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成绩斐然 共发掘有价值文物5万余件

来源:南阳晚报 发布时间:2014-10-31 08:26:30 浏览次数: 【字体:

 
 

    丹江流域淅川段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和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地,库区两岸古文化遗存相对集中,楚文化遗址尤为丰厚。其中,楚始都丹阳故址的龙城、规格极高的下寺春秋楚墓群等楚文化遗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通水在即,回眸以往,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淅川文物发掘保护工作也历经了三次高潮期,发掘出土了一批具有价值的文物,此举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初建期

发掘两个考古学文化类型

清清的丹江水,从崇山峻岭中萦绕迂回,怀着对大山深深的眷恋,缓缓地流到淅川境内。淅川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纵贯全境的丹江是古代江汉平原通往关中的交通要道。文献记载与考古工作表明,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区域自古以来就是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这里不仅发现有恐龙蛋化石地点、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地点,为研究古生物、古地质、古人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而且有着极为丰富的楚文化遗存,是研究早期楚文化的起源、楚都丹阳的地望、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等一系列前沿课题的极为重要的材料。

“上世纪50~60年代,在修建丹江口水库之前,以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主体,成立了‘长办文物考古队河南分队’,负责库区内的考古发掘。”

淅川县文广新局有关人员介绍,当时发掘的重点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发掘了淅川下集、李家庄、双河镇、黄楝树、雷咀、下王岗等遗址,基本上搞清了丹江流域的史前文化序列是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尤其是淅川下王岗遗址发掘后,分别被学术界确立为“仰韶文化下王岗类型”和“龙山文化下王岗类型”两个考古学文化类型,学术意义深远。

淹没区

共发掘古墓78座

1974年,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丹江口水库如期蓄水,库区碧波荡漾,群山耸立,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优美迷人。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蓄水后,丹江水库淅川淹没区共发掘古墓78座。

随着库水的消落,许多古墓被冲出。1977年,下寺岭上冲出一座楚墓,淅川县文管会派人前往调查。1978年3月再次对该墓地进行了调查,发现春秋楚墓24座。当年的4月,淅川县文管会同南阳地区文物工作队对下寺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珍贵文物449件。其后又发掘了二号墓、三号墓,这两座墓的出土遗物更为丰富,特别是二号墓,形制最大,出土王子午升鼎、王孙诰甬钟、铜禁和玉器等5000余件,工艺精致、花纹繁缛,其中有铭文的青铜器达67件。

鼎铭中的王子午,是楚庄王的儿子康王时的令尹,肯定了该墓地为春秋楚墓。1979年3月,河南省文化局组成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至4月30日发掘楚墓20座、车马坑5座。下寺楚墓的发掘,轰动了全国,是楚文化考古上的重大发现。

抢救性文物保护刻不容缓。1994年~199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杨河古墓两座,出土一批带铭文的兵器,证明是楚国的封君墓。199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丹江口水库淅川淹没区消落区海拔139米的郭庄老龙岗(又名“九女冢”)发掘大中型战国早、中期楚墓15座。前后在鳖盖山、大石头山、吉岗、石桥等淹没区发掘战国至秦汉墓葬36座。

调查发现,仅这一带消落区露出的古墓近千座,其中大中型墓也有百余座之多。由此可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抢救保护的主战场。

新世纪

发掘出土文物5万余件

迈步走进新世纪,迎来了文物保护的又一个春天。2003年国家文物局、水利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2005年以来,来自全国许多重点院校以及考古科研单位考古发掘队承担并完成库区发掘项目,出土了大批的文物。其中不乏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颇高的珍贵文物。徐家岭楚墓是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发现的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东周时期贵族墓葬,出土的一件小口鼎上铸有多达49字的清晰铭文,铭文上有岁星纪年和墓主人身份等,对于研究墓葬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提供了重要资料;沟湾遗址的发掘,该项目的挖掘对探讨黄河与长江中游两地区的文化交流状况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该项目荣获“全国田野考古质量奖”。

截至2013年6月,库区淹没区、田野发掘圆满结束,共有80余家考古发掘队参与库区文物发掘,发掘出土文物5万余件,现进入资料整理和文物修复阶段,这些都是从南水北调工程抢救性文物保护工程中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

蓄水后

文物保护工作更是任重道远

“文物保护,就是要与时间赛跑。”文物专家范海娓娓道来。丹江口水库及其周边区域文物,年代跨度长,自旧石器时代的化石地点至清代的家族墓地和古建筑、古碑刻,涵盖了中原古代文明的大部分时段;分布密集,该地区是古代的经济文化发达区域,文物点分布较为集中,仅古代墓葬一项数量就几千座;等级高,库周的文物点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文化内涵复杂,往往在一个文物点中出现古代墓葬群坐落在早期遗址上部的现象,难以将遗址和墓群截然分开,也难以按照时代对文物点进行分类。

目前,丹江口水库淅川淹没区文物已发掘完毕,这仅是阶段性工作。淅川县文物部门身感肩上的担子重压力大,蓄水后,库水对岸边冲刷会有新的文物点出现,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钻探、发掘等实施后期保护。上世纪丹江口水库建设时期,由于国家对文物考古发掘的重视程度和勘探科技水平所限,致使大量的文物还埋藏在水底,有待于文物勘探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高,开展水下考古,如楚始都丹阳城址、下寺寺院及塔林遗址的发掘等,使淹没于水底的文物重见天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