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县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绿色发展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5-08-11 08:38:30 浏览次数: 【字体:
  “生态文明”的“淅川答卷”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而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的淅川县却满目青翠,清凉惬意。青的山,绿的水,蓝的天,让一批批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他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眼前的美景,记录下这难忘的源头之旅……
  
  生态,淅川的一张美丽名片。近年来,淅川生态文明建设的“成绩单”令人瞩目:森林覆盖率由5年前的32.8%提高到现在的45.3%,营造林和新造林连续7年居全省第一位,累计治理荒山6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余平方公里,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二类优质标准,“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一项项殊荣熠熠生辉。
  
  “我们要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的思路,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力争淅川县成为水源区生态建设的典范、绿色发展的先行者,早日实现水清民富县强的目标。”淅川县县长赵鹏说。
  
  环境友好注重“顶层设计”
  
  一提起淅川县,人们自然要和南水北调这一“国字号”工程联系起来。作为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任务,位置特殊,责任重大,其生态保护重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
  
  发展是第一要务,生态是第一责任。既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来搞发展,也不能让群众白白挨饿受穷来保护生态环境,两者孰重孰轻,该如何处理好关系?一段时期,淅川人曾陷入了两难的困惑。
  
  实践出真知。在不断的探索中,越来越多的淅川人认识到,环境是发展的战略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找准生态和经济的结合点,把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制度激励来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赵鹏说,在经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后,全县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随后,该县聘请专业咨询机构高起点编制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规划项目资金超过200亿元,首次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等方面。《规划》绘就了全县绿色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后移民时代的一张恢弘蓝图清晰地呈现在淅川人面前。
  
  规划出炉后,又先后被列入省“十二五”规划、《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并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而上升为国家战略,淅川由此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2013年年初,县里又以县委“一号文件”的形式出台了扶持茶叶、金银花等生态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为全县生态经济大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东风。
  
  “县里从资金扶持、品牌认证、基地建设等方面对生态种植大户进行倾斜,力度之大、措施之多、含金量之高为历年之最。”上集镇党委书记李建兵说,政策的出台让农民群众吃了“定心丸”,退耕还绿、造林增绿成了人们热议的词语,有的群众还萌生了要自觉爱绿护绿的想法。
  
  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
  
  张建清是淅川县毛堂乡店子村人。以前由于经济困难,他常年外出打工。丹江源公司承包村里荒山发展茶产业后,他成了茶场的工人,每天按时到茶园干活儿。“一年能挣两万多元,还能照顾家里,比出门打工强多了。”
  
  “二花产业真是好,又生态来又环保,群众收入真不少,不信看看工资表……”九重镇唐王桥村农民李伟发自编的这首打油诗,道出了当地农民的共同心声。
  
  为最大限度减少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污染,九重镇引进该县龙头企业福森集团,发展金银花产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提供苗木、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并实行保底价收购。
  
  李伟发说,一亩地一年光租金500元,另外在基地干活,按工作量发工资。“栽苗、锄草、浇水,我都能干,天天上班也不累。”如今,他天天乐呵呵的,看上去越过越年轻了。
  
  而像张建清、李伟发这样在家门口从事生态产业的农民,当地不在少数。
  
  绿水青山是最大的政绩。发展生态产业的利好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进驻淅川。经过治山、整地、栽种,一座座荒山尽披绿装,成了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几年过去了,如今,淅川初步建成了竹博园、植物园等标淮较高的精品示范园10余个,茶叶、竹柳、核桃、仁用杏等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面积已达20多万亩,年产值达6亿多元,10多万农民端上了“绿饭碗”。
  
  做“加法”努力提高含“绿”量,做“减法”千方百计避免污染。据统计,近年来淅川累计关停并转高能耗、重污染企业350余家。先后否定了8个重金属生产、冶炼等大型污染型项目的选址方案,终止了10个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取缔20个违规建设项目。
  
  “节能减排创造绿色GDP,保护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淅川县还以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着力点,重点培育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科技环保型工业群。淅水集团上马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升级项目,建成7.5兆瓦纯低温余热电站,将废气转化为电能,年节省标煤近1.7万吨,减少粉尘排放4000多吨。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新工艺每年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达3000多万元。
  
  福森集团过是一家以生产医药制品为主的企业,为调优结构,公司瞄准新能源产业前沿技术,和清华大学合作研发锂电池项目,迅速崛起了新能源产业集群。同时,该县还引进了投资6亿元的人造石墨增碳剂、投资3亿元的光伏材料等科技型、环保型、高效型新项目。
  
  美丽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条道路整洁干净,一簇簇鲜花纵情绽放,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美丽如画的乡村在淅川随处可见。
  
  曾几何时,厚坡镇饶西村到处是脏乱差的景象: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杂物乱堆,村里连条像样的道路也没有。而今,当你走进村里,就会惊喜地发现,成排的房屋新颖美观,家家门前绿树掩映,休闲广场设施齐全,五彩缤纷的花园以及经过治理的小溪,为宁静的村庄增添了一抹亮色。“绿地多了,环境好了,现在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们就和城里人一个样。”说起现在的生活,该村的赵大妈一脸幸福。
  
  赵大妈的幸福源自于该县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淅川县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整治村庄环境,打造出了一个个“升级版”的村庄,提振了农民“精气神”。
  
  “我们以产业发展生活美、美丽宜居生态美、地域特色内涵美、乡风文明民风美”为创建目标,着力发展农村支柱产业,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九重镇镇长贾杰说,镇里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成功培育出了唐王桥、桦栎扒等人景相映、村韵悠长的美丽乡村,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玩。
  
  为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上集镇积极整合项目资金,从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入手,扎实开展“三清三化”(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硬化、绿化、亮化),并高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游园等服务设施,在全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使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
  
  生态至上,水质第一。为保护丹江库区水质安全,淅川县还坚决向污水和垃圾宣战,大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等工程。目前,所有乡镇都建成了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情景再也难以看到。
  
  生态友好,未来美好。在生态文明的指引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征途上,渠首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淅川正在变得越来越富,越来越美。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