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水清民富看淅川系列报道 香花镇打造水源地丹江明珠

来源:南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08 08:43:30 浏览次数: 【字体:
  香花,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让人听来顿生好感。从地图上看,淅川县香花镇域陆地呈不规则半圆环绕丹江口水库,是名符其实的“丹江门户”,素有“辣椒之都”的美誉。
  
  “十二五”以来,作为“丹江门户”的香花镇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一江碧水向北流”的历史使命,积极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工程,不惜“壮士断腕”,忍疼“砍掉”了过去的优势产业,大力引进发展新型生态产业,谱写了一曲库区水清民富的时代壮歌。
  
  “壮士断腕”护水质
  
  对库区来说,水质保护是大事。可是,保护水质就必须舍弃几十年前“靠水吃水”发展起来的优势产业。
  
  “保水质是大局,是责任,更是担当。党员干部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支持,使我们继打赢移民迁安攻坚战之后,顺利完成网箱拆除、水上餐饮船只取缔、拆除非法筑坝等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香花镇党委书记马飞告诉记者。
  
  香花镇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是通往丹江小太平洋、丹江小三峡、香严寺等知名景区的重要中转站,宋岗码头也因此成为淅川县最大的游客集散中心,由此带动旅游餐饮业、网箱养殖业快速发展。
  
  水上餐饮经营带来的水质污染显而易见。于是,香花镇首先向水上餐饮船只“亮剑”。
  
  在相关部门配合下,仅用了不到10天时间,香花镇就强制取缔宋岗码头14条非法经营水上餐饮船只。
  
  在此基础上,投入资金50余万元,在全镇上下深入开展以“洁净丹江水,呵护水源地”为主题的千人护水行动,成立了以村组基干民兵为主体、广大群众同协作的护水队伍,每天对库区码头、入库河流、库岸线、水库库体开展立体式巡查,及时打捞、清理各种漂浮物。
  
  紧接着,香花镇启动网箱养鱼取缔工作。
  
  2014年3月,香花镇成立了7个分指挥部,在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入户调查登记等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一举拆除网箱1.6万个,渔民也不得不上岸发展,造成经济损失近两亿元。
  
  香花镇阮营村村民张西召的家离丹江口水库不到1公里路。2003年开始,他就在库区网箱养鱼,效益最好时年收入突破20万元。2014年春,他的60个网箱都被拆除上岸。
  
  移民搬迁后,个别群众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利用镇域库汊非法拦汊筑坝,并刮起了一阵“筑坝热风”。
  
  坚决拆除一切影响水质的设施成为镇党委、镇政府的一致共识。香花镇随即组织开展了取缔拦汊筑坝专项行动,组织公安、安监、法院、水利等相关部门成立联合取缔小组,历时近一个月,集中精力强制拆除非法筑坝7处,确保水质与库容库貌得到有效保护。
  
  水质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更要做细做深。
  
  2013年以来,香花镇投资5000余万元在集镇东南郊区1公里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可实现日处理污水2500吨,日处理垃圾30吨,在满足集镇日常垃圾收集处理的同时,可同步辐射镇域周边10公里内的垃圾收集及处理。
  
  因地处水源地腹地,近水区污染防治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香花镇为此投资160余万元,规划新建了10处人工湿地,每处日均处理污水8吨。同时,依托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集镇为中心投资500万元建设污水收集主管网、提升泵站,目前已投入运行。
  
  在11月10日正式启动的淅川县畜禽饲养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中,香花镇是全县专项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这场攻坚战,马飞号召全镇上下大力弘扬“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移民精神,直面新挑战,完成新壮举。在一对一走访、挨家挨户细致摸排、分门别类详细登记的基础上,对44户畜禽饲养户下达了关停通知书,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快速有序推进,将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治任务,全方位、立体化构筑库区水质保护屏障。
  
  工业点源污染治理也倒逼香花镇大中冶金、新密化工等利税大户企业主动顺应环保生产要求转型发展,中星化冶公司还为此投资800万元新上马污水处理设备,走上了一条环保、清洁、节能的绿色发展之路。
  
  “接骨有招”促转型
  
  网箱拆了,企业关了,“断腕”之后香花镇经济发展如何 “接骨重生”?
  
  “我们坚持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化的路子,大力倡导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农场经济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吹响了进军高效生态农业的集结号。”马飞告诉记者。
  
  赵四鲜桃合作社的成功运营是香花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一乡一品”模式,成立林果专业合作社——赵四鲜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鲜桃产业,吸引了周边200余户农民参与管护经营,亩均效益达1万余元。
  
  经过几年发展壮大,该社种植规模已达4000余亩,入社农户由最初的6户发展到现在的146户,辐射带动周边4个乡镇1560户农民致富。
  
  赵四鲜桃合作社生产的鲜桃也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畅销全国各地。该社于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9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据悉,香花镇目前共注册农业专业合作社60余家,注册家庭农场40余家,注册资金达1亿元以上,涉及新型经济林、生态林和农机等。
  
  立足库区水质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香花镇科学制定了镇域库区东岸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以市场为导向,在“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大力引进生态种植企业入驻香花,全镇生态农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新气象:
  
  九昇公司在香花镇南王营、张义岗、杜寨、东岗4个村发展生态林(速生杨)4000亩;
  
  渠首生态园公司在柴沟村发展大樱桃、核桃2000余亩;
  
  杜邦药业在雷庄、白龙沟发展油桐、柴胡等1000余亩;
  
  鑫帝玫瑰在陈岗、吴田、张寨种植玫瑰2000亩;
  
  福森集团在胡岗、阮营、土门3个村发展以晚秋黄梨、软籽石榴、黄芩、鱼腥草等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7400亩……
  
  与此同时,该镇通过积极争取政策性项目支持,在雷庄、柴沟、东岗、杜寨等环库村高程172米以上栽植软籽石榴、竹子、核桃等6400余亩,在陈岗、土门等村高程172米以下栽植水杉、大叶女贞、栾树等3000余亩,在陈岗村培育了千亩高效良田,初步形成了镇域库区东岸绿色屏障的递进层次格局。
  
  用工业化理念推动新型生态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是香花镇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
  
  依托福森集团、石臼辣椒制品、六全园公司、鼎盛公司等龙头企业,香花镇积极发展中药材、蔬菜、辣椒、玫瑰深加工产业,不断拉长新型农业产业链条,并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打响品牌,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香花镇工业园区内已形成年可加工辣椒5000余吨、加工油料作物2000余吨、加工蔬菜100余吨的产能,石臼辣椒、振翼豆瓣、香江源食用油、六全园香菇酱等品牌产品广受市场欢迎。
  
  宜业宜居惠民生
  
  如何让移民能发展、可致富?如何让渔民顺利上岸重新生活?如何打造宜居家园?香花镇党委、镇政府用行动作出了回答。
  
  拓宽就业渠道、增强致富能力的根本途径在于激活大众创业的活力。
  
  为确保上岸渔民等群体的顺利再就业,香花镇以7个片区为单位,开展了转变择业观念专项讲座,同时以技能培训为抓手,在餐饮、种植、汽车驾驶、焊接等领域实现了300余人再就业。
  
  针对辣椒市场低迷、疲软后造成的辣椒经商户破产及失业现象,香花镇充分依靠庞大的经纪人队伍优势,引导经商户以市经商、买卖全国,并召开辣商联谊会,成立同乡辣商协会等,建成了涉及全国20多个辣椒批发点的庞大销售网络,推动了就业主体由小众向大众转变。
  
  香花镇还充分利用移民安置等特殊条件,大力争取移民产业扶持政策性项目,在槐道沟、陈岗、黄庄等村发展莲藕200余亩,当地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
  
  同时,积极引导生态招商项目走“企业+农户+基地”发展模式,转化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
  
  打造美丽乡村,共建宜居家园,是提升香花镇民生发展指数的重要举措。
  
  按照规划先行、加快建设、完善功能的思路,结合市、县“清洁家园”活动开展,香花镇2014年以来投入资金1300余万元,先后改造丹江大道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80盏,粉刷临街房屋墙面4万余平方米,改造各类广告牌匾1000余块,修补集镇主干道花带1公里,补植补造各类苗木2000余株等,使集镇面貌发生了翻天巨变。
  
  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香花镇以9个移民集中后靠点、何家沟社区、宋岗社区基础设施完善为重点,浓墨重彩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
  
  以开展“三清三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整治村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文明水平;分类推进邻近集镇的村庄,重点发展生态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导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赵庄、吴田、陈岗等村,大力发展主题采摘园和农家乐,建设农旅融合型美丽乡村;对传统村落,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适度修缮提升,并坚持采取市场化运作办法,引进有实力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