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蹬镇:库区明珠耀新辉
眼下,行走在淅川县丹江口水库库周的马蹬镇,但见青山如黛,丹水如碧,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旁树木吐新绿,景色诱人,现代化的产业基地欣欣向荣,吸引大批游人前来观光,乡村美景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巨幅山水画卷。
近两年来,马蹬镇党委、镇政府坚持抓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以打造“生态经济大镇、区域交通重镇、中原旅游名镇”为目标,围绕生态建设、旅游开发、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四大重点工作,奏响了马蹬镇最强音,凝心聚力谋发展,全面加快水清民富镇强建设进程。马蹬镇这颗库区明珠,正闪耀着新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势头。
描绘绿水青山新画卷
4月15日,在淅川县马蹬镇白渡造林点的山坡上,百万株苗木接天地、连碧水,绵延数十公里,绿水青山一片生机盎然。“白渡的造林,让人感到发自内心的震撼。”年初查看该镇造林点后,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感慨地说。
一片山坡带来的震撼,并不能代表马蹬镇的全部。2016年,该镇完成库周营造林2.6万亩,建成环库生态隔离带5000余亩,消落区生态修复1.5万亩。2017年,完成荒山造林2.5万亩,湿地造林2000亩,通道造林3500亩,产业造林3600亩……一串串喜人数字的背后,才是真正的震撼。
而今令人震撼的马蹬镇,过去的境况十分令人担忧,该镇地形多以低山丘陵为主,只生杂草,不长树木,石漠化与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位于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特殊区位,又要求该镇必须把保水护水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原生环境差、群众管理难、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重重……各项问题一度制约着马蹬镇的发展。
面对困境,如何“破题”?马蹬镇党委书记陈光义道出了秘诀之所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植树造林,实现‘三个结合’,是马蹬镇实现新发展的‘最优路径’!”
造林绿化与生态经济相结合。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该镇在向阳、白渡等村大力推行生态造林,通过挖大穴、修鱼鳞坑等方式种植银杏、五角枫、马尾松等树木5万余亩,实现石漠化山区全覆盖。在造林过程中,创新采用合同化造林方式,与造林队签订合约,确保造林成活率保持在98%以上,使造林工作成为全县、全市、全省的标杆和示范点。在营造生态林的同时,该镇还积极营造经济林,大力发展以软籽石榴、杏李等为代表的林果业。目前,苏庄村已发展软籽石榴2500余亩,小草峪村发展核桃3500余亩,张岭村发展杏李3000余亩。经济林规模逐年扩大,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可观的财富,借助发展林果业,当地群众年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
造林绿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在营造生态林与经济林的过程中,该镇按照“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思路进行布局,在连片山坡上种植樱花、海棠、五角枫、马尾松等220多万棵,形成了万亩海棠园、万亩樱花园等特色景观,为当地及周边群众观光采摘提供了良好的去处。
造林绿化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造林护林的各个环节,该镇都积极引导贫困户参与其中。苗木种植阶段,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种植工作,每人每月可获得2500元收入;管护阶段,由造林队带领贫困户施肥、浇水等,每日收入80元;在林地巡视管理方面,政府安排150名贫困群众成为护林员,每月为其发放600元。一项项收入,有效改善了贫困户生活,也提高了当地群众参与造林绿化工作的热情。
山青还须水秀。该镇加大水质保护力度,取缔网箱8000余箱,关停规模畜禽养殖场7家,强制拆除了拦网、筑坝、钓鱼台等非法设施;强化河道整治与入河口生态修复,并组建了专业护水队进行水面管护,确保了辖区水面的持续洁净。而今,马蹬镇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
“库区深山真秀美,花海溶洞丹江水。”4月14日,刚游览完马蹬镇八仙洞景区的南阳游客赵国庆作起诗来,谈起一天的游玩感受,赵国庆连连称赞。
拥有“花海溶洞丹江水”的马蹬镇位于淅川县东南部,地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北岸,库岸线长52.5公里,库区水面12万亩,是丹江风景区的主要景点汇聚区。境内的小三峡、八仙洞等自然景观浑然天成、各具风采;丹江大观苑等人文景点,气象万千,令人神往。入春之后,万亩繁花盛开,观水在镇南,赏花在镇北。该镇以全域旅游思路布局,打造中原旅游名镇。
观水赏奇,马蹬镇独树一帜。为进一步挖掘水文化内涵,展示楚文化风采,该镇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重点景区,改善服务设施。引导八仙洞景区新增投资6000余万元,开发了上仙殿、拜仙亭等景点,并修建完善了栈道、停车场等设施;协助丹江大观苑建成中华历史长河馆、世纪龙、精英馆等项目,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高标准建设了多级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现代化车站……一项项得力举措,让景区锦上添花,地域“水文化”旅游名片逐渐形成。
观花赏景,马蹬镇异彩纷呈。该镇将造林绿化与美丽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着重打造向阳、邢沟等连片村,形成花海遍布、绿树满山的马蹬游园,并按照季节特点,种植百万株具有不同季节属性的苗木,万亩樱花园、紫薇园等风采各异,无论何时来观赏,都有不同韵味和风情。“春来樱花海棠,夏来紫薇竞放,秋来满山红遍,冬来绿波荡漾。”谈起景观特点,马蹬镇长周玉山一言蔽之。
发展旅游,交通先行。马蹬镇距离淅川城区28公里,北距沪陕高速出口48公里,南距内邓高速出口39公里,交通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为服务旅游产业发展,该镇提出“半小时交通圈理念”,近两年,先后修建了总里程38公里的金竹河—小三峡大桥、金竹河—石桥、黄庄—余沟等旅游通道,确保从镇中心入城与入景区均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今年即将动工修建的西十高速马蹬镇出口,设在该镇桐柏庙村;正在兴建的环库公路贯穿该镇29公里。随着这些旅游通道的建成通车,马蹬镇内景区与县内主要景区的串联基本完成,马蹬镇景点与湖北武当山等景点的旅游大交通串联格局逐渐形成。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让当地的农家乐也火了起来。为营造良好的全域旅游环境,提高农家乐服务能力,马蹬镇多方筹资1500万元,对苏庄、石桥等景区附近村落的农家乐进行外立面改造,赋予其楚文化内涵,并根据农家乐规模设置“星级奖励”支持其发展。目前全镇发展农家乐112家,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星级农家乐55家,年可接待游客1.8万人,年收益2000余万元。如今,沿马蹬镇旅游通道一路南下,上百家农家乐楚风古韵、特色鲜明。
“投资20亿元的云岭康养一体化中心、法国波龙堡葡萄庄园等重点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启动。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树立马蹬品牌,提高景区内涵与承载力,将马蹬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旅游名镇!”陈光义说。
书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灰瓦矮墙错落有致,古建筑与山水相得益彰;路边花坛里鲜花摇曳,树影婆娑;村民在广场边晒太阳边聊天,怡然自得……走进马蹬镇苏庄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
近几年,马蹬镇党委、镇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紧抓产业发展,同步做好易地搬迁扶贫,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马蹬镇结合产业特点,坚持平原丘陵区、库区、山区三区联动规模化发展,短中长三线产业项目相结合,由龙头企业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逐户落实扶贫项目,强化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能脱贫、快致富。马蹬镇引进果然出色、润源植物园、平发食用菌等涉农林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生态产业3万余亩。“仅2017年,全镇建成仿真花、艾制品加工等4个扶贫车间和杏李、食用菌2个产业基地,178户676人依托香菇产业分红22万元,128户448人依靠产业实现稳定增收。”周玉山告诉记者。
扎实推进易地搬迁。针对贫困群众紧靠库区、深山区,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现状,马蹬镇分类施策,统筹安排,以“稳得住、可致富”为目标,通过进城安置、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对143户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扶贫。在集中安置点的选择上,马蹬镇选取紧邻335省道、西十高速将穿境而过的北山村为安置点,该镇认真完善相关手续,严格工程质量监管,强化施工组织,从安置点开建到64户269人搬迁入住,仅用四个半月时间,建设速度之快、建成风格之独特、资料之完备,均为全县之最。目前,北山易地搬迁点二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建设,7月上旬将实现25户101人搬迁入住。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在村庄建设上,抓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和厕所革命等,三卡公路全线贯通,沿线6个村6000多名群众走上宽阔的柏油路;对苏庄、青龙、杨营等8个贫困村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对328户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八改一增”有效实施,完成宅基地拆旧复垦200亩以上,户容户貌明显改观。在集镇建设上,突出抓好特色街道绿化,统一建筑风格,打造楚汉风格集镇。连续两年对教育的投入均占镇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学校成为全镇最美的地方。淅川县县长杨红忠多次对马蹬教育工作点赞。马蹬镇对口援建乡镇——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领导来马蹬镇考察后惊讶地说:“这里的办学条件和北京相比毫不逊色!”2017年,马蹬镇代表淅川县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汇聚绿色崛起新动能
马蹬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至今葆有崇德尚贤风尚。春秋时秦楚丹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屈原曾在这里凭吊死去将士,并写下了楚辞名篇《国殇》;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跟随舅父在马蹬镇龙巢寺读书,历史名篇《秋声赋》即作于此。另外,这里还是台湾诗人周梦蝶的故乡。
2016年以来,淅川县开展了“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当最美淅川人”教育实践活动。为深化这一活动,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蹬镇充分发挥厚重文化优势,在全镇组织开展了“知职责、树标杆,知荣辱、树形象,知廉洁、树正气”(简称“三知三树”)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一时间,全镇上下联动,人人参与,创新开展活动,通过道德讲堂、讲党课、报告会等形式,传播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全民向善。承载着民族未来的教育系统,先知先行,扎实开展德育教育,依据学段、学生和月份特点,精心安排丰富多彩的月度主题活动。清明节缅怀先烈、春季远足、父亲节母亲节感恩父母;在课堂上,结合本土资源,开发学科德育内涵,移民精神、楚风汉韵等淅川本土文化都春风化雨般渗透其中。为使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镇第一小学教师杨露创新编排了《弟子规》韵律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使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明显改观。
为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尚学风尚,2017年高考后,马蹬镇举行了崇德尚学捐资助学资金发放活动,筹资近16万元,对全镇230多名二本以上录取学生进行奖励。
经过层层推荐筛选,“三知三树”活动结出硕果,德能双馨的156名模范人物脱颖而出。在马蹬镇“三知三树”活动表彰大会上,县、镇领导亲自为他们授牌,并为他们发放了液晶电视、太空被等奖励物品。
“三知三树”活动的开展,有效提振了马蹬人的精气神,在全社会树起了崇德向善的标杆,树立了“好人有好报”价值导向,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争当先进,党风政风民风持续向好,凝聚起马蹬跨越发展的正能量。
镇初中特岗教师李涛,脑瘤手术前一个星期,还在给学生上课,手术后一个月,不顾家人和校领导劝阻,又回到教学一线;任沟村第一书记刘金霞,忙于村里经济发展,几个月不回家,丈夫只好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来和她团聚;镇林站站长梁军,一个“拼命三郎”式的硬汉子,为播绿马蹬荒山,有时一连几天吃住都在山上……
与此同时,马蹬镇信访工作发生了质的转变:2016年,该镇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10%;2017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2%,全年无一起京访和省集体访,上三级无访村达25个。
正能量不断汇聚,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近年来,马蹬镇先后荣获河南省生态示范乡镇、南阳市“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南阳市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乡镇、南阳市“兴水杯”竞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育教学成绩连续15年位居全县前列。2017年,该镇完成生产总值8.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19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