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淅川县大石桥乡>政务动态>详细内容

淅川县大石桥乡:鄀国文化塑民风 旅游福地聚宝盆

来源:大石桥乡 发布时间:2019-01-10 13:14:30 浏览次数: 【字体:

鄀国文化塑民风 旅游福地聚宝盆

承历史之绵远,钟天地之灵秀,集人文之精萃,汇南北之神韵,美丽大石桥的产业发展正在书写新的篇章。

一、基本情况

大石桥乡位于淅川之中部,丹江河上游,是水源头所在地,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和移民乡镇之一,现辖29个行政村,人口2.1万余人。基本乡情呈现两大两小的特征。“两大”即“一大”为移民大乡,2009年--2011年移民1.62万人,占当时全乡总人口的40%;“二大”为贫困大乡,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43户6262人,贫困发生率26.75%,全县第一;全乡29个行政村,有17个属贫困村,13个属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其中毕家台、郭家渠、刘家沟等四个村贫困发生率超过50%,我乡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脱贫任务和难度都非常大。“两小”即“一小”为人口小乡,目前公安人口2.1万人,居全县倒数第二;“二小”为财政收入小乡,去年一般预算收入412.73万元,位居全县倒数第一,而且改革开放以来,我乡财政收入基本连年位居全县倒数第一。经过近两年来的努力,我乡共减贫1190户,4402人,贫困发生率减少至8.9%,明年年底,我乡将随全县一起实现贫困人口全部出列。由于我乡经济基础薄弱,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在深山区,水、电、路基础条件差,产业基本没有,加之受南水北调和移民影响,可以说基础最差,贫困发生率最高,脱贫攻坚难度最大。近年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乡人民脱贫致富,我乡做了大量工作。

二、全民上前,突出安居,圆满完成易地搬迁、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和危房改造任务

为实现脱贫攻坚任务中“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保障,我乡利用国家项目实施了易地搬迁、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和危房改造工程。一是2017年我乡易地搬迁560户1970人,占淅川县8850人的四分之一任务,任务非常艰巨。其中22户80人在2017年7月份搬迁到县城集中安置的小区居住,并且实现了每户1人在小区附近产业集聚区务工。1890人分四个安置点在乡内集中安置,其中大石桥点298户1001人,郭家渠点89户312人,横沟点98户391人,郑家岭点53户186人。2017年八、九月份四个安置点开始施工,但是遇到了三个月的持续降雨,使施工难度加大,特别是郑家岭安置点地处山区,施工现场又在半山坡上,更加不易施工。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乡所有班子成员和乡干部都分包到建设点上,督促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安全。通过统筹安排,压茬作业,昼夜施工,使四个安置点的538户房屋在短短三个月实现贫困户搬迁入住。2018年,我乡在贾洼村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安置搬迁人员122户438人。通过提前谋划,早作安排,分管领导在施工开始就吃住在工地上,实行一天一开会,一周一总结,督促施工进度,把关施工质量,在10月底顺利实现了搬迁入住。两年来,我乡共实现易地搬迁682户2408人。

二是我乡在东岳庙、东湾、郭家渠实施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建设,共实现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安置群众202户785人。为促进避险解困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乡严把规划程序关,再加之试点工作任务时间紧,资料必须万无一失,才能通过专家评审。我们积极取得县住建局、国土局、设计院、测绘院的支持,完成了移民避险解困安置点的选址、勘界、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严把责任落实关。制定了《大石桥乡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避险解困前期筹备工作。同时召开了试点村负责人动员会议,明确村两委的任务与责任,确保了工作稳妥有序地推进。严把宣传发动关。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将政策宣传到群众的心坎上,党员群众才能支持配合,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使搬迁户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三是依法依规,从严从实,确保危房改造落到实处。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对困难群众来说是解决住有所居、雪中送炭的大好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和标准确定对象,对没有施工条件的户帮助联系施工机械和材料,同时邀请住建、纪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督查到户,进行验收,确保危房改造工作真正惠及于民。

通过易地搬迁、移民避险解困项目和危房改造,共对1467户5243人实现了安居工程,占全部贫困人口的83%。

三、德教为先,修身为本,促进教育日益繁荣

大石桥乡现有初中1所,小学16所(含教学点),1所幼儿园,在校学生1000余名,教职工145人。近年来,大石桥乡教育工作按照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坚持脚踏实地的工作原则,紧紧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凝聚发展正能量”的德育工作目标,大石桥乡直初中的教师们始终秉承着32字的课堂原则: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感受快乐;激活思维,释放潜能;个性思维,自主发展。教师们能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实现“改造课堂、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目标。把“健康,正直,善良,睿智”作为学生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以“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培优补差,人人成才”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促使优等生更加优秀,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得到转化、提高和发展。通过努力,2016年我乡1所初中、6所小学顺利完成国家义务教育均衡验收,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今年中招成绩由去年的全县17个乡镇第十二名上升为全县第七名,进入了先进行列,培育了方书典、方兴华一对县级父子师德标兵,全县传颂。2016年-2017年获得“县优秀教育教学单位”、2017-2018年获得县级“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为了培育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乡党委坚持以孝老爱亲、尊师重道、奋发图强等为主题,每月在学校开展一次报告会,在学生中开展争诵争背《朱子家训》活动,全乡30%以上的都保证有一人能够背诵《朱子家训》,带动全乡民风好转。

四、依托优势,发展产业,确保扶贫措施发挥效益

我乡紧紧围绕“长中短”三线产业统筹发展,采取因地施策、因户施策的方式,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学习、乡内培训、坐下来研讨等途径,鼓励群众转变发展思路,多渠道实现产业增收。三年来,我乡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进步,并有了快速发展。

一是短线产业。今年我乡共实现香菇养殖400万袋,可实现经济收益3000万元,其中,在袁岭、郭家渠、官田等村实现香菇养殖60万袋以上,陡岭、郑家岭、横沟、上横沟等村养殖香菇20万袋以上,并在其他村建有零星香菇基地,共带动了400余户贫困户在内务工或分红。白玉蜗牛养殖我乡涉及柳家泉、荆巴岭、孙台等8个村,共养殖种牛47万只、幼牛3000万只以上,养殖面积近5000平方米,拥有养殖大棚24个、精细化养殖室56个、标准化养殖车间一个600平方,已产出的商品蜗牛销往湖北、河北、淅川县等地,产值达到了30万元以上,带动300余贫困户稳定增收;2019年我乡规划在姚家湾村再建设一个200亩的林下露天蜗牛养殖基地,实现白玉蜗牛养殖全覆盖。小龙虾养殖800余亩,可实现年产值2000余万元,涉及泉水沟、石燕河等7个村,覆盖贫困户500余户黄粉虫养殖涉及毕家台、刘家沟4个村,带贫40余户。丹参种植821亩,可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露天移栽750亩,覆盖清风岭、姚家湾、大石桥、磨峪湾等村。实现了一村一项目、一户多产业叠加的扶贫目标。

二是中线产业。我乡因地制宜,在平原区条件较好的姚家湾、柳家泉、清风岭、贾洼等11个沿江村发展大樱桃6000余亩,建成了柳家泉5000亩大樱桃种植基地,后年可进入产果期,进入盛果期后,年可实现产值8000万元。去年在丘陵山坡地区温家营、毕家台、上横沟、刘家坪等村种植杏李树苗6000亩,今年又在官田、孙台、袁岭等三个村集中发展杏李一万亩,正在打造官田区万亩杏李基地,项目投产后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亿元。在荒山荒坡地种植薄壳核桃16000亩左右,实现了林果业山区村全覆盖。

三是长线产业。主要以横沟乡村旅游和丹江沿岸水面观光为主。横沟村乡村旅游主要经营儿童拓展训练,兼顾摄影观光、乡村体验游,目前建设凤凰古寨亲子教育训练营、花海栈道、微影视拍摄基地、旅游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并种植杏园、竹园、桃园、梨园、连翘园等扶贫产业园,已带贫横沟村及周边村贫困户60余户。已成为当前全县最成功的农旅游乡村游示范基地。丹江沿岸水面观光是以郭家渠、东岳庙、东湾、贾洼为主,发展垂钓、民宿业,正在规划打造。

大石桥乡经济基础薄弱,脱贫攻坚难度大,但是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很大,这几年蒋台乡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给予我乡很大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乡能够轻装上阵,全力发展。在此,我代表大石桥乡党委政府希望各位领导在百忙中到我乡指导工作,使贵我两乡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实现各项工作顺利发展。

大石桥乡以山青、水秀、景美的同频共振,铺就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之路。大石桥乡这颗镶嵌在丹江湖畔的璀璨明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必将率先吹响绿色冲锋号,昂首阔步行进在全面小康建设的大道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