。南阳广播电视报开设专栏专版,浓墨重彩地宣传报道;组织各种南水北调特色活动,在体验中重点报道。

    全时段播报,广电真给力。全市广电系统媒体发挥自身优势,力求全时段播报,不让直播耽误在“最后一公里”,特别在关键节点上每天直播不间断。南阳电视台采用加大日常报道密度与开展集中报道的办法,申请开设“中线渠首频道”,策划推出系列报道、专题访谈、形象宣传、电视直播、网络专版等多种形式,及时跟进,开设专栏,动态展现新形象;公益宣传,主动请缨,抢占舆论制高点;主题报道,深度参与,弘扬奉献主旋律,为南水北调通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目前,南阳电视台正与北京电视台协作,全力筹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电视直播仪式,共提供相关专题片7部、高清视频资料200多分钟。南阳人民广播电台针对高端人群定向宣传做移动直播,服务重大活动主题宣传做特别节目,面向社会大众常规宣传做系列报道,营造社会氛围软性宣传做公益广告,广播宣传横向联合搞兄弟电台合作。特别是在《南阳新闻联播》中开辟《一渠清水送北京》专栏,邀请嘉宾做访谈节目《民生直播室》;历次南水北调主题宣传活动中,充分利用记者连线在广播节目中随时插播连线,第一时间报道,抢占传播制高点。

    全方位出击,部门大联动。全方位联动,宣传角色更多元,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内容供给更多样,社会宣传更有力,才能让渠首南阳迎通水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以市委宣传部开辟公益广告宣传新阵地为例,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邮政局、市直工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南阳供电公司、南阳移动公司、南阳电信公司、南阳联通公司、南航南阳基地、南阳宛运公司等市直窗口服务单位,积极安排其经营网点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迎通水标语口号;市金融办安排中心城区各家银行及经营网点门口的电子屏幕滚动播出宣传标语。高速公路南阳站、独山站、卧龙站、双铺站、翟庄站等已拿出17面广告牌作公益广告,市公交公司也拿出226块公交候车亭广告牌作公益广告。截至目前,12个县区共设立大型广告牌210块、小型广告牌1747块,共计1957块,宣传标语共计2936条,设立大型LED显示屏47块、小型LED显示屏887块,每日滚动播出宣传标语265800余条次;中心城区共41块大型LED显示屏、221块小型LED显示屏,每日滚动播出宣传标语78300余条次。

    全天候滚动播发,多终端丰富呈现,多介质深度融合。南阳媒体正依靠自身的效应逐步建起立体化的传播格局,稳步实现从区域传播向跨区域传播的跃升,为南阳“渠首”、“水源地”、“移民精神示范区”等金字招牌增光添彩。

    主题宣传:

    抢占高度 追求深度

    主题宣传仰望高度、追求深度,重创意、重引领,使形象宣传更加生动。市委宣传部坚持用谋全局理念统筹主题宣传,在上下结合处寻找突破,在多方合力中创新途径,不断拓展宣传空间,持续推出宣传活动,使南阳迎通水主题宣传精彩频现。

    全国瞩目,叫响南阳。

    渠首策划,全国征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渠首赋》、渠首雕塑作品,组织来自全国的权威专家、学者对征集到的43篇《渠首赋》参赛参评作品、74篇雕塑作品进行了严格评审,其中22个《渠首赋》作品、30个雕塑作品,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奖作品已经在南阳日报发布,并通过南阳网向全球公布。其中来自山西省襄垣县的崔书林的《渠首赋》拔得头筹:“大千神话,赤县奇章。彪其恢恢楚汉,挽乎浩浩江黄。雄盖万邦,天下第一渠首;霈泽亿姓,人间千载垂芳……”由北京市郑东平设计的《清渠源》渠首雕塑作品,最终被确定为渠首雕塑。

    渠首聚焦,全国传扬。积极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重点媒体,深入南阳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建设、生态建设和移民迁安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中央、省、北京市、香港媒体共刊(播)发各类新闻稿件和图片400余篇(幅),各级各类网站转载达到千余次。

    亮相首都,推介南阳。

    文物展览,深读南阳。去年年底,南阳市委、市政府与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南阳市委宣传部、首都博物馆承办的“楚风汉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南阳出土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成功举办。南阳是楚文化发祥地、楚始都丹阳所在地,从旧石器时代的化石遗存到新石器时代的遗存,从商周到秦汉、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物古迹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例证,淅川县丹江口库区被考古专家们誉为“考古天堂”。展览活动持续7个月之久,参观人数突破50万人次。

    宣讲移民,结缘南阳。今年1月7日至13日和7月9日至23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南阳市淅川县移民精神报告团”走进中线工程干渠最北端——北京,先后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经济日报社、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建设部社区、海淀区政府,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朝阳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水务局、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巡回演讲,讲述丹江口库区移民乡亲背井离乡的悲怆之情和移民干部忠诚奉献的担当,使南阳移民精神之光闪耀首都。

    感恩北京,回报南阳。

    慰问演出,致敬南阳。2013年12月29日,“我们的中国梦——送欢乐下基层”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包括姜昆、冯巩、霍勇、小香玉等众多知名表演艺术家、歌唱家,在邓州南水北调湍河渡槽施工现场搭起舞台,联袂向建设工人送上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向奋战在南水北调南阳段长约184公里的建设者致以最高的敬意。

    三百名家,荟萃南阳。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实施“三个一百”活动,即“金像百家进南阳”、“百名艺术家写南阳”和“百名书画家绘南阳”,诚挚邀请来自北京的顶级摄影家、艺术大家、书画名家齐聚南阳,真情互动,现场创作激情澎湃。为筹备首都文艺家赴南阳慰问演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词作家宋青松在淅川采风期间有感于移民精神,含泪作词一首《难离故土》,作曲家陈光激情谱曲,在丹江边上哼唱起来:“在堂前祭几回先祖,到田间走几遍老路,道过了珍重、说过了再见,却还是迈不开脚步。到村头摸一摸老树,往怀里揣一把泥土,劝自己坚强,送别人祝福,却还是止不住泪哭。故土难离啊难离故土,生了我养了我给我血脉和爱抚,我怎忍从你心里连根拔出;故土难离啊难离故土,为了国为了家为了更多人幸福,我用笑掩泪走上离乡的路。”

    渠刚通,水待送,渠首南阳的壮美乐章悄然唱响……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